layer2
-
「农具」迭代,DeFi 挖矿工具新图鉴
第二季度以来,在二级市场走势较弱的情况下,但多项数据仍显示出 DeFi 的热度在持续。近一个月以来,DeFi 协议总锁仓量相较于前段时间有所回升。 (数据来源:Debank) 观察创造了这些数据的 DeFi 参与者们,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农民」手中的「农具」早已更新迭代,「农耕」话题的讨论热度正在回升。 距离去年六月份 Compuond 开启流动性挖矿的时间已有一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去中心化的质押挖矿展示出了与此前的 「质押挖矿」、「游戏挖矿」、「看视频挖矿」、「交易挖矿」等中心化质押挖矿完全不同的一面,并最终成为 DeFi 爆发的重要一环。 「农具」更新迭代,代表着去中心化挖矿生态仍在扩展。在深入参与 DeFi 领域时,新型农耕「农具」往往能成为很好的助力。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有着各自特色的工具陆续出现并被使用,一些更加智能化的工具出现于近几个月。无论是对于 DeFi 参与者还是专业投资人,都对 DeFi 挖矿产生了更新的需求。 随着工具的更迭速度的加快,一方面展示出了 DeFi 投资者更深度的交易需求;另一方面,DeFi 生态领域内也在进行着变革,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对于开发者、投资者有着更高要求。 Blocklike 从链上分析、数据模拟、APY 查询、区块查询、综合平台、可视化浏览器等几个维度,整理了一些当下 DeFi 参与者实用的挖矿工具,以供分析。这些工具已经成为了当下 DeFi 参与者使用频率极高的平台,在加密社区受到了大量投资者的讨论与认可: Cryptofees: 交易费用数据追踪和统计平台 Cryptofees.info 网站统计了以太坊、BSC 智能链、Matic 链上交易手续费、利息等费用分析,提供用户实际交易费用查询、时间回溯、对比和 API 接口服务等功能。 apesafe.io 该平台可以提供智能合约代码的比较,用户输入新的合约地址即可与所选热门合约进行对比,能够从代码的组成部分、管理逻辑、兑换逻辑等方面有所参考。 duneanalytics.com DuneAnalytics 是一个研究以太坊智能合约数据跟踪分析工具,也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参考工具之一。duneanalytics.com 能够查询、提取和可视化以太坊区块链上的数据。通过 DuneAnalytics 的 SQL 查询能够获得与普通数据库相同的体验,并不需要用户运行 ETH 节点、也不需要了解 RPC API 等概念。同时,很多用户所做的热点种类数据查询可以直接使用,大大降低了用户获取数据分析的门槛。 pools.fyi 这是一个用于跟踪流动资金池情况的平台,可以查看投资回报、代币权重、交易信息等等。主要观察平台包括 Curve、Uniswap、Sushiswap、Balancer、Bancor 等等。 defi-lab.xyz 该网站提供了 Uniswap V3 的模拟交易功能,在其版面内输入不同的价格范围和手续费,即可模拟做 LP 流动的回报、无偿损失等等。由于 Uniswap 的 V3 版本增多了价格范围设定,用户对于手续费范围难以把握,该平台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给出参考。 tokenterminal.com Terminal Token 从传统财务和业务指标角度分析加密货币,并将这些指标应用于区块链。几乎包含了所有从投资角度观察 Token 的指标信息,包括营收、估值 P/S、交易量等,以及不同项目的横向比对信息和图标。由于该平台提供了极为精细化的数据,公开数据中每月活跃用户均过万。 defiscan.io DefiScan 这一工具能够即时获取任何 DeFi 产品组合的快照,只需搜索 0x 地址或 ENS 域名即可,无需 Web3 嵌入。目前主要针对于 Compound、Uniswap、SpankChain 相关数据。 Apr666.com APR666 主要针对以太坊、币安智能链、Polygon、火币 HECO、OKExChain 五个生态中的 DeFi 项目 APY 收益进行直观对比,包括利息对比、收益率、LP 池等数据。 kingdata.com KingData 实时监控了 ETH、BSC、HECO 和 OKExChain 等数据,对 DeFi APY 收益进行查询和对比,也可以观察交易所资金流向数据,使得用户通过该平台选择最高 APY 的 DeFi 项目。 ethgasstation.info Eth Gas Station 在首页中提供了近 30 日单个链上合约消耗 Gas 的排名,帮助用户评估以太坊链上交易成功转账时间,以及建议的 Gas 费用。通过 Gas 消耗榜单,可以发现那些新兴或者热门的链上智能合约,以及具体的 Gas 消耗量、单个合约的平均 Gas 价格等数据。 此外,ETH Gas…
-
Layer2时代来临,新公链的窗口期关闭了吗?
作者 | Azuma 编辑 | 郝方舟 出品 | 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公链赛道一直流传着一句话——「ETH 2.0 正式落地之前的这段时间,是所有新生代公链最后的窗口期。」 细品这句话,虽说定语是 ETH 2.0 落地,但实际上想说的是以太坊能否突破性能桎梏,实现扩容。然而,统观以太坊的扩容之路,除了横向分片的 ETH 2.0,还有着纵向分层的 Layer2。伴随着 Polygon 生态的爆发增长以及 Arbitrum 的主网上线,Layer2 赛道的热度正快速攀升,越来越多的用户也渐渐意识到,属于 Layer2 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那么,在 Layer2 时代即将来临的当下,属于新生代公链的窗口期关闭了吗?为了进一步探讨当前是否已发生了某种趋势性的转变,我们将在下文中通过三个数据维度来直观对比当前阶段 Layer2 和公链赛道之内一些代表性项目的发展状况差异。 数据大对比:Layer2 vs 外部公链 截至发文,Layer2 赛道内生态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有且只有 Polygon(Arbitrum 尚未向用户完全开放),虽然社区对于 Polygon 当前主要采用的侧链扩容方案是否属于 Layer 2 存在一定争议,但考虑到 Polygon 已提供(Plasma)且正在探索更多扩容技术方向(Rollup),将其踢出 Layer2 赛道显然更不合理,因此在下文中,我们仍将把 Polygon 视为 Layer2 赛道的代表项目,来和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公链进行数据对比。 挑选公链赛道的代表性项目当然也得看生态,就当前来看,BSC 等交易所公链以及 Solana、Fantom 等新生代高性能公链均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态规模,因此下文将以这三个项目为代表,从多个数据维度来与 Polygon 进行比对。 在对比之前,首先需要申明一点:与以太坊 Layer1 相比,无论是 Layer2 还是外部公链都还处于早期阶段,可供对比的样本数量(项目)较少,各个项目的发展阶段差异也会对具体的数据状况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比所呈现的结果只是样本的个体发展趋势差异,并不能完全代表整条赛道的发展趋势差异。本文将这些项目拉出来,并非想要武断地得出某个具体结论,只是想在纷杂的市场环境下通过这一方式来探寻是否存在一些趋势征兆。 对比维度一:锁仓量(TVL)波动状况 总锁仓量(TVL)的增长势态是判断链上生态发展趋势的最佳标准,然而,经历了 519 黑天鹅事件,加密市场受挫严重,几乎所有生态的 TVL 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再去谈增长态势已不太现实。因此,我们选择的第一个对比维度将是不同生态的 TVL 波动状况,具体来说,是看某一生态当前的 TVL 数据较历史高点的下滑幅度。 1. Polygon 先来看看 Polygon,考虑到不同数据聚合平台之间也会存在细节差异,因此在选择数据源时,Polygon、BSC、Fantom 均将采用 DeBank 的数据。 各大生态 TVL 几乎都因 519 黑天鹅影响而下降,仅少数较强势生态并未受到该事件的太大影响,Polygon 就是这少数的幸运儿之一。 数据显示,Polygon 的 TVL 的整体增长趋势完全没有被这一轮市场下行所打乱,TVL 历史最高点为 6 月 3 日的 70.8 亿美元,当前(6 月 10 日) TVL 数据为 67.6 亿美元,下滑幅度仅为 4.5%。 2. Solana 由于 DeBank 尚未收录 Solana,因此 Solana 生态的数据源选择了 Defi Llama。 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到,Solana 的 TVL 数据波动走势与 Polygon 形成了鲜明对比,519 的黑天鹅事件显然对该生态的整体锁仓水平产生了较大影响。 数据显示,Solana 当前(6 月 10 日) 的 TVL 数据为 8.81 亿美元,较 5 月 16 日历史高点(16.2 亿美元)的下滑幅度为 45.6%。 3. BSC 只看 5 月中旬之后的 TVL 走势,BSC 的状况更接近于 Solana。 数据显示,BSC 的 TVL 历史最高点为 5 月 9 日的 348.1 亿美元,当前(6 月 10 日) TVL 数据为 154.2 亿美元,下滑幅度为 55.7%。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 BSC 链上的 DeFi 项目似乎已被某个黑客团体盯上,频繁遭遇攻击,这显然会对该生态的 TVL 数据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BSC 社区已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包括成立安全联盟、筹划社区白帽赏金计划、建立 …
-
从「桥」的角度思考 Layer 2 协议
“桥”的作用是持有 Layer 1 区块链上的资产,同时在另一个(外部)服务上发行它们。它规定了资产托管者以及解锁资产的条件. 作者: Patrick McCorry;翻译&校对: 闵敏 & 阿剑通过链下协议增强网络可扩展性的方案在密码学货币社区内掀起了一股热潮。这类方案使得绝大多数交易的处理任务可以从 Layer 1 区块链转移到链下系统,从而绕开 Layer 1 区块链的一切费用和延迟问题。 什么是 “桥”? 在本文中,我想要讨论一个对所有链下协议来说都很基础的组件。这个组件常常被忽视,但是对于资产安全保护来说至关重要:“桥”的作用是持有 Layer 1 区块链上的资产,同时在另一个(外部)服务上发行它们。它规定了资产托管者以及解锁资产的条件。简而言之,Layer 1 区块链(如以太坊)连接到其它系统时都会使用 “桥”。所有的 “桥” 都执行相似的操作: 存款。用户可以将资金存到 “桥” 上,通过 “桥” 将这笔资产等量映射到另一个系统上。 更新用户余额。“桥” 会收到账户余额的更新通知,并将其用于取款流程。 取款。用户可以通过 “桥” 将资金提取到 Layer 1 区块链上,同时将另一个系统上的对应余额销毁。 最常见的一类 “桥”(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就是单一组织桥: – 绝大多数密码学货币交易所都是 “桥” – 如果我们只考虑 “桥” 的定义,我们完全可以说密码学货币交易所是一种链下协议。用户可以将资金锁定在该协议内,避免交易时的 gas 费和网络延迟,最后再将余额提取到 Layer 1 区块链上。除了单一组织桥之外,还有两类依赖于多名托管者的桥: 多组织桥。被锁定的资金托管给一组固定的独立参与方(K/N)。 密码学经济桥。被锁定的资金托管给一组动态的参与方,具体取决于这些参与方的 资产权重。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类 “桥”,它们在 Layer 1 区块链上都无法验证其对象系统上的账户余额数据是否正确(或者其对象系统内的负债是否超过了 “桥” 所持有的资产)。托管者需要验证每一笔取款是否与其对象系统存在冲突。他们最终决定是否释放资金,以及收款方是谁。 侧链和 “桥” 彼此独立 上文主要讨论的是利用 “桥” 将用户引导到托管服务(如密码学货币交易所)上。“桥” 还有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应用场景,即,实现区块链之间的互联(顺带一提,这就是侧链的起源)。 – “桥” 和侧链在安全性上彼此独立 – 下面列举了一些现有的“桥” 项目 : WBTC:单一组织桥,将 BTC 转移到以太坊上。 流动网络或 RSK:多组织桥,由部署了硬件安全模块(HSM)的联盟成员将 BTC 转入/转出其它区块链。 Polygon 桥:密码学经济桥,其中,验证者需要凭借不少于总质押量的 2/3 + 1 定期就所有 Polygon 用户的账户余额达成共识,用户可以根据共识将资金提取到以太坊上。(实际上,Polygon 最终由一个小型多签合约控制,但是这里侧重的是它的长期目标)。 Rainbow 桥:密码学经济桥,其中,桥合约是一个轻客户端,可以验证另一条区块链的状态变化。它不会验证另一条区块链的有效性,资产的安全性最终取决于另一条区块链的持续状态变化(由密码学经济机制保障)。 最重要的是,每个桥都有自己的安全模型,并且独立于区块链网络。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WBTC 来作进一步阐述: BitGo Trust 负责保管被锁定的 BTC,并在以太坊上发行等量的 WBTC。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会追踪所有涉及 WBTC 转账的账户的余额。用户需要相信 BitGo 会尊重记录在智能合约内的账户余额。 就 WBTC 而言,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单一托管方。WBTC 桥依赖于单一托管方来保证其完整性。托管方可以在以太坊上超额发行 WBTC,也可以拒绝退回 BTC。 独立的安全模型。以太坊的安全模型独立于比特币。WBTC 桥的安全模型则独立于这两个区块链。 将以太坊作为侧链。在实现从比特币到以太坊的跨链时,交易被转移到了链下。 上述三类 “桥” 的共同点是都不验证侧链的完整性,而且没有在托管方(或侧链)掉线时保护资金的自动应急计划。它们构想了自己的安全模型,而非依赖于其所在的 Layer 1 区块链的安全模型。 慢着。 Layer 2 协议与 “桥” 又是什么关系? Layer 2 的可扩展性承诺是将交易吞吐量从 Layer 1 区块链转移到链下系统。“桥” 的作用是保管资产,并将它们映射到另一个系统上。然而,不同于上文提到的所有 “桥”,Layer 2 协议力图为其保管的资金提供与 Layer 1 区块链同等的安全性,而且它不能…
-
科普 | Layer 2方案zkSync的三重安全性方案
“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下来。” —— Intel 的 CEO Andy Grove 在为 NFTs、swaps 和 zkEVM 上线做准备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 zkSync 的用户和资金量迎来了指数级增长。然而,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的新协议往往存在一些风险和信任假设,我们认为有必要提醒新老用户注意这点。 风险一方面来自应用于 Layer 2 的创新技术,另一方面来自这些解决方案的潜在中心化趋势。就像大多数务实的团队那样,zkSync 踏上了渐进式去中心化道路,并积极开拓创新,增强以太坊生态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我们无法保证项目没有漏洞。但是,我们会参照业内最新最好的安全实践,并联合顶级审计公司对项目的合约、电路和底层密码学技术进行审计,将出现漏洞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所有基于以太坊构建的新项目都存在这一风险。我们的项目更是如此,因为零知识证明技术增加了项目的创新性和复杂性。 在功能范围稳定之前,zkSync 将保持可升级状态。但是,升级与否将由协议治理机制控制,而且需要经历为期 4 周的锁定期(详见下文)。 zkSync 目前依赖于可信设置。我们使用的是超过 200 位参与者(包括 Vitalik Buterin、以太坊基金会、Consensys、Argent 和 Matter Labs 等)通过多方计算仪式得出的结果。只要有一位参与者是诚实的,我们的系统就是安全的。虽然这个信任假设目前看来还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我们依然打算将来切换至 RedShift,这样就不再需要任何可信设置了。 为了降低 (1)和 (2) 的影响,我们现采取多层安全策略。 zkSync 的三重安全方案 通过隔离和冗余实现的安全性 信任最小化的可升级性 zkSync 安全委员会 1. 通过隔离和冗余实现的安全性 由于我们的 Layer 1 智能合约在设计上非常轻量级(只有几百行代码),我们预期这部分不会出现严重问题。但是,零知识证明技术部分不仅代码更多,而且复杂性更强,因此风险会更高。 实际上,密码学部分也不太可能出现问题。如果我们将智能合约漏洞比作突然爆发的海啸,那么密码学漏洞就就像是由连天暴雨引发的洪灾:地面很快就会被淹没,但是人们实际上都集中在摩天大楼楼顶,有足够的时间疏散。通常情况下,新发现的漏洞只有在安全性较低的环境下才有利用价值,因为实际生产环境的安全阈值要高得多,从而导致攻击成本倍增。以著名的 RSA 破解挑战赛为例,破解 100 位密码仅花了一个月,但是破解 250 位密码花了近 30 年。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系统使用的都是 2048 位及以上的密码。 为了在零知识证明技术部分增加额外的保护层来抵御漏洞攻击,我们采用了双保险措施: 隔离:只有得到授权的定序器提交的区块才能向 zkSync Layer 1 智能合约提交状态转换。我们很快就会转向由多名验证者的 PoS 共识保护的集体定序器。 冗余:在被打包进区块之前,提交至定序器的每笔交易都将通过简单的执行进行验证。 因此,即使零知识证明电路或底层密码学技术存在漏洞,以至于做恶者可以为无效交易生成零知识证明,也不容易利用这个漏洞。 若想将无效区块提交至 rollup,攻击者必须同时攻破密码学和 定序器/PoS 共识。 为了尽早发现潜在漏洞,我们将为白帽黑客推出低安全阈值的漏洞赏金计划。 2. 信任最小化的可升级性 在 zkSync 协议的早期阶段,可升级性有助于我们创新、快速迭代,更快修复漏洞。如果每次升级(就像 Uniswap V2 升级到 V3 那样)都需要用户迁移资产,用户体验会很差。但是,可升级性是一把双刃剑:它会引入额外的信任假设和风险。 我们坚信用户不应该只依赖于开发者团队或治理来保障安全性。因此,我们的 zkRollup 采用优先队列/紧急出口机制来保护用户免受验证者的审查:无论验证者的协作情况如何,你都能自由退出 zkSync。但是,如果存在未被发现的可升级性后门,就凉凉了。 为了帮助 zkSync 2.0 实现良好的平衡: 初期,升级可以通过 zkSync 治理机制发起,在部署之前需要经历 4 周的锁定期。即使治理机制遭到极大程度上的破坏,锁定期也可以让用户有足够的时间通过优先队列/紧急出口机制退出。 协议经过充分检验后就会固定下来(再也无法升级),并要求用户选择新的版本。 3. zkSync 安理会 我们最后还要考虑的一种情况是,从理论上来说,某些交易可能会导致 zkEVM 内部出现故障。如果这类交易被提交至优先队列,且无法得到处理,系统就会停止运行并进入紧急模式。即使我们通过升级来修复这个问题,至少也要等到 4 周的锁定期结束。也就是说,zkSync 内的所有资金都要被冻结 4 周乃至以上。 为了避…
-
科普 | 一文简单理解Arbitrum
(曳起桥与打伞女士,梵高) 最近Uniswap和Sushiswap都在计划使用Arbitrum的L2方案,这使得Arbitrum成为人们关注的以太坊L2方案。那么,如何简单理解Arbitrum? Arbitrum也是rollups系列的L2方案 以太坊Layer2方案有不少,其中最受关注的还是Rollups系列,之前蓝狐笔记介绍过Optimisitc Rollups和Zk Rollups,可以参考文章《一文读懂ZK Rollup和Optimistic Rollup:以太坊重要的扩展方向》。 Arbitrum也是Rollups系列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基本上是将安全放在以太坊链上,而将计算和存储放在链下执行。简单来说,参与者将其交易数据提交到以太坊链上,用户可以查看交易,不过交易的计算和存储在链外进行。Arbitrum会定期向以太坊发送包含Arbitrum上发生的完整状态哈希,这个哈希作为结果放在链上,实现不可篡改和最终性。 相对来说,Arbitrum跟Optimistic Rollups在框架思路上近似,在结果验证方面,都属于欺诈证明范畴,而ZK Rollups则属于加密有效性证明范畴。 在前提假设上,欺诈证明类Rollups假定提交链上的结果是可用的,而任何人都可以对Layer1的交易数据进行提取和执行,通过比较状态,来检查合约执行正确与否。加密证明类Rollups采用的是数学方法,通过零知识证明实现有效性,它本质上无法作假。由此,加密有效性证明属于主动证明,而欺诈证明则属于被动证明,当人们不同意结果时会出现争议,需要仲裁。 从整体上看,ZK Rollups的安全性更高,且实现最终性更快,这意味着其提取时间更快,它更适合转账等场景。而Optimistic Rollup和Arbitrum的方案都有挑战期,需要挑战期结束,才能最终确认,才能提币,这是它的不足。不过,ZK Rollups要生成加密有效性证明,其计算成本很高,很昂贵,且落地成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长期看,ZK Rollpus有可能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但是ZK Rollups成熟和落地需要更长时间,而以太坊的扩展需求更为紧急,从这次智能链的崛起也能看出来。ZK Rollups的落地较慢,给予Optimistic Rollups 和Arbitrum机会。 因此,从中短期落地来看,欺诈证明类Rollups(Optimistic Rollups 和Arbitrum Rollups)有更快的落地机会。欺诈证明本身是“乐观派”,预设所有提交者都是好人,除非被证明有罪。只要有一位验证者存在,就可以提交欺诈证明,就是安全的。因此,存在一位诚实的验证者这个假设就变很重要。只需要一位验证者即可提交在线欺诈证明,有长达一周(或以上)的欺诈证明时间窗口,这也导致最终确认时间缓慢,提款时间过长。 总的来说,欺诈证明和加密有效性证明类的Rollups各有优缺点。ZK Rollups是非交互式的,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Optimistic Rollups 和Arbitrum Rollups都是交互式的。从这个意义上,Optimistic Rollups 和Arbitrum Rollups是类似的,不过它们在具体路径上也存在差别。 Arbitrum是多轮交互式的Rollups方案 从上述来看,Arbitrum和Optimistic同为欺诈证明范畴的Rollups方案,两个方案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会不会有人发送恶意的证明?因此,两者都有挑战机制。验证人可以向链上发送断言,提出争议。如果断言为假,则会失去其质押的保证金资产。 Arbitrum和Optimistic之间的主要不同在于解决分歧的方式。当有验证者向L1提交rollup区块,有人认为不正确,这个时候怎么办? Arbitrum采用的是多轮互动协议来解决争议,将规模大的争议细分成小的争议,直到找到最关键的那一步,然后再通过以太坊合约来确定它是否正确。通过拆分争议,Arbitrum试图实现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Arbitrum中的参与者可以质押保证金,断言某个状态最终会被确认。如果断言错误,用户的质押保证金会罚没。两个用户质押在不同的方块上,这意味着只能其中一个是真的。为了防止有人攻击,争议的断言者需要质押保证金资产,防止其作恶。 在刚开始的设计中,Arbitrum协议采用了一次处理一个争议断言的做法。由某个参与者提出争议断言,争议断言存在挑战期,在这个期间任何人都可以挑战该争议断言。如果没有人挑战,那么,该争议断言将被视为有效。 不过这种单线推进模式存在瓶颈。一次激活一个争议断言,效率低下,VM进程受限。同时,作恶者可以故意通过挑战争议断言来延缓VM。即便需要付出质押资金,但也可以拖延。 因此,在新的设计中,Arbitrum可…
-
读懂MakerDAO的多链战略和路线图,MakerDAO会选择哪条Layer2路线?
5月28日,MakerDAO核心单元推动者Derek发文《Maker的多链战略和路线图》。介绍了MakerDAO在快速发展的多链生态中的机遇以及其中的潜在风险。 本论坛帖子的目的是概述Layer 2生态系统以及存在的各种机会。 通过介绍我们对多链格局的见解,我们希望能够(1)指导并与更广泛的社区就此特定主题进行交流;(2)收集有关各种发展机会的反馈,以及(3)调整技术和开发资源以达成关于MakerDAO应该如何适应这个新的复杂环境的策略的共识。 这种方法将有助于我们集中关注现有的Layer 2优先级——具体而言,哪些Layer 2可在增长,敞口和安全性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以保护DAI作为跨多个链的稳定币的完整性。 我们欢迎社区的反馈,并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主持一系列的AMA /讨论,以巩固未来几个月的战略和路线图。 当前的多链环境 我们目前处于两个问题的交叉点: “ DeFi将如何发展?” “流动性将流向何方?” DeFi的快速发展使我们难以回答这些问题。会是一链独大吗?会是一 Layer 2实现独大吗?流动性会集中在一个或多个地方吗?似乎在这个新生阶段,由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发生的创新和发展,不可能集中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地方。 以太坊很可能会成为全球结算层(将其视为加密货币的曼哈顿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假设每个人都将适应房地产价格飞涨的单个“城市”是不合理的。相反,具有日益增长的DeFi需求的人们将通过创建自己的岛屿来建立新的,繁荣的社区。Haseeb Qureshi还在ETH2城市,郊区,农场中提出了这种思路,在那里,“区块链城市规划”和分片将被用来满足需求。 应用可能会根据其保持密切通信联系的需求而聚集到Rollup,链或侧链中,这与人口倾向于在区域和城市中聚集的方式相同。 扩展来讲,没有理由认为人们不会去那些生活成本更低或工作更好的地方生活——类似地,在DeFi的情况下,人们将被吸引到收益最高的地方。 因此,我们需要捕获存在于这些不同区块链环境中的价值,并允许以DAI计价的价值在它们之间安全地流动。 在某些情况下,价值不太可能从城市(Solana,BSC等)流出,因此我们有竞争优势,可以抓住价值所在的地方。 多链环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多样化生态系统: 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环境,不仅生态系统在变化,而且跨链桥和技术实施方式也决定着它们在其中运行的规则。 代币的这种移动引入了必须针对不同的Layer2解决方案进行评估的技术风险。 更深入的探讨:扩展和可扩展性/安全性的权衡 无需深入讨论什么构成“真正的” Layer2 可扩展性解决方案的语义讨论,可扩展性难题仍然适用于声称提供“更好的可扩展性和更便宜的交易”的每条链。 DAI独特而强大的原因在于,它建立在当今最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平台(即以太坊)上,从长远来看,它将在不损害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规模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安全性)。 。鉴于DAI不可升级,因此它会从基础层以太坊继承许多安全性和属性(例如,抗审查性)。可以说,每个扩展解决方案(包括Rollup)都增加了MKR持有者,DAI持有者和Vault用户应注意的额外安全风险。 同样,应从金融和技术风险的角度来查看每种新的抵押品类型。要将MakerDAO协议扩展到新链,需要对这些新链或Rollup引入的安全性假设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在以太坊上,我们倾向于忽略与以太坊本身相关的非常实际的技术风险(例如,如果以太坊崩溃了,包括MakerDAO在内的整个DeFi生态系统都会崩溃——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我们只能接受的系统性风险)。当我们考虑在其他链上转移DAI或铸造DAI时,这些风险变为现实,MKR持有者不能忽略。 这些风险的例子包括: 1. zk Rollups中使用的新的,可能未经测试且难以审核的加密原语 2.新的AVM虚拟机在Arbitrum上的复杂性,以及在Optimistic Rollup平台上处理Optimism硬分叉的策略复杂性 3.基于Plasma的MassExit问题 4.DPoS系统中的卡特尔集团问题 5.大多数平台上的可升级性和对MultiSigs的依赖 6.与数据可用性有关的风险 7.跨链桥运营商的安全性以及冻结/扣押资金的相关风险 8.与使用侧链而不是继承以太坊安全性的L2 Rollup方案的相关风险 根据风险评估框架,Maker持有人可以选择以下任一种: 通过允许使用这些抵押品直接铸造DAI来支持上述链,或者 支持(承保)不同的桥梁,以平滑DAI从以太坊到这些链的传输,从而使最终用户在这些链上更便宜,更安全地使用DAI,或者 完全避免在协议级别上直接支持这些链,从而让社区来决定如何在这些链上使用DAI(大多数最新的侧链如BSC,Polygon,Klaytn等就是这种情况)。 跨链桥类型 大多数最终用户倾向于将DAI从…
-
为什么「桥」对 Layer 2 很重要?
「桥」,决定了什么是 Layer 2。 撰文: Patrick McCorry,PISA Research首席执行官 编译:Perry Wang 从社区角度而言,我们对以链下协议(off-chain protocol)作为区块链网络的扩容方式感到无比兴奋,因为这会让大多数交易从第 1 层区块链移至链下系统,从而避开了 L1 区块链上的网络费用和延迟问题。 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来讨论一下有关链下协议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目前的「桥」和这些桥链接的二层(L2)技术的关系。 什么是「桥」?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应该谈谈「桥」这个经常被忽略、但对评估资金安全性至关重要的基本组成部件: 桥 (bridge)负责将资产保存在 L1 区块链上,而相同的资产则在另一 (主要指外部)服务上发布。桥定义了谁来 保管资金,以及在资产在解锁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 简而言之,每当像以太坊这样的 L1 区块链连接到任何其他系统时,都会使用桥。所有桥都有类似的动作: 存入资产。用户可以向桥存入资产,桥会给予在其它系统中代表这一资产的证明; 更新账户余额。有关新帐户余额的信息将通知桥,这可用于辅助提款过程。 资产提取。用户凭借在其它系统中的余额,以及在其它系统中销毁的所发行代币,可以从桥提取资产。 最常见的桥 (人们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使用) 是单一组织形态: 多数加密货币交易所(或许是全部)提供单一组织形态桥接服务 如果我们仅考虑桥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可以说中心化加密货币交易所是一个链下协议。用户可以将资金锁定到中心化交易所的服务中,进行交易时绕过网络费用和延迟,并最终可以将其资金提取回 L1 区块链。 除这种单一组织形态的桥接之外,还存在另外两种依赖一组托管人的桥: 多组织桥。固定数量的一组独立个体(N 中的 K 个代表)保管被锁定的资金。 加密经济形态的桥。动态数量的个体保管被锁定的资产,具体数量由其资产权重决定。 一个重要的洞察是,L1 区块链上的所有以上三种桥都无法验证来自另一个系统的账户余额是否正确(或者,如果在另一个系统中的负债超过了桥接中的资产)。于是,将由一组托管人确定是否所有提款请求都根据另一个系统中的资产情况进行处理,他们最终决定了资金是否可以解锁,以及该由谁接收。 侧链和桥独立于任何区块链网络 在上文中,我们主要讨论考虑了采用诸如加密货币交易所之类的托管服务桥。桥越来越流行的一个用例是将一个区块链连接到另一个区块链(顺便说一下,这是「侧链 sidechain」这一术语的起源)。 侧链和桥接的安全独立于任何区块链网络 还存在多个桥接的范例: WBTC:一个单一组织形态的桥接,将 BTC 资产连接以太坊网络中。 Liquid 网络 或 RSK:一个多组织桥接,拥有硬件安全模块(HSM )的多方联盟,将 BTC 资产锁定/解锁资金到另一个区块链。 Polygon 桥:一个加密经济形态的桥接,其中桥中锁定资产中的 2/3 + 1 定期就 Polygon 中所有用户的帐户余额达成协议,用户可以使用该协议在以太坊上提取资金(实际上, Polygon 最终将由小的多签合约控制的,但是这一示例主要聚焦于长期目标)。 Rainbow 桥:一个加密经济形态的桥接,其桥接合约是一个轻客户端,可以验证其他区块链的进度。它不检查另一个区块链的有效性,资金的安全性最终取决于另一个区块链的持续发展(通过加密经济学来保障)。 至关重要的是,每个桥都有自己的安全模型,并且不与任何区块链网络绑定。 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案例 WBTC 来做进一步阐述:BitGo Trust 托管着锁定在比特币区块链中的资金,他们负责在以太坊上发行相同数量的 WBTC。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会跟踪 WBTC 所有转账的账户余额。BitGo 是守信方,管理着智能合约中记录的帐户余额。 WBTC 一例中有几个方面需要考虑: 单一托管人。WBTC 的桥依赖于单一托管人来保证其完整性。他们理论上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比所锁定比特币更多的 WBTC,并且他们可以决定不兑现将 WBTC 提取为 BTC 的行为。 独立安全模式。以太坊拥有自己的、独立于比特币区块链的安全模型。桥又有自己的安全模型,该模型独立于上述两个区块链网络。 以太坊是侧链。相对比特币区块链而言,交易已转移至链下,从比特币区块链转移至以太坊。 以上提到的三种桥的共同点是它们不检查侧链信息的诚信,而且如果托管人(或侧链)下线,则没有自我执行的应急计划来保护资金。他们只是受制于自己的安全模型,而不是桥所在的 L1 区块链中的安全机制。 L2 协议跟本文有什么关系? L2 可扩容性旨在将交易吞吐量从 L1 区块链移动到另一个链下系统,需要桥来保存在其他系统上发行的资产。 但是,与本文探讨的所有其他桥类型…
-
Polygon爆火,Layer2的战争还没开打就结束了?
作者 | Azuma 编辑 | 郝方舟 出品 | 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Polygon(MATIC)彻底火了。 尽管市场突逢历史级大跌,但整体来看,MATIC 在过去半个月内的二级市场表现仍称得上相当强劲。上周,Polygon 成为了首个流通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 Layer2 项目,519 惊魂夜中,MATIC 企稳之后的跌幅收复也相当迅速,日线甚至曾一度转阳。 截止 5 月 21 日 11:30,MATIC 报价 1.81 美元,流通市值约 110 亿美元,跻身加密货币市值排行前 15 名。 虽然二级市场趋势向来变幻莫测,难以捕捉,但就 Polygon 的情况来说,基本面的蓬勃发展无疑是其此番爆发的主要原因。 高速扩张的 Polygon DeFi 版图 最近几个月,Polygon 网络的生态扩张速度堪称惊人。 Aave、Curve、Sushiswap、1inch、Opensea、Zapper 等等诸多以太坊生态内的知名项目均已部署了自己的 Polygon 版本,且已积累了相当可观的锁仓资金。截止发文,锁定在 Polygon 版本 Aave 之上的资金已超 58 亿美元;锁定在 Curve 及 Sushiswap 之上的资金也都突破了 6 亿美元关口。 Polygon 生态的快速爆发原因大致可归为亮点,一是 Polygon 自身此前已启动了 1 亿美元的基金,以推动该网络之上的 DeFi 采用,上文提到的 Aave、Cvure、Sushiswap 均是该基金的受益者,用户在为这些 DeFi 产品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也会获得 Polygon 给出的 MATIC 代币奖励。 但最关键的还是第二个原因——作为以太坊的原生 Layer2,Polygon 良好的 EVM 兼容性允许基于以太坊一层搭建的 DeFi 项目仅作简单调整即可轻松迁移至该网络,同时 Polygon 也能够提供远高于一层的性能以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链上操作成本。Messari 研究员 Mira Christanto 此前就曾指出,Polygon 网络的交易量已达到了以太坊一层的三倍,但全网总 gas 费仅为前者的 0.01%。 性能和成本优势成为了 Polygon 生态快速扩张的基石,再辅以专项基金的加持,以及 DeFi 龙头们登陆所带来的广告效应,一时之间,大量项目开始涌至 Polygon。如果你很早就关注了 Polygon 的官方推特或是加入了官方社群,应该可以清晰地感知到 Polygon 宣布新项目集成的公告更新速度有着明显提升,从年初的“几天宣一个”到后来的“一天宣几个”,再到现在,一些小型项目进驻后已不会再特意广而告之了。 Awesome Polygon 数据显示,当前 Polygon 生态内的 Dapp时数量已达 273 个,基础设施及开发工具数量已达 59 个。 生态的爆发为 MATIC 带来了更多的使用场景。ViewBase 数据显示,过去一段时间,交易所内的 MATIC 代币一直在持续流出,结合链上锁仓资金的水涨船高,不难想象这些流出交易所的 MATIC 大多都是转移到了链上 DeFi 应用之内。一般来说,交易所持仓数量减少是二级市场的一项积极指标,这或许也是 MATIC 过去一段时间强势表现的辅因之一。 有意思的是,MATIC 代币持续流至 Polygon 链上也造成了一个很独特的现象,由于 MATIC 代币进出一、二层网络只能走 Plsama 通道,这一通道进入二层只需要几分钟,退出却需要一周。这就造成了 MATIC 进入二层非常顺滑,但回归一层却并不通畅,因此一层网络的 ERC 20 代币较主网代币存在较明显溢价,这一溢价状况在中心化交易所的报价上有着明显体现,比如币安(仅支持 ERC 20)上的 MATIC 价格就要明显高于 AscendEX(仅支持主网币)。我也曾尝试过套利,但实际操作后发现,由于缺乏同时支持两种代币的交易所,Plsama 通道的这一退出限制让套利很难实现。 链上生态的爆发以及币价的持续上扬也给 Polygon 带来了更高的的关注度,在可作为辅助工具来判断市场趋势的 CoinGecko 热搜榜上,MATIC 和另外两大现象级币种 DOGE、SHIB 几乎成了三大钉子户,基本每天都“住”在榜上。 此前的极端行情中,以太坊一层网络的 gas 费用一度飙升至 1000 Gwei 以上,这也给 Polygon 拉来了新一轮的关注。业内知名投资人、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在个人朋友圈就表示,如果不是自己早就将所有 DeFi 仓位搬到了 Polygon 上,这种极端行情下很可能遭遇清算,因此预…
-
印度加密独角兽 Matic 是怎样炼成的?
在过去一段时间,包括Aave、Curve、Aavegotchi、OpenSea在内的多个主流以太坊应用选择了 Polygon (原 MATIC)来扩展性能,伴随着Polygon的市值以及它上面承载资产的增加,这家市值120亿美元市值的印度独角兽已成为了加密世界的庞然大物。 今年4月初,Prophetic Ventures联合创始人Aaryaman Vir在分享了这家公司创始人背后的经历,以及其快速增长背后的价值支撑,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对读者深入了解该项目颇具参考价值,链捕手故此对该文进行了翻译,并进行了不影响原意的删改。 作者 | Aaryaman Vir 编译 | 王大树 我经历过加密市场的几个周期,尽管期间抽空出来也探索了新的领域,但是我对这个行业的兴趣从未像现在这样高。在这里,我想对过去几年中发生的一些激动人心的新鲜事进行科普,与读者分享我的学习。 Matic是最理想的项目,因为它们的本地起源故事使它们成为我们大部分印度读者群体的迷人研究主题。但除此之外,我还要说的是,关于Matic的故事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鼓舞人心的创业故事之一。 Matic创始人的故事 Matic最初有三个联合创始人:Jaynti Kanani、Sandeep Nailwal和Anurag Arjun。后来,塞尔维亚程序员和企业家Mihailo Bjelic也加入了团队,成为联合创始人。话虽这么说,Matic协议的主要发明者是Jaynti,也被称为JD。 JD在艾哈迈达巴德(注:印度第六大城市)出生和长大,他的父亲是一名工人,来自该市众多钻石工厂之一。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对JD来说并不容易,他的两个姐姐因为经济困难没有上过高中。 尽管如此,这家人还是把JD送到了附近小镇纳迪亚德的一所工程学院。JD最终进入了那里的计算机科学课程,这是一个巧合——他没有取得足够好的成绩进入学院更受欢迎的电气工程课程——但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高兴的巧合。 JD于2011年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位于普纳的IT服务公司Persistent Systems。通过导师,JD首次被介绍给Hacker News、Y Combinator和全球创业文化。在发现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新世界之后,JD投入了对技术和创业的学习。 沉浸于创业的自然结果是,JD很快就渴望自己开始创业。但是,他的第一个事业——witter分析工具—未能起步,此后不久,JD便向Housing.com提出了申请。 JD在Housing担任前端开发人员时,与公司的数据科学负责人结为朋友,从而进入公司的数据科学团队。大约在2015年,JD第一次听说加密技术。这背后的故事很有趣。作为《权力的游戏》的狂热爱好者,JD希望建立一个衍生项目,人们可以用它来对节目中的情节发展进行下注。 「哪个角色会在权游上丧命?正确投注并赢钱!」—这是JD应用程序的前提,但是他在构建可以服务于全球用户群的支付功能时遇到了问题。在设法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同时,JD发现了加密货币,并像我们许多人一样迅速跌入了「兔子洞」。 从那时起,JD一直在阅读和吸收有关加密世界的信息。在2017年的牛市中赚了一些钱后,JD终于在17年10月离开Housing.com再次独立创业。在2018年,JD完成了该系统的首个概念验证,该系统最终将成为Matic网络。一路上,他遇到了阿努拉格(Anurag)和桑迪普(Sandeep)。连同Matic团队的其他成员一起,他们中的三个人继续创建了其中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加密货币项目之一。 JD的职业生涯表明,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有多少钱,都没有关系,任何人都只能通过好奇心,决心和冒险意愿来改变世界。 JD无疑在他的一生中承担了许多风险,你甚至可以说,上大学的行为对他的家人构成了风险。尽管如此,所有这些风险都以一种最不可能和最引人注目的方式得到了回报。 Matic发展的背景 无论如何,要开始了解Matic,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以太坊,它允许用户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将自定义代码写入去中心化账本中。将此代码部署到分布式账本后,其他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它并与之交互。可以构建没有中央服务器,没有单个数据库并且从一开始就是开源的应用程序。 以太坊最酷的事情是,任何人都可以提出一个主意,并将该主意作为一组智能合约发布到世界计算机中。另一方面,部署后,任何人都可以阅读这些合约并与之交互。所有这些程序都是透明的,开放的且可自由访问的。 这种功能已经引起了一个庞大的行业,称为「去中心化金融」或简称DeFi。如今,每周大约有20万个唯一地址在基于以太坊的DEX上交易,每天有1000-1400名唯一的借款人。 但是问题在于,以太坊有一些局限性:交易吞吐量,交易速度和交易成本。在以太坊上进行的任何交易必须都必须在运行以太坊程序的所…
-
Layer 2赛道群英荟萃,ETH2.0忙碌前行,未来公链如何发展
以太坊拥堵以及高昂的Gas费用让其生态上的Dapp应用头疼不已。为了打破这种境遇,以太坊于2019年开始推进ETH2.0项目,引入了两个在以太坊 1.0 中并不存在的部分:Casper FFG PoS机制和分片链(Shard Chains)。 一、ETH2.0整体规划、进度 ETH2.0整体规划至少分三个阶段推出:Phase 0(阶段 0)、Phase 1(阶段 1)、以及Phase 2(阶段 2)。阶段0于 2020 年上线,阶段1和阶段2将于随后几年发布。其中,只有阶段0有充实的规范,并且定期会被更新。 l 阶段 0:以太坊 2.0 的第一个阶段,将实现 “信标链”(Beacon Chain)。以太坊2.0的设计者希望把信标链打造成以太坊2.0生态系统的中心,并成为所有其他分片的安全和验证根源; l 阶段 1:以太坊2.0的第二个阶段。阶段1的目标,是关于分片链的内容达成共识,而不是就其意义达成共识。该阶段将集成分片链(Shard Chains)。分片链是一种可扩展性机制,它能实现并行交易、存储、及信息处理。将大大提高运行效率; l 阶段 2:以太坊 2.0 的第三个阶段,分片链会从简单的数据容器过渡到结构化的链状态。该阶段或于 2021 年或 2022 年上线。该阶段可能会加入类似状态租赁(State rent)这类新鲜的概念,或者将重新引入智能合约,包括账户、合约以及ETH转账和取款等功能将恢复。阶段2将实现跨分片转账和合约调用、构建执行环境从而支持在以太坊 2.0 上构建可扩展的应用。除此之外,阶段2还有未知性。 l 除以上三个阶段外,ETH2.0可能会在阶段3引入链下储存状态,将尽可能多的状态转移到链下处理,链上不用存储整个状态,而是存储一些状态信息和聚合器,用户将负责在链下存储完整的状态。当用户想要与状态进行交互时,他们会在交易中包含当前状态的证明。这样运行验证节点的资源要求比原先会低很多,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后续开发中分片智能合约也将成为ETH2.0的关键环节,每个分片独立储存,不能与另一个分片直接交互,届时可能通过同步或扩容来解决分片间交互问题。 目前ETH2.0尚未成熟之际,但通过对以太坊2.0升级的梳理我们会发现,这次升级是一次将市场活跃的升级思路和架构叠加运用的过程,升级结果和兼容度可能将要交由市场来验证了。所以Layer 2在这个特殊的阶段诞生。 二、主流Layer 2方案 1.Layer 2起源 前文已经提及以太坊低下的交易速度以及高Gas费给整个生态参与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利,在ETH2.0无法立即落地的背景下,Layer 2成为过渡阶段最好选择之一,V神也在社区推广Layer 2的方案。Layer 2方案是具备价值捕捉能力且有持续发展潜力的。 2. Layer 2各种技术分类及特点 顾名思义,Layer 2指建立在基础层网络上的第二层网络解决方案,基于以太坊Layer 1负责处理所有部署在以太坊上应用的运算和转账,目前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所以通过Layer 2解决扩容性问题和高Gas费问题。目前主流的Layer 2有状态通道、侧链、Plasma、Optimistic Rollups、Zk Rollup等等。我们对这些解决方案做个简单的阐述: l 状态通道(State Channel) 状态通道指用户之间直接建立一条通道,这类方案无法真正解决以太坊拥堵问题。 l 侧链(SideChain) 基于以太坊另外运行一条公链,然后把大部分的运算都转移到这条公链上,最后将结果反馈到以太坊上。但是侧链的安全性问题却无法得到保障,侧链推广难度较大。 l Plasma Plasma 指可扩容自主智能合约,Plasma技术操作思路是链下操作,将结果反馈至主链。通过跟主链的有效配合,来保证足够的安全性。但用户必须对 Plasma 链进行监控,因此普通用户体验感不佳。 l Optimistic Rollup Optimistic Rollup是一种使用OVM在二层网网络上启用智能合约的结构。 该构造大量借鉴了plasma和zkRollup设计 。OR方案安全性能得到保障,但验证期过长。需要等候两周左右的时间,对使用者来说过长的周期影响太大。 l ZK Rollup ZK Rollup基于零知识证明的二层扩容方案(layer2),ZK Rollup数据可用性可以让任何人都能根据链上存储的交易数据,还原出账户的全局状态,从而消除由于数据可用性带来的安全风险。但其缺点是计算量大,技术难度高且难以支持虚拟机。 不过ZK Rollup正在推出图灵完备的虚拟机,所以将来很有可能取代Optimistic Rollup。…
-
独家丨Messari解析一季度Layer 1表现:扩容之战已经打响
2021一季度,Layer 1的世界里有两大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以太坊的,它突破了历史新高,确认了可能是其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升级(EIP-1559)的启动日期,DeFi领域的TVL增长了近200%,达到约480亿美元。它已成为最常用的区块链,并积攒足够的势能进入下一轮升级。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以太坊的挑战者。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兴起,随之而来的散户淘金热再次将以太坊推向了极限,平均交易费用(以美元计算)达到了新的高度。无法忍受费用不断上涨的用户将目光投向以太坊之外,发现曾经是一片荒地的生态渐显生机。Binance Smart Chain (BSC)和Solana等新Layer 1上的应用生态系统,以及Cosmos和Polkadot等链间解决方案,在第一季度加速增长,且趋势没有放缓的迹象。 虽然以太坊从整个Layer 1领域的增长中受益,但它持续失去市场主导地位。一季度,其市场主导地位下降到51%,并可能进一步下降,因为更新、速度更快的链找到了自己的立足地位,且它们的代币价格“乱涨”(相比以太坊而言)。明年将是以太坊的决定性一年,因为开发者会探索像flash bots和rollups的解决方案来扩展网络。第一季度可以确定的是,期待已久的扩容战争已经正式到来。 以太坊挑战者 从目前情况看来,今年是 “以太坊杀手 “复兴的一年。大多数新的Layer 1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筹集了大量资金,却没什么进展,而以太坊则尽占眼球。 在过去六个月里,以太坊与其所谓的挑战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以太坊的高费用迫使用户去探索新的平台。用户从以太坊流出,让开发者意识到他们可以在其他地方谋生。开发者推出具有代币激励的新应用,用户蜂拥而至寻找利润,从而引发了投机和发展的飞轮:更大的用户量为开发团队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或更好币价,这引发了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并开发高收益的应用。 代币激励的飞轮效应显著(无论是在上升过程中还是在下降过程中),这就是新的费用低、高性能的Layer 1会如此迅速出现的原因。以太坊挑战者能否成功,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能力将自己的产品与以太坊区分开来,脱颖而出。 挑战者有两种:纵向的垂直整合(单堆栈single-stack)和横向的模块化(链间)网络。 垂直整合 垂直整合的网络是功能齐全、一应俱全的技术堆栈。以太坊(目前的形式)是一个单栈网络,将不同的网络接触点彼此叠加,但它们都共享相同的状态。这些链实现了同步互操作性(也被称为可组合性),因为它们能够处理在一个区块内调用多个合约的交易。 Binance智能链(BSC)和Solana是两条使用单栈模式的链,在过去的一季度里表现均比其他前十大Layer-1出色。 BSC的崛起主要是因为它与Binance的紧密联系和EVM兼容性。它使用BNB作为gas支付的原生代币,BNB本身就拥有广泛的用户群,并且可以在币安各种产品套件中使用。币安在2020年9月推出BSC时还启动了1亿美元的支持基金来引导其发展。这些资金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BSC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应用——PancakeSwap(DEX)和Venus(借贷平台)的诞生。PancakeSwap在日交易量方面与Uniswap互相抗衡,而Venus已经积累了超过50亿美元的TVL(或约为Compound总TVL的2/3)。 BSC也与以太坊工具兼容,这样降低了大多数智能合约开发者的学习曲线,帮助加速应用开发。BSC的关键特色是增加对MetaMask的支持,熟悉MetaMask的用户可以近乎无缝地在以太坊和BSC之间切换。 当以太坊的链上活动在2021年1月初突破其最大容量时,BSC的这些构建模块已经到位了。当以太坊的用户体验恶化时,BSC能够以4%的成本和3秒的区块时间提供一个较小但可用的DeFi生态系统。结果很明显:用户蜂拥至BSC,其链上活动在2月成倍增长。BNB是平台和DeFi流动性池的组成部分,BSC的热闹导致用户购买、部署和持有更多的BNB。 BSC现有价值超过220亿美元的代币锁定在50多个DeFi应用中,其TVL仅次于以太坊(601亿美元)。 Solana的故事相当类似。转折点是Sam Bankman-Fried的到来和2020年8月推出的Serum。与以太坊上流行的AMM模式不同,Serum使用的是以链上匹配引擎(on-chain matching engine)为特征的订单簿模式。因为Solana的快速处理时间(每秒超过50,000笔交易)和低费用(每100笔交易0.001美元),这种链上订单簿被认为是更有效的资本模式。相比之下,以太坊的15秒区块时间和不稳定的费用使订单簿DEX显得不灵活和低效。 几乎所有Solana应用的基础都是Serum,它的订单簿成为Bonfida和Raydium等AMM…
-
科普 | 你现在就可以在 Layer-2 上做的7 件事
人们期待以太坊成为全球开放应用的首要基础设施。但是,因为以太坊在设计上的独特之处,在需求高涨的时候,这个还在成长中的网络用起来既昂贵又慢 —— 毕竟,单位时间里可用的 区块空间 就只有这么多。 虽然说,以太坊区块链有可能靠 “Eth2” 让基础层的交易吞吐量大幅上升。更好的消息是,我们不必苦等 Eth2 来实现吞吐量扩展。 即刻可用的方案是 Layer-2(L2)可扩展方案。 Layer-2 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在以太坊上、 直接 依赖于以太坊的安全性和终局性,但把主链上的交易处理需求转移到链下,以此实现近乎即时的交易处理速度和相宜的交易成本 —— 功能范围与以太坊底层一样,转账、交易、质押 token,都能实现。 L2 不是还停留在纸上的幻想。许多 L2 方案都已经推出,而新的 L2 方案和集成方案似乎每天都在爆发。在本文撰写之时,有约 3 亿美元的价值是由 L2 项目来保护的;这些项目采用的技术模式可分为两类:ZK Rollup 和 Optimistic Rollup。 L2 扩展方案的时代已经到来,这还仅仅是开端。如果你有心成为弄潮儿,现在是尝试和评测各种 L2 方案的绝佳时机。所以,现在可用的 L2 服务中,哪些是最棒的? 我们这里列举了 7 种很棒的 L2 服务,来看看吧! 1. 使用 AAVE 在 Polygon 上 出借资金/贷款 今年早些时候,Matic —— 一个围绕着 Matic Plasma 链和 Matic PoS 侧链的项目 —— 更名为 Polygon,转型成致力于 “让以太坊成为区块链的互联网”。 此次品牌重塑的题中之义是,该团队将开始拥抱 optiimistic rollup、zk rollup,等等。 不久之后,热门的 DeFi 借贷协议 Aave 就宣布了 New Frontiers 计划,试水多种可扩展性方案,让用户有所选择。Aave 公开的第一个集成活动就是接入 Polygon 的 PoS 侧链。 值得提醒的是,侧链并不像大部分 L2 方案那样能够直接继承以太坊的安全保护,但它提供了与 L2 同样的吞吐量提升。而且从 New Frontier 活动来看,很有可能 Aave 和 Polygon 会在推进 rollup 集成的方向是相互协作。 与此同时,你可以在 Polygon 侧链上以更便宜的成本处理你的 Aave 贷款/出借资金。你首先要把 Polygon network 加到你的 MetaMask 插件钱包中,然后在 Aave 网站上点击 “Polygon” 标签,然后就能看到这个市场的情形了。 2. 交易去中心化的永续合约 dYdX 是一家去中心化交易所,以在以太坊上提供去中心化的保证金交易、现货交易和永续合约而出名。 交易员当然希望交易速度尽可能快、交易成本尽可能低。而 dYdX 刚刚宣布启动了 L2 永续合约交易系统,以 StarkWare 的 StarkEx 可扩展引擎为内核。 StarkEx 既强大又灵活,既能支持链上数据可得性(也就是 zk rollup),又能适配链下数据可得性模式(也就是 Validium),令人印象深刻)。不管你想把它划分到哪个阵营,它都一定会让 dYdX 的永续合约交易更上一层楼。dYdX 的 L2 已经包含的永续合约交易对有: ETH-USD BTC-USD LINK-USD UNI-USD AAVE-USD 要是衍生品是你的菜,可以去 dYdX 的 Perpetuals dashboard 看看。你可以在那里直接把资金存进 L2 系统,直接开始交易! 3. 赚取 SNX 质押奖励 Synthetix 也是 DeFi 世界衍生品项目的领头羊。只要一种资产存在,无论是存在于某个区块链上还是现实世界中,理论上都可以用链上合成资产的形式在 Synthetix 上交易这种资产(的价格波动)。 这个强大协议的核心是 staking(质押),你把 Synthetix 的原生代币 SNX 存入协议合约控制的资金池中作为担保品。提供这样的服务可以获得回报:SNX 的质押者可以获得增发的 SNX 奖励以及用户在 Synthetix 交易所中的交易手续费分红。这就是质押 SNX 背后的核心激励机制。 好玩的事情是,现在你可以在 L2 上质押 SNX 了!从 2021 年年头开始,SNX 质押业务开始在 Optimism 团队开发的 Optimistic Ethereum L2 上运行。顾名思义,这是一个 optimistic rollup 方案。 如果你对这种新颖的质押方式感兴趣,你可以使用 Synthetix 的 staking…
-
Layer2扩容重大突破!zkPorter终结Zk Rollup与Optimistic Rollup之争
原文是由Matter Labs发布,巴比特编译。 Layer2大规模迁移即将到来。 随着协议从以太坊基础层转移到Optimistic Rollup和与EVM兼容的zk Rollups,许多人希望我们最终可以使链上费用可控。 但是从事以太坊扩展的每个人都知道一个“肮脏秘密”:即使有了Rollups,我们也可能会回到最初的时候。 这是因为任何实际的吞吐量增长都会很快被需求诱导所吞噬。 rollup只能提供网络吞吐量的线性增加——所有数据仍必须传播到所有完整节点。 要实现真正的可扩展性,我们需要在吞吐量上实现指数级增长。 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如此重要的突破。 我们设计了一个具有20,000+ TPS的系统,与Optimistic Rollup相比,该系统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更重要的是,它将跟着zkSync 2.0在6个月内上线主网。 为什么Rollup不足以解决扩容问题? 2020年10月,Vitalik宣布了以Rollup为中心的以太坊路线图,预测如果所有L1活动都转向Rollup,以太坊可以实现约3000 TPS。 这将很快成为现实:Optimistic和zk Rollups现在都支持EVM兼容性,从而促进了应用程序从L1到L2的快速,简单迁移。 以太坊正在以爆炸性的指数速度增长。 过去一年内,DeFi用户数量从15万增加到180万——但是gas费增长了16倍! (每次Uniswap交易的费用从$ 0.20增长到$ 36) 为什么? 因为在新用例的基础上,可扩展性的任何改善都会伴随着金融活动/交易的增加。 考虑一下同期发生的情况: DEX月交易量:172亿美元——>670亿美元 DeFi TVL:7亿美元——>800亿美元(增长11000%) Opensea单月销售量:500万美元——>1亿美元 与以太坊主网相比,Optimistic Rollup只能将可扩展性提高约25倍,而zk Rollups则会将可扩展性提高约100倍。 在我们感受到这些扩展性之前,我们将会再次回到原点:无法负担的gas费和一个对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难以承受的以太坊。 加密货币即将成为主流。 在拥有38亿智能手机用户的世界(相比之下,Metamask每月仅有300万活跃用户),我们需要将其增长1000倍,以应对即将发生的事情。 这种可扩展性的差距促使我们构建一种新的产品——zkPorter。 zkPorter:大规模加密货币采用的引擎 在zkSync 2.0中,L2状态将分为两个方面:具有链上数据可用性的zk Rollup和具有链下数据可用性的zkPorter。 这两个部分都是可组合且可互操作的:zk Rollup侧的合约和帐户将能够与zkPorter侧的帐户无缝交互,反之亦然。 对的!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唯一可察觉的区别是zkPorter帐户的交易费用减少了100倍。 想象一下:Uniswap将他们的智能合约部署在zk Rollup端,并且zkPorter帐户上的零售用户可以支付<0.03美元的费用进行交易。 怎么可能这么便宜呢?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Rollup费用是由于在需要在以太坊上发布数据的成本所致。 zkPorter帐户可以在Uniswap合约上进行数千次互换,但只需将一个更新发布到以太坊。 zkPorter帐户的数据可用性将由称为“守护者(Guardians)”的zkSync代币持有者保护。 他们将通过对区块进行签名以确认zkPorter帐户的数据可用性来跟踪zkPorter端的状态。 守护者使用zkSync代币参与权益证明(PoS),因此任何数据可用性失败都将导致他们被惩罚(slashed)。 这为数据可用性提供了加密经济上的保证。 重要的是要注意,zkSync中的PoS比其他系统(如侧链)中的PoS安全得多。 这是因为zkSync守护者实际上是无权利的:守护者无法窃取资金。 他们只能停止生产区块。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仍然可以提取资金。 每个用户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安全阈值。 任何希望链上所有可用数据的用户都可以完全保留在Rollup。 但是,如果您是费用敏感型的用户,则可以选择资金保留在zkPorter。 (我们认为交易者和新用户很可能会使用zkPorter。) 这样可以解锁一整类应用,这些应用程序在L1甚至传统的Rollup应用上都是不经济的。 他们现在还可以在以太坊上拥有居所,并为以太坊用户提供服务。 zkPorter vs Optimistic Rollup 由于零知识证明的加密技术,所有这一切都是可能的。 Optimistic Rollup无法像zkPorter那样实现这种扩展。 如果在Optimistic Rollup中将数据可用性从链下移出,恶意运营商将能够窃取Rollup中的所有资金,并且没有人能够挑战…
-
给初学者的Layer 2指南
在密码学货币行业,每当牛市开启,就会有铺天盖地的虚假消息。许多侧链项目会误导用户相信它们是名正言顺的 Layer 2 可扩展性解决方案。本文旨在向初学者说明什么样的区块链才是 Layer2。因此,为便于读者理解,完整性和严谨度不免有所牺牲。 通常来说,Layer 1 区块链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Layer 2 区块链则依赖 Layer 1 区块链为其提供安全性和流动性。 如果你是初学者,尤其是刚入行的小白,请先跟我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你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有 100 Dai,你的 Metamask 上也显示如此。但是,Metamask 是怎么知道的?因为它通过 Infura(以太坊节点即服务提供商)与以太坊点对点网络进行通信。但是,拥有 100 Dai 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Dai 合约(运行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由代码和数据组成的软件)有你的地址(如你在 Metamask 中所见的那样),地址旁边显示的数值是 100。 再回到如何辨别新的区块链是否是 Layer 2 这个问题上。假设有条新的区块链叫作 Macau。出于某种原因(想要买某个东西,以更低的 gas 价格交易或获得某种体验),你想将你自己的 100 Dai 从以太坊转移到 Macau 链上。 你会如何将这 100 Dai 转移到 Macau 上?发送一封邮件给 Vitalik 的 Masternode,让他帮你转移吗?当然不是,你其实是将你的 100 Dai 发送到以太坊区块链上的另一个合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存款” 合约(好比赌场的存款窗口)(译者注:实际上是在 Dai 合约内将 100 Dai 从你的账户中转出、然后转入另一个账户;但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为了便于理解)。 第一步:将 100 Dai 发送到Macau 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存款合约。 Macau 链的验证者/矿工可以看到你的存款,因为他们一直在监控以太坊区块链,尤其是 Macau 的存款合约。这时,其中一位验证者/矿工告诉其他人:“嘿!大家快来看啊!有客户上门了!快干活!” 接着又对你说:“欢迎你,很高兴你能加入我们。这是你的 100 个合成 Dai,是我刚刚挖出/验证的 Macau 区块里的,希望你玩得开心。” 第二步:你已经从 Macau 获得了 100 张借据(好比是赌场筹码)。凭这些借据,你可以取回你在以太坊上的存款合约中锁定的 Dai。我们称这些借据为合成 Dai(简称 sDai)。 所谓的 “进入 Macau”,实际上是你所在的某个网站上的一些 Javascript 脚本在与 Macau 的点对点网络通信。这就好比,当你在 Aave 网站上借贷或 Uniswap 网站上交易时,你 “进入了以太坊”:这些前端上的 Javascript 脚本为你创建了借贷/兑换交易,然后通知你的 Metamask。看到 gas 费之后,你嘤嘤嘤了 5 分钟,才点击 “确认” 来签署并广播你的交易。你很熟悉这个流程。 Macau 也是一样。如果 Macau 是以太坊的分叉(就像币安的BSC ? 或 Avalanche 的 C-Chain ?),那么整个流程实际上也差不多,因为你只需要使用 Metamask,不需要使用专属钱包来签署创建好的交易(因为以太坊/BSC 等区块链均采用相同的地址格式和密码学签名机制)。 第三步:将 Macau 上的 100 sDai 用于交易、流动性挖矿、投资等。 假设你玩德州,将 100 sDai 的本金翻倍变成了 200 sDai(这多出的 100 sDai 是你从对手那里赢来的,他们也在以太坊上的 Macau 存款合约中锁仓了一笔 Dai)。 注意了,现在是最关键的部分: 这时,考虑到安全性和流动性(或者不在乎那千把块美元的 gas 费),你想取回本息并放到以太坊上。如果你随时随地都能从 Macau 存款合约(再强调一次,这个合约在以太坊区块链上)中取回 200 Dai,且没人能阻止你(只有当满足这两个条件时),Macau 就是 Layer 2 区块链。 如果从理论上来说 Macau 的验证者可以阻止你取回 200 Dai,或直接偷走它们(自己取走),Macau 就不是 Layer 2 区块链,而是侧链?。 如果从理论上来说你可以取走更多资金(如 300 Dai),Macau 就不是 Layer 2 区块链。 当我们提及可扩展性方案时,最终总会回到 “谁控制出口” 这一问题上? 如何将以太坊上的存款合约变得更加智能,来防止你、其他 Macau 用户以及 Macau 的矿工/验证者/运营方作弊呢? 可以想象得到,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需要存款合约能够实时了解 Macau 上的资金流向:假设 1 小时前你在 Macau 上玩德扑赢了 100 sDai,你就可以提取 100…
-
翘首以盼的Layer2能给NFT领域带来什么?
近日,超现实艺术家Beeple创作的NFT艺术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逾 6900 万美元竞拍成功,引起业内外轩然大波。在Beeple之前,NBA球队达拉斯独行侠老板、亿万富翁马克·库班 (Mark Cuban)在数字货币领域也同样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先是在NFT交易平台Rarible上连续发行了自己的NFT代币,后是在与加密支付服务提供商BitPay合作中,即将把狗狗币(Dogecoin)作为支付方式的数字货币之一。他们不是第一个在NFT领域进行大胆尝试的明星,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作为超大流量KOL,他们进军NFT领域无疑又让备受关注的以太坊网络能否承载巨大的交易需求成为热门话题。 纵览当前NFT赛道 NFT全称为Non-fungilbe Token,意为非同质化代币,采用的是特殊代币的标准(例如ERC-721)来保持其独特性,即具有无法替代性、稀缺性和唯一性。目前NFT可以将几乎任何内容代币化,而有些媒体类型尤为便捷。截至目前,最受欢迎的NFT应用领域包括:数字艺术品、数字音乐、游戏道具、会员徽章、奢侈品代币化等。 随着2020年数字货币市场的高速发展,作为数字货币领域里的细分赛道-NFT也迎来了其发展历程,根据来自Coinmarketcap.com的数据,目前Top100 NFT货币的市场规模约为100亿美元,仅占整个数字货币市场的1%,从比例来看仍然属于十分小众的范围。Top 3项目的市值约为80 亿,占整个赛道的80%,说明头部效应略为明显。 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 数据截至时间 2021年3月4日 从目前NFT产品的交易量上来看,NBATopShot项目一骑绝尘,其NFT代币日交易量高达800万美元,排在第二的是著名NFT交易网站Opensea,日交易量达到了369万美元,最后的是Cryptopunk,交易量也达到了200万美元的水平。总的来说,NFT赛道目前属于极为细分的市场,并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数据来源:Dapp Radar 数据截至时间 2021年3月4日 虽然NFT市场的发展处于早期阶段,但是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生态系统包括:交易平台、游戏工作室、收藏品、音乐、基金、新闻与研究、域名、基础设施、元界、工具等。 图片来源:Fatcatfun.com 其中,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具有一定用户规模的NFT赛道只有少数,主要为交易平台、收藏品、游戏工作室等。 对于交易平台来说,艺术品的发行和流通往往离不开平台,这些平台为艺术家、收藏家、玩家们提供了一个铸造和出售物品的渠道。目前运营较为出色,且形成了一定用户规模的项目有:基于NFT数字收藏和交易平台的Rarible和Opensea。 在收藏品领域,目前的头部玩家主要是围绕着体育生态来打造粉丝经济,使得NFT产品具有实体卡片一样的收藏价值,粉丝们会为这类收藏品买单。将实体卡转化成线上球星精彩片段的NFT项目NBA Top shot便是目前落地且持续盈利的项目之一。 对于游戏类的NFT项目,主要是围绕着游戏内的经济系统来打造具备可玩性的区块链游戏。这类游戏往往具有完善的养成、战斗系统,玩家可以通过游戏内的各种行为来获取收益。目前热门的项目有Axie Infinity、Sandbox等。 Layer2将如何为NFT赛道赋能? 众所周知,以太坊网络尽管存在许多限制,比如确认速度慢,高燃料费,但毫无疑问,截至当前它依然是区块链世界生态最为丰富和完善的区块链底层平台,它依然是想要搭载区块链技术的项目首选。而当前NFT赛道之于以太坊网络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情况,备受关注的Layer2方案又如何赋能NFT赛道? 1. Layer2解决以太坊拥堵问题,为NFT提供更大组合性 在2018年初,运用ERC721代币标准开发的游戏Cryptokitties加密猫在网络上爆火,堵塞了以太坊网络。加密猫是一个初代的NFT项目,其中每个NFT都对应一只猫,并可繁殖多代,根据繁殖后代的稀有程度来确定价值。以太坊网络面临的严重拥堵问题,Layer2-二层网络扩容便应运而生。通过扩容和提速,Layer2不仅能大大改善以太坊的拥堵情况,而且能为NFT这个赛道赋予更大的发展空间。 DeFi因为其强组合性被称为金钱乐高,而NFT也具有DeFi乐高的组合性,可以形成一套丰富的生态系统。自下而上来看,可以将整个生态分为三层,分别为:第一层是以基础设施作为最低层来为整个生态搭建地基;第二次是各类的NFT项目,这些项目会根据自身的特色来铸造、创作NFT作品;第三层将会是各大交易平台和Layer2的聚合器解决方案,其中交易所为这些NFT作品提供交易…
-
L2最新格局一览,哪种以太坊L2方案是你的菜?
去年,以太坊区块空间的使用需求出现了激增。最近的关注导致以太坊网络的交易费用(即ETH gas价格)有时上升到令人痛苦的水平。 从好的方面来看,这表明以太坊的基础层非常有用,并且许多人互相竞价以及时进行交易处理。 相反,为了使以太坊不断向主流发展,它需要扩大规模,以便能够提供即时和廉价的交易,并满足数十亿用户的需求,而不仅仅是数千名用户。 那么,好消息是,一个二层(L2)扩容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已经在以太坊周围蓬勃发展,并为大众提供了以多种方式扩展以太坊的途径。我们说“二层(L2)”,因为这些创新的工作原理是从区块链的外围附加到以太坊,而不是通过对这个智能合约平台的基础层进行修改。 因此,我们现在展望未来,以太坊将借助一系列不同的L2解决方案为大众服务。接下来,在今天的文章中,让我们调查迄今为止最流行的各种L2方案,并考察以太坊最有前途的L2项目当前的发展状况。 快速了解L2 在未来的几年中,以太坊最终将通过分片来扩展L1(即基础层),从而将以太坊的活动划分到64个主链而不是1个。 但是,分片实施尚需时日。 该创新的扩展优势可以与L2工具协同工作,因此,在该网络的关键过渡时期,随着项目竞相帮助以太坊进行扩展,我们已经看到L2领域在最近几个月真正蓬勃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了三种主要的L2模式: 状态通道 侧链 Rollup 而其中Rollup又可以分为: Optimistic Rollup(ORU) zkRollup(ZRU) Plasma Validium 来源:Token Terminal 状态通道 状态通道通过促进链下交易来减轻以太坊基础层的负担。 状态通道要求用户将以太坊状态的快照存入多重签名合约(与用户将比特币存入闪电网络的支付通道的方式不同)。 该状态将包含关键数据,例如在给定时间的地址ETH持有量。 这样的系统允许具有即时确定性和优越隐私性的免费链下交易。 侧链 侧链是具有自己的独立共识规则的独立区块链,可以以托管方式转移以太坊交易,以减轻以太坊主网的负担。 Rollups Rollups类似于高级的非托管侧链,可以广泛扩展以太坊主网的吞吐能力。 到目前为止,Rollup有四个主要方向:Optimistic Rollup(ORU),zkRollups(ZRU),Plasma链和Validium链。 资料来源:buildblockchain.tech 您可以根据这四种方向是在链上处理数据存储(ZRU,ORU)还是在链下处理数据存储 (Plasma,Validium),以及它们是通过零知识有效性证明(ZRU,Validium)还是通过存款罚没欺诈证明(ORU,Plasma),对它们进行对比。 主流以太坊L2项目一览 Connext 类别:状态通道 TPS:无限 Connext是一个状态通道项目,不仅旨在成为以太坊的L2解决方案,而且要成为以太坊的许多L2解决方案的跨链路由中心。 在早期的L2领域中,人们担心的一个问题是,这些L2项目之间太过孤立。 Connext的新型交叉L2传输系统在确保这个问题将来不会成为严重问题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xDai链 类别:侧链 TPS:70 xDai链是一种基于EVM的侧链,其设计旨在以极其快速和稳定的方式促进交易。该项目以其STAKE代币为基础,共识提供者为了确保侧链安全而对此进行了质押。 由于其高效性,xDai在最近几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POA Network 类别:侧链 TPS:70 像xDai一样,POA Network是基于EVM的侧链,它依赖于一组受信任的验证器来推动快速和廉价的交易。 该解决方案适用于支持从区块链游戏到社区货币的任何事物。 Optimism 类别:ORU TPS:+20,000 采用该方案的著名项目:Uniswap,Compound,Synthetix Optimism是一种ORU实施,正在像Synthetix之类的一些大型DeFi玩家中获得较早的关注。 Optimism建立了OVM,这是一个基于L2的EVM,它使项目可以在L2上享受以太坊L1智能合约的所有好处。 而且,Optimism已经在促进其主网的启动过程中,因此L2的好处即将到来。 Fuel 类别:ORU TPS:+20,000 随着Fuel的第一个版本于2020年12月31日上线,Fuel成为第一个进入以太坊主网的ORU实施。此L2解决方案的巨大前景是超快速和超高效的代币支付。 实际上,该项目的目标无非是成为“地球上的价值交换层”。 zkSync 类别:ZRU TPS:+20,000 采用该方案的著名项目:Curve,Gitcoin,Balancer,Argent 由Matter Labs创建的zkSync是基于ZRU的L2扩展解决方案,它使用零知识证明来提供高吞吐量和高安全性。 已…
-
一文概览加密货币layer2全生态解决方案
Layer2是很适合解决加密货币网络扩容问题的解决方案。 每个加密货币网络底层是资源和通讯,是layer0。layer1则是具备共识的那一层,layer1通过共识算法出块,负责网络的安全性,但layer1会有一定限制,因为大规模共识与高效率是矛盾的,所以layer1搞不定的网络拥堵的问题,那只能绕开拥堵,另开辟一条路,这就是layer2。 理论上如果不是链上的过程,都是“layer2”,例如桥、中继、网关这些可以做信息中转的部分。但为了实现安全,layer2的定义一定是具备安全性的一些解决方案。例如一个智能合约、一个具有节点验证能力的网络。因为layer2最终实现的是保证安全的情况下layer1账户余额的更新,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会把两层账户做一个余额变化的关联,简单理解就是layer1账本和layer2关联账本的变化,大多数情况下layer2是通过只能合约实现的。 例如如果用一个合约,把交易两方的地址账本做一个密码学处理的加减对应,这就是闪电网络一类的技术方案。如果把账本传递过程加入零知识证明一类的技术,带证明的交易消息在layer2走一次,信息安全传递,这就是利用零知识证明证明的layer2扩容。如果layer2有单独的网络,要有网络节点可以执行单独的验证,这一层可能会有单独的共识,可以在网络里运行一些合约执行关联账户变化,这就是一些侧链的方案。 大部分加密货币项目在layer1实现的性能都不够用,所以很多网络都会有layer2的方案。例如从生态里分,为比特币、以太坊、波卡、联盟链以及其他山寨币网络都有自己的layer2设计。 本文将把layer2的方案作出概括性的统计,来为读者区分每个layer2方案的不同,包含了比特币、以太坊、波卡生态的主要layer2项目以及一些其他链的layer2方案示例。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推论,就是因为layer2的分层问题,很多组合性的方案都能被成为layer2,例如跨链生态的多链结构,这些甚至于是layer2的layer2,当跨链技术成熟之后,跨链也会是一个扩容的主要可能,因为从顶层设计看,跨链是异构分片。 另外,在不考虑网络间的差异的时候,扩容的解决案例很多,例如以太坊通过合成资产的方式做到的比特币流动性方案,这促使以太坊已经成为了比特币网络的layer2,即最大的“侧链”。 以下让我们通过项目的分类来看一看下图展示的加密货币的layer2。 比特币生态 状态通道: 1.Lightning Network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闪电网络的卓越之处在于,无需信任对方以及第三方即可实现实时的、海量的交易网络。闪电网络是基于微支付通道演进而来,创造性的设计出了两种类型的交易合约:序列到期可撤销合约RSMC(Revocable Sequence Maturity Contract,哈希时间锁定合约HTLC(Hashed Timelock Contract)。RSMC解决了通道中币单向流动问题,HTLC解决了币跨节点传递的问题。这两个类型的交易组合构成了闪电网络。 2.Liquidity类似于闪电网络,Liquidity Network也是通过状态通道为比特币扩容,并且Liquidity Network也是以太坊的扩容方案。进行交易时无需支付在区块链上的成本。用户支付的是开启通道和关闭通道的费用,而不用为其中间的过程进行支付。该解决方案利用一种名为Revive的离线交易方案。 3.JellySwapJellySwap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交易的交易所,而底层是一个跨链的交易协议,其允许用户在链之间进行交易,Jelly只是在链之间架起了状态通道,也是使用类似闪电网络一样的HTLC方案实现了资产交换。 JellySwap的技术结构 侧链: 4.RSKRSK是比特币的智能合约平台。可以理解为一个侧链,它通过建立网络并且fork了EVM(以太坊虚拟机)建立RVM(RSK虚拟机),这样RSK与以太坊智能合约以及用于部署和与其交互的工具兼容。 而帮助比特币扩容则是通过在网络上建立R-BTC实现,在RSK中恰好有21M 的R-BTC。这样通过智能合约锁定两个网络相对应的账户即可,可以允许比特币的转移从比特币网络到RSK blockchain,而交易过程的gas费和效率可以有效降低。 “以太坊锚定币”: 5.RenRen是一个协议的名称,而RenVM可以称为一个拜占庭式容错(BFT)网络,可实现区块链之间的通用互操作性。Ren是生长在以太坊上的协议。协议通过将共识与安全的多方计算(MPC)算法相结合,RenVM可以实例化去中心化,无需许可和无需信任的托管人,这样可以将资产锁定在一条链上,并以一对一的方式固定其他链的资产。交易时只通过一个事务dapp就可以与多个多个链的多种资产进行交互。对于比特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