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链
-
速览V神Reddit AMA,涉及维克尔树 和状态休眠的即兴技术等话题
原标题:《Vitalik关于无状态、维克尔树 和状态休眠的即兴技术 AMA 整理》 来源 | www.reddit.com/r/ethereum 作者 | Vitalik Buterin 了解这些技术的相关文章: 1.https://notes.ethereum.org/@vbuterin/verkle_and_state_expiry_proposal 中文版 by EthFans 2.https://notes.ethereum.org/@vbuterin/verkle_tree_eip 3.https://notes.ethereum.org/@vbuterin/state_expiry_eip 4.https://vitalik.ca/general/2021/06/18/verkle.html 中文版 by EthFans AMA 部分01 bluepintail 提问: 与进行中的升级 (1559、合并和分片) 相比,实现状态休眠机制 (state expiry) 的复杂度怎么样? Vitalik 回答: 好问题!我会说从以太坊客户端开发者的角度来说,它的复杂性介于 1559 和合并之间。它更大的难度在于基础设施还没建起来,以及要与状态休眠机制长期配合的话需要重写合约 (状态休眠机制不会破坏任何现有的合约,可能除了一些非常病态的情况,但它确实使现有的合约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低效,因此它们可能需要在 5-10年内重写,以保持可运行)。 需要构建的一个主要基础设施是提供旧状态的见证数据 (witness)。如果有人有 1 年多没访问过的旧状态,然后他们想发起一个事务访问它的,如果不在它们手上,他们会需要从某处取出该旧状态。有三种可能性: 中心化服务器 (etherchain、etherscan……) 采用一个标准化的 API,它会返回旧状态的见证数据 用户必须自己找到存档节点,并对其进行 RPC 调用 去中心化又易于使用的方案是更难开发的:类似用门户网络 (Portal Network) 存储这些证明 另一项需要实现的是升级所有以太坊基础设施,以使用包含地址周期的新地址格式。 对于合约的主要挑战是,如果你想构建一个长期保持可用的合约系统,那么你将需要以这样的方式:对应新用户的新数据不需要保存在旧地址周期。如果没有做任何事,那么如果一个 ERC20 代币在周期 0 被创建了,它现在应该是周期 10,然后发送一个 ERC20 代币到一个还未拥有该特定 ERC20 代币的地址,这将需要提供 8 个见证数据 (在时段20时,这会变成需要 18 个见证数据)。因此不是致命的,但会越来越烦人。为了避免这点,ERC20 代币需要采用一种在更新的 (newer) 地址周期上有子合约的结构,把更新创建地址上的余额存储在那些更新的地址周期上。我认为,现在是合约设计者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在“后状态休眠机制” 的世界里设计他们的合约了。 02 dhskiskdferh 提问: 你可以更详细阐述一下智能合约实现将如彻底支持这点吗?乍一看,我想知道如何把状态 (像余额和补贴)转移到一个新地址……我想是可以迁移状态的,尽管我会觉得这是非常贵的交易。 关于如何在未来编写合约以支持这点,请问你有什么洞见吗?谢谢 Vitalik 回答: 以下是一个更完整的”后状态休眠机制” ERC20 代币的概述。 假设 ERC20 合约在周期 C 创建,而它当前处于周期 N。它的每个周期 C, C+1, C+2 …. N 都有子合约。一个地址周期是 A 的地址的代币余额会被存储在周期 max(C, A) 的子合约里。 这确保了即使 ERC20 合约失活了,如果你创建了一个新地址,你将不需要提供见证数据 (因为如果你的地址是在周期 N ,那么余额会被存储在周期 N 的子合约里,这不需要见证数据才能编辑,因为 N 是最新的时段)。 只有以下两种情况才需要见证数据: 读取和编辑在最近两个时段都未被访问过的账户的余额 当账户和 ERC20 合约都失活后,第一次设置账户的余额 如果我们真的想,我们可以通过扩展协议来消除第二种情况,使在地址周期 P 的地址 X 可以发送由在地址周期 Q 上的地址 hash(X, P, Q) 所有的代币;这会允许代币持有者使用地址 hash(X, P, Q) 来接收代币,这样 X 就可以发送它们了 (如果 Q 是最近两个时段之一,这就不需要见证数据了)。 另一个想法是只在可用的最近状态周期里存储代币余额 (这样只要发送者的状态是最近的,就永远不需要见证数据才能发送代币给其他人),且只有在必要时才会用 transfer 函数从历史周期里取周期和汇总余额 (bal…
-
BSC链上“闪电贷攻击”再袭! | xWin Finance被薅羊毛事件简析
一、事件概览 北京时间6月25日,链必安-区块链安全态势感知平台(Beosin-Eagle Eye)舆情监测显示,基于币安智能链(BSC)的链上DeFi协议xWin Finance遭到“闪电贷攻击”。据统计,xWin Finance代币(XWIN)24小时跌幅达近90%。 成都链安·安全团队第一时间介入分析,针对xWin Finance被黑事件启动安全应急响应。经由分析,xWin Finance被黑事件颇具“代表性”及“典型性”,有必要针对攻击流程进行披露,以起警示作用。攻击者通过“闪电贷”套出原始资金,并重复攻击步骤,最终完成获利,成功“薅羊毛”。 二、事件分析 首先,攻击者利用“推荐人将获得奖励”的特殊机制,利用“闪电贷”多次添加和移除流动性,从而获得了巨量奖励,以进行获利。 下图是攻击流程的一个循环: 1. 攻击者首先利用闪电贷借来的巨量BNB并调用Subscribe,从而获得了LP以及多余的XWIN(将向推荐人发放XWIN奖励); 2. 攻击者移除流动性,并兑换多余的XWIN进行回本; 3. 反复上述操作,不断积累奖励的XWIN; 4. 最终,攻击者取出积累的XWIN奖励,全部兑换成BNB,离场。 三、事件复盘 看到这里,不难发现,此次xWin Finance被黑事件攻击手法并不复杂;与其说此次事件是一次“黑客攻击”,其实更像是一次“黑客薅羊毛”。攻击者利用了xWin Finance的“奖励机制”,不断添加移除流动性,进而获取奖励。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用户的添加量不大,因此获取的收益可能会很小,甚至不足以支付手续费;但在巨量资金面前,奖励就会变得异常高了。 因此,成都链安·安全团队建议,项目方在日常的安全防护工作之中,除了要搭建起一整套健全的防范机制和风控系统以外,也应当注意核查项目自身的推广手段和奖励机制是否会存在一定漏洞,以防攻击者借机开展攻击,造成巨额损失。 文章来源:BSC链上“闪电贷攻击”再袭! | xWin Finance被薅羊毛事件简析
-
Bytom2.0共识节点招募中 | 比原链项目周报(第198期)
本周要点: 6 月 24 日,Bytom2.0 共识节点招募正式开启。节点每年可获得最高 3000 万 BTM 的出块奖励。 技术开发进展 Bytom2.0swap 合约拼写 op添加 Bytom2.0 合约注册测试用例修改Bytom2.0 block_index 相关代码修改与测试Vapor 到 Bytom2.0 的跨链方案确定替换 Bytom2.0 部分代码Bytom2.0 接口支持Bytom 共识节点招募计划官网上线 Blockcenter 2.0 Blockcenter2.0 Bytom 交易类型判定模块代码编写 Blockcenter2.0 Bytom 区块解析模块中的地址交易解析Blockcenter2.0 Bycoin 服务的开发Blockcenter2.0 Oracle 预言机 拆岀为独立仓库 全节点钱包全节点钱包新版视觉改版节点钱包高级交易,投票等功能测试及 bug 验证。 其他优化@bytom/utils 基本结构,骨架搭建完毕,cli 交互,github 拉取模板库,根据类型自动选择。链上资产余额统计工具效率优化以及用 vapor 全节点数据验证已完成 模板库,模板库初始化渲染,填充项目详细完成 OFMFOFMF 去除 Bytom 链。OFMF 单交易多跨入完成 50%超导协议 超导超导 v3 多资产方案设计 项目生态发展 Bytom2.0 新进展 介绍篇 | Bytom 2.0 共识算法详解6 月 22 日,比原链微博发布投票文章《Bytom2.0 共识算法介绍》,从 Bytom2.0 共识升级的必要性、过程,以及选举和出块过程、状态转换等方面,详尽介绍 Bytom2.0 共识算法,查明共识算法所蕴含的巨大价值。详情可点击以下链接查看: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650975469109843?_wb_client_=1 申请篇 | Bytom 2.0 全球节点招募6 月 24 日,Bytom2.0 共识节点招募正式开启。任何符合入选条件的主体和个人都可以参与节点竞选,获得节点的收益。详情可点击以下链接查看:文字版:https://m.weibo.cn/5966947038/4651651598386988视频版:https://m.weibo.cn/5966947038/4651656614250328 合作篇 | Bytom 2.0 与 Mixin Network 再合作6 月 23 日,比原链与 Mixin Network 战略合作再升级,Bytom 2.0 升级以来,双方发现更新后的 Bytom 有更多可合作的内容。双方约定在 Bytom 2.0 升级期间,为比原链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推广、网络建设及社群扩张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也将为更多的比原社区用户提供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旨在助力比原社区发展及生态繁荣。详情可点击以下链接查看:https://m.weibo.cn/5966947038/4651259216528234 解答篇 | Bytom 2.0 绝密档案开启6 月 25 日起,比原链官方会针对,用户提出的 Bytom 2.0 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揭开 Bytom 2.0 的神秘面纱,帮助用户解决困惑,深入了解 Bytom 2.0 运行机制。欢迎大家踊跃提问,我们会一一进行解答。提交路径:打开「Bycoin 钱包」-点击「设置」-> 点击「产品反馈」-> 填写反馈 -> 点击「发送」 MOV 新进展 SUP 超导治理 | 新增提案《SUP 销毁规则升级》提案进度:投票中投票结束时间:2021-06-26 09:29:26 (具体时间以区块高度为准)点击链接,参与投票表决:https://sup.finance/gov/detail/9a8f2d66-16f6-4fe9-980d-728441b19ca9 版本升级 | Bycoin 发布新版本 v2.3.86 月 22 日,Bycoin 官方微博 @bycoin 发布头条文章针对新版本 v2.3.8 升级内容做详细讲解。《Bycoin 新功能上线,支持 Ethereum 网络下的 DApp》,从 DApp 的【概念】、【优势】、【代表性案例】三个方面系统地对 DApp 进行科普,并描述如何在 Bycoin 中访问并体验 DApp。传送门: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650945320714627?_wb_client_=1 日常活动 | 安全周活动6 月 19 日,Bycoin 官方微博发布安全特辑第三章及第四章,普及近期行业内热门的诈骗手段:【假冒转账二维码】、【以”投资周期短、收益高、风…
-
ICP近7天跌幅为29%,Dfinity与互联网计算机的差距在哪里?
吴说作者 | Shulden 本期编辑 | Colin Wu 原标题:《远古项目 Dfinity 近7天跌幅29%居首 与以太坊、Filecoin 经济模型对比》 5月10日,定位于互联网计算机的超级公链DFINITY创始区块启动,其链上治理系统NNS(神经系统)开始释放ICP。作为今年来最受期待的公链之一,Dfinity承载着互联网应用跑在区块链上的期许。 Dfinity上线,ICP释放随即被众多主流头部交易所上线。ICP的价格也不出意外的暴涨,助推dfinity整体市值突破800亿美金,同时众多早期获得空投的社区成员纷纷暴富。 近期,随着ICP投资者回归理性,叠加加密货币大盘的回调,17日数据显示Dfinity市值7天暴跌29.4%,是Coingecko所有主流加密货币中跌幅最大的。 Dfinity创始人Dominic Williams也非常自信,他批评了波卡和以太坊的二层扩展解决方案,认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脱节的用户体验。 Williams认为二层节点会给以太坊用户带来摩擦点,让他们暴露在交易对手方的安全漏洞中,并强调了以太坊一半以上的节点由亚马逊网络服务托管。他谈到,“区块链不应该在亚马逊云服务平台上运行,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窃取验证器密钥并作各种坏事”。对波卡即将推出的分片平行链生态系统,Williams将其中继链比作为一个“中心化的收费中心”。 Williams也谈到Dfinity的不足。在2020年12月谨慎推出主网以来,Dfinity一直没有被更广泛的加密社区和社交媒体上猖獗的FUD所真正了解,他归咎其问题来源于项目糟糕的营销能力。 从Dfinity的定位以及未来的场景出发,dfinity自认为是“AWS(亚马逊云,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厂商)+以太坊”的综合体。那么参照AWS和以太坊当前的市值,Dfinity的130亿美金市值那就是严重低估?或者说dfinity还远远未达到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计算机这一定位的高度。 网上有太多关于Dfinity的基本面介绍,在此不做赘述。今天咱们就简单剖析dfinity与互联网计算机的差距,或者说dfinity未来要达到其定位的高度,获得更高市值与认可,无法绕开的几个关键点。 1.低成本获取更高性能的基础设施,支撑大规模应用流畅运行 互联网应用一直绕不开存储、计算、带宽这3大核心资源。Dfinity立志打造基于区块的超级计算机,未来想让各种互联网应用可以轻量化的运行在Dfinity网络上,自然也需要依赖这3大资源。 Dfinity网络情况,目前节点机器数仅119个 在Dfinity网络中,由具有高性能内存与计算资源的服务器作为容器,应用的代码直接运行在容器上,多个容器构成一个数据中心,然后通过NNS(神经网络系统)来管理这些容器和数据中心。 这一技术理念其本质其实是中心化的云计算+治理系统+支付系统,通过治理系统程序运行状态更可信、更安全。那么问题来了,Dfinity如何低成本获取高性能的云计算资源? 据IDC行业的报道,全球云计算行业有大量服务器闲置,这些过剩的计算、存储资源如果能被Dfinity所用,而不用节点或数据中心运营商(矿工)额外购置新的服务器作为容器。这种基础设施的获取途径将助推Dfinity走向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发展。 这里,由于共识机制以及经济模型的差异,Dfinity采用了与filecoin不太一样的基础设施资源的获取方式。在filecoin的生态中,矿工既是存储空间和带宽的提供者,也是共识的维护者,矿工通过为了获取更多的出块奖励,需要不断提高存储资源的供给。 Dfinity的共识是POS,共识达成是依赖神经元而不是数据中心,神经元才是矿工,数据中心只是资源提供者。数据中心收益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增发的ICP+用户使用资源支付的cycle或稳定币。这意味着数据中心的规模将受到其收益的调节,这种调节机制有助于Dfinity有序按需获取基础设施资源。 相比较于Filecoin网络简单粗暴的获取大量闲置存储资源,Dfinity显得更合理科学。 2. 开发者生态建设,决定Dfinity的能走多远 公链的发展与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范式:互联网应用基本由用户驱动,而公链则是由开发者驱动,这种模式可以分别从腾讯和以太坊的发展历程可以验证。 Dfinity作为应用型公链,以太坊的发展之路有诸多借鉴支持。回顾以太坊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以加密猫为代表的链游开发热、到以uniswap为代表的Defi应用热、以及当前已经涌现的NFT热潮。各种类型应用走向火热,都伴随着开发者群体的规模扩大。开发者的不断聚集,使同类型应用的功能与体验不断升级,从而带动了大规模用户的涌入。 区块链应用相比较于传统互联网应用的门槛与募资模式,也一定影响着Dfinity应用开发路径:优先开发出币圈群体的产…
-
Swarm最新官方白皮书:Swarm的模块化设计和内置激励措施是怎样的?
来源:蓝贝壳云储 翻译:蓝贝壳云储 本文为Swarm官方最新发布的白皮书全文,由蓝贝壳云储整理翻译,内容仅供参考,最终请以官方白皮书中内容为准。 1 简介 Swarm的使命,是通过为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提供可扩展的底层基础设施,去塑造自我主权的全球化社会和无需许可的开放市场。Swarm的愿景,是通过点对点的存储和通信系统来延展区块链,从而让“世界计算机”成为现实,这台“世界计算机”将可以作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的操作系统和部署环境。 Swarm可以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更有效地抵御网络中断或有针对性的DoS攻击。Swarm作为一个无需许可的发布平台,有效促进了信息自由。Swarm以其独特的隐私特性,如匿名浏览、可拒存储(deniable storage)、不可追踪的消息传递和不泄漏元数据的文件格式等,响应了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需求。 Swarm内置的激励措施旨在优化带宽和存储资源的分配,使其在经济上能够自我维持。Swarm节点在与每个节点的连接中追踪它们的相应带宽贡献,并且通过BZZ来解决由于不平等消耗而产生的额外债务。Swarm中的发布者必须花费BZZ去购买向Swarm写入数据的权利,并对一些长期的存储预付租金。 Swarm的模块化设计由清晰可分的层(layer)组成(见图1)。从技术上讲,层2“不可变存储的覆盖网络”和层3“通过API的高等级数据存取”构成了Swarm的核心。 图1 2 DISC: 块的分布式不可变存储 DISC(Distributed Immutable Storage of Chunks)是Swarm的底层存储模型。它由存储和提供数据的节点组成,在这些节点之间的协作中,假设每个节点追求使其运营者利润最大化的策略,那么网络作为一个整体,其行为将显现出以下特性: •隐私保护和无需许可的上传和下载 •强大的防御措施,内容一经发布便很难再对其进行屏蔽或更改访问权限 •随着需求的增加可自动扩展 •得到完整性保护的内容 •无需再保存的内容最终会被遗忘 任何拥有多余存储空间及带宽的人,都可以以节点运营者的身份参与DISC,并由此获得奖励。当运营者安装并运行Swarm客户端软件时,会创建一个新节点并成为Swarm网络的一部分,基本上相当于负责照管Swarm这一全球硬盘的一小部分。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定义DISC,并解释它为何会产生上述特性。 2.1 连接、拓扑和路由 DISC的最初职责是建立和维护一个节点网络,使得所有节点都可以在彼此之间发送消息。这种消息交换是通过使用p2p网络协议(libp2p)的节点之间存在的持久而安全的通信信道进行的。Swarm期望节点建立Kademlia连接:连接到其他特定的节点集时,节点对发送地址作出的本地决定,最终会让消息的传导找到全局最优路由。 Kademlia假设每个节点都分配了一个与其网络地址不同的Swarm地址。通过计算前缀位(prefix bits)的数值中两个Swarm地址的共同值,我们可以定义它们的接近度。彼此最接近的节点们将形成一个完全连通的邻域(neighbourhood)。此外,每个节点连接到来自每个离散邻近类(discrete proximity class)的多个对等节点(见图2)。 图2 (注1:Libp2p 是一个便于使用者开发去中心化点对点应用的网络框架。) (注2:Kademlia 是由 Petar Maymounkov 与 David Mazières 所设计的P2P 重叠网络传输协议,以构建分布式的P2P电脑网络。是一种基于异或运算的P2P信息系统。它制定了网络的结构及规范了节点间通讯和交换资讯的方式。) 由此产生的拓扑结构保证了中继(relaying)在每次信息跃迁中至少将消息向其预期目的地移近一步(见图3)。这种技术使消息能够在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路由,即使这两个节点之间不保持直接连接。传递消息所需的跃迁数上限是节点总数的对数,这样即便在一个极其庞大的网络中,也能确保任意两个节点始终能够相互联系。 图3 2.2 块和存储 Swarm中的标准存储单元称为块(chunk)。块最多由4千字节的数据组成,并且附有一个地址。由于块的地址与节点的地址来自同一地址空间,因此可以计算它们的接近度。Swarm的存储方案声明每个块都由节点存储,其地址接近块本身的地址。 为了方便数据的保密性,块可以在填充到4千字节后进行加密,使得没有密钥的人无法将其与其它随机数据进行区分。即使对于未加密的块,节点运营者也无法轻易确定每个块来自于哪些内容。由于Swarm节点无法自己选择存储、加密哪些数据块,这种来源的模糊性以及元数据的无法泄露都为它们提供了有效的保护,使它们免于承担与其所存储内容相关的责任。 为了将块插入到Swarm中,节点通过同步推送协议(push-sync protocol)将区块进行…
-
疯狂!凌晨1点百万账户抢购BZZ!红遍全网的Swarm到底值多少钱?
15日,端午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部分中国加密货币投资人请假一天!熬夜看了欧洲杯?不是的,他们熬夜抢一个叫做BZZ的代币!当然,大部分人都抢了个寂寞。 15日凌晨1点,Swarm项目代币BZZ在Coinlist公募,按照规则,517万多枚BZZ将以每枚1.92美元的价格销售,每个账号最多可购买500美元。BZZ可在8月2日或前后解锁。 按照要求,美国、中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的用户是不能注册Coinlist的,但火爆的财富效应下。很多中国人通过渠道购买了认证为越南用户的Coinlist账号,价格普遍在100刀上下。也有中国用户凭借护照通过了申请。 有消息称,全网大概有150万账号在抢购BZZ,但最终大概仅有2万账号可以成为幸运儿。普通用户抢个寂寞在所难免,因为Coinlist抢购已经成了一门生意,每次抢购都有专业人员包网吧抢购。据传,有一位大神有56个账号抢到了BZZ,但他为此准备了上千个账号。普通投资人准备三个以上账号的其实也不在少数。 这些幸运儿可以赚多少钱呢?16日,已经有投资者开始兜售抢到BZZ的Coinlist账号,开价3500刀。这意味着,一个账号赚3000刀,动动手指翻7倍。不过,也有人出价7500U,赚7000U,翻15倍。 问题来了,BZZ到底值多少钱啊?! 坐等BZZ上线后的“价格奇观”,目前交易所价格大概率“虚高” BZZ值多少钱?这个分析起来真的很要命,但抛开”想象力”,我们来看看几个比较重要的数据吧。 BZZ初始发行量为6250万。其中,早期代币销售和公开发行占50%,团队占20%,基金会占7%,生态资金占20%。也就是说,以本轮公募价格1.92美元价格计,BZZ初始发行的市值目前在1.2亿美元。 假设BZZ单枚价格在上市时可以达到10美元,意味着初始发行市值是6.25亿美元,100美元就是62.5亿美元。按Coingecko的流通市值看,这与目前的FIL流通市值相当,位列全网第23位左右。 所以,BZZ能够和FIL相当吗? 需要注意的是,6250枚大概率不是最终的BZZ代币总量,毕竟,Swarm后续还要搞挖矿产出呢。但总量是多少目前还不太清楚,Swarm的经济模型至今还是未知数。 目前,BZZ的期货其实已经在多个交易所以不可提币的方式销售,比如ZB网、LBank、ZBG等。价格是多少呢?最低为192美元,最高784美元,普遍在181美元左右。像LBank在5月15日就上线了BZZ/USDT交易对,目前价格为188美元。但这些交易所的BZZ都是单机币,无法提币。 ▲目前BZZ在交易所的价格 但是,这些价格给了BZZ很多想象空间。价格BZZ可卖200美元,这意味着Coinlist以1.92美元购入的收益在104倍,单账号整体收益超过5万美元。 据媒体报道,Swarm 官方已经宣布将在 6 月 21 日分发除 CoinList 公开发行和空投外的所有代币,包含目前总量的1/3的种子轮和私募轮代币。有从业者分析,BZZ私募轮0.25美元(2391万枚),种子轮0.2美元,哪怕5刀开盘,20倍收益的私募投资人也可能砸盘。 此前,在Filecoin主网上线后FIL在各大交易所流通,期货FIL价格暴涨后暴跌。有理由猜测,目前交易所的价格很可能是难以维持的。 但BZZ的价格会如何还是要市场给答案。想必,作为热门项目,BZZ很快就能上线主流交易所。 21日主网上线并开挖BZZ,挖矿最好再等等 6月13日,Swarm启动Bee主网,主要还是运行测试网节点。BZZ的代币流通要等到6月21日之后,届时,目前的测试网节点将正式切换至主网。 Swarm其实就是一个分布式存储项目,矿工为网络提供存储和带宽,Swarm为矿工提供BZZ代币激励。但相对Filecoin、Arweave不同的地方在于Swarm的着力点是以太坊,它的主要目标是存储和分发以太坊的区块链数据。因而,它本质是一个内容分发网络。石榴矿池李白描述Swarm是BitTorrent + Tor(洋葱网络,隐私) + Layer 2。 为什么很火呢,这中间可以有几种猜测,第一,Swarm具有以太坊官方的强势背景,但需要注意的是Swarm其实已经从以太坊基金会剥离了,是一个独立项目。第二,以太坊的数据存储和分发确实需要一个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第三,Filecoin和奇亚的爆火打开了存储类项目的估值空间。 目前,基于Swarm的挖矿服务已经非常火。而且从不同厂商给出的方案看,单次投入也不低。比如,西部世界的Swarm集群硬件设备的价格在16.6万元一台。当然,配置不一样,挖矿设备的价格差异也非常大。 ▲霸占百度搜索页面的BZZ节点业务广告 BZZ挖矿是否可以参与? 目前,Swarm官方发布的关于经济模型的信息还是非常少。BZZ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
一文读懂波卡和NEAR为何都要构建跨链桥
作者:Matt Hussey 翻译:Tanker 许多加密项目正在竞相创建区块链互联网(internet of blockchains),允许用户、数据和开发人员在项目之间更自由地移动。根据 CoinMarketCap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加密货币已经超过10,000 种,其中大部分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上,但也有不少选择在其他区块链上构建。 然而在当前迭代环境中,存储在不同区块链网络上的数字货币价值只能通过交易所流向其他网络。理论上说,这种方式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数字货币交易所反而变成了加密生态系统中财富流动的“中介方”,也让交易所在生态系统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不过,这种情况即将发生改变。 现阶段,越来越多加密项目开始积极构建所谓的跨链桥(cross-chainbridges):一种允许数据、资金和 dApps 从一个区块链无缝移动到另一个区块链的数字化路径。在跨链桥的支持下,开发人员、社区不会受到他们选择开发的区块链网络及其正在开发的产品的限制,继而形成了一个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区块链网络。 什么是跨链桥? 正如我们所知,区块链本质上很像是“围栏花园”,其中资产、数据和用户很难进行移动。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例。虽然公众可以查看这两个区块链上的所有数据,但这些数据都被锁定在各自链上。区块链网络之所以要“彼此隔离”,一方面是为了让记录区块链上所有交易的账本更加准确和安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确保所有参与者都必须遵守区块链网络规则。 虽然这种“孤岛系统模式”可以保证区块链网络安全,但随着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该模式开始出现大量挑战和瓶颈,以太坊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许多加密项目和公司都是基于以太坊生态系统构建,但所有项目和公司都必须遵守以太坊的“游戏规则”。一个加密项目在网络上移动数据时可以支付更少的费用吗?答案是不能。 一个加密项目在底层区块链上验证区块时可以加快验证速度吗?答案还是不能。 如今,已经有其他区块链和生态系统致力于解决以太坊建设者面临的一些问题,但转移数据、数字货币、以及受众用户群成本非常昂贵也十分耗时——而这就是区块链跨链桥的用武之地。 我们可以把跨链桥看做是一种区块链的混合网关,这个“桥”可以在一个区块链和另一个区块链之间运行,也可以在区块链和侧链之间运行。本质上来说,跨链桥可以把各种不同规则的区块链连接到一起,然后让这些不同规则集下运行的区块链彼此交互。 这种互操作性允许人们在独立的区块链平台之间传输通证、数据、甚至是智能合约指令,对于区块链来说,这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它允许项目方将托管在一个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部署到另一个区块链的 dApps 上,也意味着项目方可以在其他区块链上进行快速、低成本的数字货币交易,甚至可以在多个区块链平台上运行 dApp。 跨链桥如何运作? 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中心化解决方案和去中心化解决方案。 中心化跨链桥解决方案可以有效管理新资产锁定和铸造,这里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Wrapped Bitcoin(WBTC),它允许比特币持有人通过Token Swap(通证互换)方式访问以太坊生态系统。在这个WBTC系统中,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比特币存入由中心化托管方(机构数字资产公司BitGo)控制的钱包,,就能在以太坊区块链上铸造等值的wBTC。wBTC可以在以太坊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中使用,包括Uniswap、Compound、以及Aave这些DeFi协议,而原生比特币还不能直接使用。 去中心化跨链桥解决方案的运行方式略有不同,当加密资产切换不同区块链的时候,通常会按照智能合约规则锁定或冻结在原始区块链上。接着,在新的区块链上会创建等量的通证并将其存入用户钱包中。如果用户想选择其他方式将资产移回到原始区块链,那么生成的跨链资产则会被销毁,原始资产也就会相应地解锁。 哪些项目正在建设跨链桥? 现阶段,波卡(Polkadot) 是构建跨链桥的最大加密项目之一,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区块链的区块链”(a blockchain of blockchains),然后通过波卡中继链,让主权区块链——即 波卡所谓的“平行链”( parachains)——与其他项目互操作。这意味着,波卡甚至可以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Cosmos 是另一个试图在区块链网络之间实现数据交互传输的加密项目,目前已经建立了许多跨链桥,比如DeFi Cosmos Ethereum Bridge,这个跨链桥允许不同数字资产持有者轻松进行 DeFi 投资。 NEAR 协议也是一个探索跨链桥的加密项目,他们希望帮助以太坊开发人员构建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程序运行方式。NEAR的跨链桥项目名叫“彩虹桥”(Rainbow),它能…
-
“瘦身版以太坊”Mina公链,能否带领区块链走向轻量化时代丨链节点AMA
近年来,以太坊作为公链领头羊,生态项目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即使经历了一系列的技术优化和迭代升级,以太坊仍然面临着一个最为长久且尚未解决的难题:由于状态数据规模不断增长而带来的问题。 状态数据不断增长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区块大小将不断增大,导致全节点需要储存的数据越来越多。根据Etherscan.io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前以太坊全节点的存储数据大小已达到了796GB,而在一年前,该数据为360GB。 Mina Protocol是由旧金山区块链创业公司O(1) Labs开发一种轻量级区块链协议,旨在成为数据恒定大小的新型Layer 1区块链。O(1) Labs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区块链存储和验证机制,该机制限制并保持了Mina网络数据的大小——仅有22k,同时它可做到快速验证区块链状态,这意味着用户通过手机就能够运行一个Mina全节点。 从2017年项目成立至今,Mina Protocol先后获得了Coinbase Ventures、MetaStable、Polychain Capital、Three Arrows Capital、HashKey Capital、Fenbushi Capital等顶级机构的投资。 5月31日下午2点,Mina亚洲技术大使姚翔做客链节点进行AMA,回答社区提问。以下为AMA精选,完整内容请点击:https://www.chainnode.com/ama/576964 问题1:Mina公链的定位是什么?对标的是以太坊这种底层基础公链吗? 姚翔:Mina给自己的定位是,一条轻量级公链,可以帮助互联网世界和密码学世界链接。Mina目前刚刚主网上线,其上的应用Snapp(零知识证明驱动的应用)还需要时间去打磨。等开发者工具成熟后,结合示范应用,开发者们就可以尝试在其上建立包括DeFi在内的各种应用。 “瘦身版以太坊”只是一个帮助大家理解Mina特性的说法,实际上Mina无意和其它公链对标,一是Mina确实在做不一样的事情,二是目前Mina刚刚上线,不适合和已经成熟运行多年的系统相比。 问题2:Mina核心技术有哪些?Mina轻量级区块链协议技术可以引入并兼容改造现有公链吗? 姚翔:Mina的核心技术主要是递归零知识证明和其驱动的应用。Mina轻量级区块链协议技术使用了最新的密码学进展,这是开放的技术栈,任何公链都可以使用,但目前只有Mina在协议层极致使用了它。我相信其它公链也会逐渐采用这一技术,但在已有的协议栈上进行迭代,要比从一开始就这么做要困难得多。 问题3:Mina公链的Ouroboros Samasika共识机制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和常见的POS共识机制有何不同? 姚翔:Mina 使用了 Ouroboros Samasika 共识算法。该算法是对 Ouroboros 系列算法的改进,而后者是最早实现可证明安全的 PoS 系统之一,被密码学界认可。 在这里我简短介绍一下 Ouroboros Samasika 共识算法的核心特征:与许多 PoS 算法不同,它不是一个类 BFT 的算法,这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就是对参与共识的节点数量没有限制。类 BFT 算法,以 Tendermint 为例,由于网络通信的复杂度,必须限制参与者的数量,一般不能超过几百个。而 Ouroboros Samasika 则对参与共识的节点的数量没有限制。 其次,节点可以动态进出。大部分 PoS 共识协议对节点的在线时间都有要求,并对掉线者进行惩罚,这大大提升了运行节点的门槛,反倒让网络面临被攻击的风险。而 Ouroboros Samasika 则允许节点随意进出。而出块的公平性是通过 VRF 算法以及「epoch」机制来实现的,在每个 epoch 内根据 “质押数量” 完成对共识节点的公平抽样。 第三,自举性,节点只需要依赖简单的规则就可以判定「哪条链」是合法的,而不需要依赖外界信息的指引。大多数 PoS 算法存在长程攻击和 Nothing at a stake 的问题,需要引入 “弱主观性” 来对链的合法性进行判定。而 Ouroboros Samasika 则主要使用 “最长链规则” 来应对短的分叉;面对针对历史的攻击,当节点面临长的分叉时,可以采用特殊规则,即比较简洁的摘要(可以理解为区块链的状态的摘要),由于攻击者很难在短时间内计算足够的零知识证明,这保证了区块链很难被分叉。 第四,与 Mina 区块链的简洁性相辅相成。简洁的区块链夯实了去中心化的基础,而共识算法的上述特性则没有引入新的高集中化程度的组件或假设,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区块链的无需信任的程度。 问题4:Mina节点的架构是怎样的? 姚翔:Mina中的所有节点都是全节点。可以这么理解,区块生产节点负责执行共识,并选择打包网络中的交易,零知识证明提供商我们一般称为『Snar…
-
深脑链主网上线发布会透露了哪些讯息?即将到来的银河算力竞赛更重要
5月25日下午14点至16点,深脑链走进链节点直播间宣布深脑链DBC主网上线。 深脑链创始人何永、深脑链联合创始人周瑜、博世创投合伙人蒋红权、戈壁创投合伙人胡唐骏、链湃科技创始人谢玮峰、ITI矿业创始人唐崇涛、悟空云创始人孙军涛、神算矿池CEO邓博文、量子算力联合创始人陈新等人在线上一起探讨算力新生态。 何永表示,银河算力竞赛是深脑链发展的里程碑,目前已有近100个算力池积极参与,竞赛将为深脑链接入更多GPU算力资源以应对真实的商业社会需求;戈壁创投合伙人胡唐骏表示在GPU算力市场,相对需求,供给端仍旧不足;深度之眼创始人袁俊、神算矿池CEO邓博文等则在线上分享了深脑链的用例,表示与深脑链已经达成深度合作。 据悉,深脑链DBC成立于2017年11月,致力于成为基于去跨链技术构建无限扩容的分布式高性能算力网络,当前基于Substrate开发,属于波卡生态一部分,主网公测阶段二已顺利结束。5月20日深脑链DBC主网已正式上线,银河算力竞赛预计将于7月中上旬上线。 深脑链发展里程碑:银河算力竞赛引入更多算力资源 深脑链创始人何永表示,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深脑链从底部反弹超50倍,而深脑链主网于近期顺利了上线,意味着深脑链生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包括整个质押、GPU资源将会比原来更多,我们非常期待接下来的发展。银河算力竞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银河竞赛平台上线是里程碑事件,对于深脑链的发展来说,比主网上线更具有意义。主网上线是为银河竞赛铺平道路,深脑链的价值在于能提供的GPU算力数量。通过银河算力竞赛,我们希望能有更多GPU资源加入进来,为市场提供更多资源。”何永说。 深脑链联合创始人周瑜指出,银河算力竞赛标志着DBC云+链整个生态即将完成,目前已有近100个矿池加入DBC银河算力竞赛,“DBC基金会将会拿出3000万DBC激励全球排名前五的算力。DBC生态面向真实商业社会,和今天部分挖矿项目有本质区别,DBC是用来使用的,用于算力租用。我们已经覆盖了全球500多所高校,近百家企业用户,包括分布式存储的用户、人工智能的用户、云游戏的用户,还有1.8万个人工智能开发者用户。我们的算力主要来自全球闲置GPU算力,目前已经有6000张卡的算力。” 根据何永介绍,目前不少算力池、矿工积极参与银河算力竞赛,前1万卡GPU资源中每张显卡需要质押10万个DBC,“银河算力竞赛至关重要,意味着深脑链的激励机制已经完全释放,我们希望未来的5~10年里深脑链网络里面有超过100万卡GPU,甚至能够超过500万卡GPU这样的计算资源,我们能够为全球各行各业的需要高性能计算的企业服务,比如各行各业的PasS或者SaaS平台。” 超级节点年化10-20% 矿池、企业积极参与DBC使用 何永表示,深脑链产品自分布式计算网络上线后已经能够初步使用,2019年就与多位客户进行合作,使其能够低成本使用GPU。 矿池、企业目前已积极参与到DBC的使用中。 ITI矿业创始人唐崇涛表示与DBC合作已久,认为其具有真实落地应用价值。 深度之眼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在线教育的公司,其创始人袁俊表示深度之眼有许多课程需要GPU云算力资源支持,2019年就与DBC达成合作。 神算矿池CEO邓博文表示其客户手中的计算卡有近8000多张,其使用效率远远不够,同时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与DBC进行深度合作,使用了深脑链的GPU资源,并节省了数百万成本 1024lab创始人王超认为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云算力平台最终不会是互相竞争关系,而1024lab用将近2年的时间在深脑链上搭建自己的平台,用户、客户都自发性地找1024lab GPU云平台。 量子超算联合创始人陈新认为DBC的出现是对云计算行业的革命,目前量子超算已经全方面 参与深脑链生态环节建设,并布局了超级节点。 链湃科技创始人谢玮峰表示,之所以看好DBC是因为其所在的市场是增量市场,而非依赖于纯矿圈、币圈的存量资金,链湃科技也在布局深脑链超级节点。 “目前所有社区成员都可以参与深脑链链上治理和挖矿,这代表新的算力资源可以进入。深脑链通过激励机制让多方参与算力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超级节点激励,在前期深脑链总共21个超级节点,每24小时选举一次超级节点,持币排名前21位才能成为超级节点,超级节点每年会获得总计1亿DBC奖励,而给超级节点投票的人也会被激励。以后每个季度会增加10个超级节点。超级节点一般它的回报率是在年化10~20%之间,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将会质押5-10亿DBC。更重要的奖励是GPU在线奖励,任何人只要拥有GPU服务器都可以加入,并且在线获得奖励,总共有4亿DBC奖励”何永称。 去中心化GPU算力市场目前仍供不应求 博世创投合伙人蒋红权和戈壁创投合伙人胡唐俊指出,从投资角度看,目前GPU算力的供应仍不充足。 “未来十年…
-
Solana生态上的Mercurial
Solana生态项目逐步增加,借贷、DEX以及衍生品等协议开始丰富起来。Mercurial也是Solana生态上的项目之一。它提供稳定资产兑换服务,这听上去跟目前以太坊生态中的Curve似乎差别不大。不过,作为后来者,它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之前DeFi协议的一些优点。这可以从它的设计中看出来,它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交易滑点、LP收益、资产利用率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迭代优化。 Mercurial从稳定币AMM资金池开始切入,为Solana生态提供USDC、USDT、wUSDC、wUSDT等稳定币的兑换服务,随着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和生态的发展,Solana也计划为更多稳定资产提供流动性服务。 那么,Mercurial有哪些迭代值得关注?我们先从其整体框架入手。 理解Mercurial的框架 我们可以看看Mercurial的框架图: (Mercurial的核心部分,来自Mercurial) 可以看到核心有几个:Vault(资金库)、Yield(种地或挖矿)、动态费用、DAO治理。 Mercurial有动态的做市资金库。它的资金库为稳定资产兑换提供自动做市,LP可以将其稳定资产存入到Mercurial的资金库中,然后为稳定资产兑换提供流动性,同时通过种地或挖矿等获得外部协议的收益,如参与借贷、闪电贷以及收益聚合等。此外,LP的费用收益也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这也是它与众不同的一个设计。 具体分解来看,有几个方面是理解Mercurial的关键: Mercurial在降低滑点上的设计 我们知道,目前AMM上进行较大额度的兑换,往往会带来较高的滑点。即便是稳定资产的兑换也会如此。 Mercurial跟通常的X*Y=Z的AMM做市模式不同,它的主要不同如下图: (Mercurial的做市滑点变化,来自Mercurial) 红线是传统AMM做市模式下的滑点变化,蓝线是Mercurial的做市模式下的滑点变化。这看上去滑点很低。它是怎么设计的?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提供流动性代币对资产时,Mercurial并没有要求提供流动性的代币对一定为1:1配置,可以灵活配置。二是,Mercurial利用了放大化的价格曲线,将流动性集中到所需范围内。如果用户的交易超出交易率范围,会获得较少流动性的支持。 可以通过Mercurial提出的两个公式来简单说明: 有两个代币组成代币对提供流动性,假设代币为X1,X2;其兑换率波动范围为p1,p2,在常数乘积做市模式下,其公式表达为: (来自Mercurial) Mercurial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放大系数a,那么得出如下的公式: (来自Mercurial) 在这个公式中,系数a如果是无限大,那么,其所有的流动性都集中在价格范围p1-p2;如果系数a无限接近于0,那么这个公式就相当于常数乘积的做市模式。 通过上述的设计,Mercurial试图降低用户兑换的滑点。这些的设计思路,我们在balancer和dodo上也看到过类似的思考,不过Mercurial目前主要聚焦于稳定资产的兑换为主。 Mercurial在增加LP收益上的设计 在传统的AMM中,LP的费用收益一般来说是固定的。比如Curve一般是0.04%;在Uniswap V2一般默认是0.3%;在Uniswap V3则做了可供选的费用:0.05%、0.3%以及1%。 跟这些相对固定的费用设计不同,Mercurial采用动态费用设计。在Mercurial中,所有的代币对资金库共享相同的动态费用机制。 采用动态费用机制的动机在于为LP提供更合理的收益,当兑换需求增加,其兑换手续费也会随之增加。尤其是当市场波动性大时,通过更高的手续费,可以减少LP的无常损失,并获得更高收益。如果市场波动小,用户兑换需求较小,手续费也会下降,从而激励用户进行交易。 Mercurial在确定其费用时,会使用长时间窗口和短时间窗口的交易量衡量,并采用EMA(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指数移动均线)计算,其费用基于交易量比率更新。下图表示基于市场波动性变化的费用更新。 (来自Mercurial) Mercurial在提升资产收益方面的设计 除了在降低滑点和为LP代提供动态费用收益方面的设计之外,Mercurial还有一个不同的设计是,它会从资金库的资产中进行动态分配管理,将其配置到外部协议。而其分配算法是通过链上的算法管理。除了资产的配置之外,Mercurial的资产管理还包括利息和收益收集,退出特定平台以及清算所得收益等。 (Mercurial资金库的部分资金用于种地耕作,来自Mercurial) 这些收益计划只有得到DAO的批准之后,才能部署到外部的平台。DAO来决定每个资金库可以部署到外部协议的比例。外部收益平台包括闪电贷、借贷平台、带杠杠的稳定币借贷或其…
-
比原链与Poly Network战略合作升级,双方将共建跨链桥
今日,比原链官方宣布与跨链互操作协议 Poly Network 战略合作进一步升级,双方将在资产跨链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通过Poly Network的底层跨链技术帮助,将实现比原链上的多链数字加密资产在 ETH、BSC、HECO、Bytom 网络的跨链互通,打通多链资产的互操作性。未来双方将共建比原和其他链之间的跨链桥,实现不同链上主流资产的自由兑换,共同为 DeFi 应用生态系统繁荣助力。 比原链是一种多样性比特资产的区块链交互协议,在比原链上可以运行不同类型资产,进行复杂的交互操作。2020年3月10日,基于比原链的下一代去中心化跨链Layer2价值交换协议——MOV正式上线。2021年3月18日Bytom 2.0计划启动,比原链在不断完善MOV DeFi 应用,新的协议和功能也在不断推出。在跨链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比原链计划将同更多的区块链进行交互,增加资产多样性。通过此次合作,将扩展双方之间的跨链交互,全面丰富双方业务生态的多维度布局。 与Poly Network共建跨链桥 比原链通过自研的OFMF网关来打通和其他链的互操作性。通过与其合作弥补自身不足,同时拓展比原在跨链的能力,使比原在跨链数量、跨链资产、互操作性上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大提升。通过Poly Network创建去中心化方式连接多个链的互操作性层,让比原链上的多链数字加密资产在ETH、BSC、HECO之间相互流转,提供多链资产的互操作性。 建立跨链桥的重要性 1、比原链具有高吞吐,低延时和低手续费的优势,通过跨链桥,使得其他生态的用户和开发者都可以进入比原链享受高性能带来的便利; 2、通过跨链桥,开发人员可以将跨链逻辑集成到他们的智能合约中,以创建可互操作的Dapp; 3、用户可以通过该桥跨链参与其他的生态,增加BTM的使用场景,加速自身生态与ETH、BSC、HECO等多生态的融合,促进生态发展壮大,为DeFi用户提供更多服务。 关于Poly Network Poly Network是当前市场上可落地性“最优”异构链跨链互操作协议。继2020年8月主网上线之后,已实现包含比特币、以太坊、Neo、Ontology、Heco、BSC等在内的9条主流异构区块链互通,目前已完成43亿美金的跨链资产转移,超过80,000个地址使用该跨链服务。 文章来源:比原链与Poly Network战略合作升级,双方将共建跨链桥
-
DFINITY 正式启动,公共互联网向去中心化全球计算机迈进的一步
撰文:DFINITY 来源:DFINITY 该重大里程碑意味着,现在互联网可以充当去中心化的全球计算机——其标志是所有互联网计算机的源代码都发布到了公有领域 互联网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无限容量和网络速度运行的区块链,解决了「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科学挑战——即创建一条去中心化、安全且可扩展的区块链 互联网计算机的启动还带来了一项称为「互联网身份」的科学突破——允许互联网无需用户名、密码或加密密钥,即可在本地安全地管理用户身份 今天,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非营利组织 DFINITY 基金会启动了互联网计算机,将公共互联网转变为去中心化的全球计算机。 互联网计算机扩展了互联网的功能,将其从连接数十亿人口的网络升级为一个更为强大的网络,它还为全球数百万开发者和创业者提供了革命性的公共计算平台,供加密行业的初创企业和准备好拥抱区块链的企业使用。 互联网计算机的核心是世界上第一个无限制容量并以网络速度运行的区块链——通过创造一条去中心化、安全且可扩展的区块链网络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难题。 它通过一套称为「Chain Key 技术」的加密协议来实现这一目标,这项科学成就,使互联网计算机的网络神经系统(NNS,一个控制整个网络的算法治理系统)可以吸收上千个独立数据中心和数百万个特殊节点机器加入网络。 互联网计算机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使世界摆脱了对中心化服务器集群的依赖,让直接在网络空间中托管软件和数据成为可能,无需依赖如专有云服务、服务器、软件堆栈、数据库和防火墙这类传统 IT 设施。 图:「互联网计算机」由 ICP 协议创建,现已成为公共互联网的一部分 对于加密行业而言,互联网计算机旨在完成公共区块链的三大创新——始于比特币,发展至以太坊,终于互联网计算机。 互联网计算机的创建现在使新型软件成为了可能:由代币化治理系统(又名自主软件)运行的开放式大众市场互联网服务,例如 TikTok,WhatsApp 和 LinkedIn 的开放版本,这些去中心化应用仅需使用少于一千行代码,且能够支持数百万级的用户。 图:CanCan—— TikTok 的开放和代币化版本,运行在互联网计算机上,通过任意浏览器或移动设备进行都可访问 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布还带来了称为「互联网身份」的科学突破。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运行机制:它使互联网计算机可以以本地和安全的方式管理用户身份,无需用户名,密码或加密密钥。 终端用户将使用「互联网身份」来注册或登录如 CanCan 或 OpenChat 之类的应用程序,同时确保可通过 Chain Key 技术实现端到端的加密安全。 DFINITY 首席科学家兼创始人 Dominic Williams 说:「希望大家想象一个世界:这里,仅使用设备就可以安全地享受线上服务,无需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或接触加密密钥材料就能在在线服务中安全地验证自己的身份;这里,使用不同互联网服务时可免于被跟踪;这里,一切都比如今您所使用的任何身份验证服务都方便得多。」 图:「互联网身份」的截图——一种访问互联网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在线身份解决方案 互联网计算机是许多世界顶级密码学家、分布式系统和编程语言专家经过 5 年深入研究和开发的结晶。其成果是去中心化的全球计算机平台,平台独立作为公共互联网的一部分——其标志是所有相关开源代码都发布到了公共领域。 「展望未来,DFINITY 基金会、新成立的互联网计算机协会和许多其它组织将不懈努力,以优化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并支持所有参与到生态当中的人。 DFINITY 基金会也计划继续扩大其研发业务。」 DFINITY 的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 Dominic Williams 说。 「在未来 20 年的时间里,开放式互联网最终将比一些科技巨头的封闭专有生态大得多,后者现在处于末期的衰落之中,但就像 COBOL 这样的古老代码仍在运行,这些封闭的生态并不会消失。现在,我们全球社会的许多至关重要的信息基础架构、系统和服务将在开放、不可阻挡且防篡改的互联网计算机区块链网络上运行。这将带来事物运作方式的深刻转变,并支持一个不可思议并且更加丰富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其中包含更多的创新,协作和活力,可在全球推动积极的经济增长。」 在启动时,互联网计算机由 48 个独立的数据中心支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运行着 1300 个节点。网络将继续以指数级增长,以支持下一代大型应用程序,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 123 个数据中心运行 4300 个节点,最终将有数千个数据中心运行数百万个节点,以支持开放互联网未来十年建设。 最后,ICP 应用代币是原生治理代币,在网络中扮演三个关键角色:(1)促进网络治理;(2)为托管软件付费;以及(3)奖励参与治理或为托管网络提供计算。 5 月 10 日,在最后的去中心化步骤中,「创世区块解锁」提案将触发网络神经系统(…
-
Solana生态大爆发,这些密码你已经入手了吗?
尽管加密货币市场在过去2周一直持续低迷(除了今天开始反弹),但有一个代币的表现却尤其出色:Solana(SOL)。 根据CoinMarketCap的数据,按市值排名目前第13的代币在过去24小时内上涨了14%,而在过去一周内上涨了55%,在过去一个月上涨了260%,过去一年上涨了7100%。 实际上,SOL今天创下了48美元的历史新高。截止发稿时,SOL市值已经达到127亿美金。 Solana 公链最早于2017年开始研发,致力于提高公链延展性,同时保证去中心化和安全性。自2020年 DeFi 崛起后,FTX 选择 Solana 作为支撑其去中心化金融生态搭建的底层公链,而其它成熟的项目也不断集成 Solana,如公链 Terra、预言机 Chainlink、大宗经济协议 Oxygen Protocol、数据检索工具 The Graph 等。 除此之外,Solana的原生生态也在繁荣发展,根据TokenInsight统计,目前,Solana 全球节点达577个,总交易量近16亿次,其上的生态也已覆盖全面,原生项目达30个以上。Solana 上原生项目类型丰富,主要可分为交易、合成资产、借贷、IDO平台、资产管理、衍生品、基础设施和工具以及NFT板块,其中交易板块项目数量最多且较为成熟,包括Serum、Bonfida、Raydium在内的 DEX 已具备一定规模的交易量。 图片来源:TokenInsight Solanazhi之星——Serum(SRM) Solana背后也能看到SBF的身影,这个币圈最富有的人之一。Sam Bankman-Fried(SBF)是Serum顾问,还是FTX联合创始人兼CEO,早在今年2月份,SBF就曾称自己身价百亿美金,加上过去两个月加密市场牛市,这个数字估计翻倍也不成问题。根据今日估算,SBF被公开的一个数字钱包中有超过1800万个SRM代币,这部分代币为SBF带来超过7200万美元单日浮盈,因为SRM今日上涨了70%。 代币表现:今日涨幅73%,过去30天涨幅134% Raydium(RAY) Raydium是Solana生态中一个逐渐崛起的AMM。Raydium官方近日宣布,其去中心化公募平台AcceleRaytor的第一个项目Media Network将于4月29日北京时间21时启动,持续12小时。参与条件之一便是用户需要持有RAY代币,并在其平台质押(Staking)至少7天。 代币表现:今日涨幅28%,过去7天涨幅39%。 Step Finance(STEP) Step项目诞生于Solana 黑客松,是一个生态仪表板和资产管理平台。本月初,Step Finance 宣布完成 200 万美元私募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Alameda Research(SBF管理)、3 Commas Capital、Raydium、One Block、Solidit Ventures 以及多位 Solana 生态支持者。 Step Finance 表示,将用该笔资金构建 Step 平台,允许用户可视化、分析、聚合以及执行所有 Solana 合约中的交易。Step Finance 此前已发布 Alpha 版本,将在 2021 年 4 月 24 日在 Solana 上推出 STEP 代币,并将进行 IDO。据了解STEP IDO的初始成本为0.05美元,上线之后最高超过了9美元,收益近180倍。 代币表现:今日涨幅130% Bonfida(FIDA) Bonfida被称作 Serum「旗舰前端」的杀手级应用,提供了一个网页版本的 GUI(图形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通过 Bonfida 界面在 Serum 上进行交易,同时 Bonfida 还提供对 Serum 交易数据的分析。因此,Bonfida可以为 DEX 提供更好的交易体验。目前 Bonfida 提供的功能除了基于 Serum 的基础交易功能以外,还有程序化交易机器人、Serum API 以及即将上线 Solana 链上的首个永续合约协议。 代币表现:今日涨幅24%,过去7天涨幅42% 风险提醒:以上只是Solana生态正在爆发的一部分。虽然非常亮眼,但同样存在风险,分析认为Solana生态的数据表现并不能匹配其庞大市值,唯有其背后的资本力量不可忽视,因此其中风险还是很大的。 文章来源:Solana生态大爆发,这些密码你已经入手了吗?
-
Solana 逐渐起势,部分生态一览
Solana 是一个高性能公链,由高通、英特尔和 Dropbox 的前工程师于 2017 年底创立,Solana 致力打造一个互联网级别的区块链网络。 Solana 的一大特点是极高的 TPS,目前可达到 50000+。Solana 目前的生态伙伴包括 Serum、Tether、USDc、Dfuse、Kin、Torus、Chainlink、Terra、Stardust、Arweave、Pocket、Audius 等多个项目。 在目前的 Solana 生态内,既有 Tether、USDc、Chainlink、Terra 等在其他生态已经做的比较成熟的产品,也有 Serum、Raydium 、Oxygen 等 Solana 原生产品。 下图是 Solana 官方近期公布的生态图,从图中我们看到目前的 Solana 生态的项目不算少,但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应用方面也以外部成熟应用为主,基于 Solana 的原生应用还比较少。整体上来看 Solana 生态目前的基础设施还不是非常完善,但已经能够支持 Solana 生态的正常发展。 Solana 最近声势不小,生态内动作不断,吸引了很多关注。本文简单介绍下部分 Solana 生态的原生产品,相比已经成熟的外部应用,一个新生态内的原生产品往往蕴含着更多的机会,当然也有风险。 一、Serum Serum 是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是 FTX 交易所创始人 Sam Bankman-Fried (SBF) 推出的 DeFi 协议。Sam Bankman-Fried 在行业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及势能,这也让 Serum 自带光环。Serum 是 Solana 生态内的核心产品,目前围绕 Serum 协议已经搭建了不少协议,其中绝大部分都和 SBF 关系甚密。 我们可以看到基于 Serum 协议也有不少产品被构建了出来,可以看到是初具生态雏形的。 Serum 有订单簿和 AMM 两种产品形态,兼具订单簿和 AMM 两种特性。 从路线图可以得知,Serum 还会上线保证金和合约业务。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看,4 月 2 日 – 4 月 14 日这段时间的交易额为 2 亿美金,单日成交额在 1600 万美金左右,在以太坊上的 DEX 中可以排到前十五名。 二、Bonfida Bonfida 是 Serum 的 “旗舰前端”,为 DEX 交易提供更好的交易体验,Bonfida 提供的服务如下所示: Bonfida 除了提供基于 Serum 的交易功能之外,还提供了 Serum API、策略平台、Serum 数据分析等功能。Bonfida 也是首家为用户提供 Serum 链上数据分析的前端,从上图 Serum 近 7 日交易量达到了 1.5 亿美金,日交易量超 2000 万美金。 Bonfida 还显示了 Serum 和 Bonfida 通证数据。 从体验上看 Bonfida 确实比 Serum 原生产品好用很多。 Bonfida 的策略平台目前提供了四、五种策略,用户可以选择策略存入资金,平台将会自动执行相应策略,目前平台存入资金量较少,目测用户数较少。从官方资料看,平台将会引入 KOL 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策略,用户也可以基于平台创建自己的策略。 Bonfida 还发布了首个 NFT 交易平台 Solible,可在 Solana 区块链上交易数字藏品,感觉也没什么特色。 三、Raydium Raydium 的特色是可以向订单簿提供链上流动性,这意味着 Raydium 的用户和流动性池可以访问整个 Serum 生态的订单流和流动性,反之亦然。在未来,Raydium 预计将会使用其他提供流动性的模型来利用预言机的优势以及提高流动性。 Raydium 从池子深度和交易量上看,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挖矿的刺激因素。 Raydium 接下来的动作是实现 IDO 功能,此外 Raydium 计划结合 Serum 新推出的几项借贷协议,使 Raydium 能够增加保证金交易功能。 Raydium 路线图如下: 四、Maps.me Maps.me 是一个离线地图应用程序, 目前已经累计了 1.4 亿用户,Google Play 显示 Maps.me 下载次数超 5000 万。 作为地图产品,在程序内提供了各种周边服务,如酒店、餐厅等的预订,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需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且国际旅行中也会产生较大的汇损。 Maps.me 近期完成了 5000 万美元的融资,并发布了平台通证。目前 Maps.me 正在开发自己的多链钱包,并将在这个离线移动地图平台上启动一个 DeFi 生态系统。…
-
Mina创始人Evan Shapiro:用轻量级区块链,构建安全、民主的计算基础设施
4月13日开始,Mina代币将在Coinlist平台进行公募,毫无疑问,这势必将引燃整个加密货币圈的投资热度。 Mina,这个突破了很多人想象力的公链项目到底是什么?ZK-SNARKs 零知识证明是如何落地的?手机如何参与验证Mina仅仅22KB的主网区块?Mina为何是加速推动人类从Web2.0驶向Web3.0的基础设施? 3月25日,Mina团队,即O(1) Labs首席执行官Evan Shapiro和Mina亚洲技术大使沙漏时间亲临链节点直播,启动Mina主网发布会,讲述Mina的愿景和路线。此外,包括Hashkey Capital、SNZ Capital、Bixin Group等机构投资人,EthFan研究员、安比实验室创始人等也都参与其中,一同讲述他们眼里的Mina和区块链未来发展路径。 这场直播不仅可以让你全方位了解Mina,从中你或许也能一窥区块链未来发展的路径。 以下为直播内容,经巴比特整理。 第一场主题演讲,嘉宾为O(1) Labs首席执行官Evan Shapiro Mina,构建安全、民主的计算基础设施今天我想告诉你们更多关于Mina的信息,希望你们也觉得它很有趣。 接下来,Mina即将开启它的新篇章,因为Mina本周已上线主网,同时,Mina即将在Coinlist平台开启代币销售。具体时间是4月13日开始。 我想强调一点。我们现在有大约900个活跃节点,因而现在有很多的社区成员和生态开发者在支持我们。目前,Mina区块的填充率大概是71%,这意味着它非常接近理论最大值75%,所以系统表现接近最佳。 我们为什么要做Mina,因为我们想用密码学和加密货币来构建计算机系统,从而使人们重新掌控个人的数字生活。在我们看来,密码学和加密货币可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赋予人们真正的权力,这是我们面前的一个机会。 我们从2017年6月开始,那时我们创建了一种编程语言——Snarky,它可以高效地编写所有代码。2019年7月,我们开启了测试网阶段1。2020年3月,我们创建了Pickles,一种递归SNARK构建技术 。2020年8月,我们创建了Snapp,一个完全由SNARK支持的全新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一直到2021年3月,Mina主网启动。我们走过了很长的发展路程,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Mina到底有什么特别?我想说它解决了现有加密货币项目存在的三个问题。 1、现在的区块链很沉重。用户必须下载整个链的数据才能验证链的正确性,而现状是很多区块链项目数据量越来越大,这使得普通用户在没有中介的情况下很难直接访问区块链,显然,这与加密世界的愿景南辕北辙。 2、现在的大规模去中心化正在遭遇挑战。因为节点壁垒越来越高,对节点资源的需求阻止了真正的去中心化参与,而越少的节点参与就降低了链的分散性。 3、现在隐私+可验证性的矛盾使得隐私不再。所有交易和数据都被强制公开上链,没有隐私可言。 Mina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1、Mina很轻。Mina每个节点都是约10kb的全节点,这意味着用户可以直接、快速地访问和验证Mina,这种高度的去中心化意味着Mina比其它任何链都更安全,更平等。 2、无限的共识参与。Mina的验证者数量没有上限,这使得Mina可以实现最大化去中心化的概率共识。 3、用户共享数据证明。基于Mina构建的应用程序Snapp(由SNARK驱动的应用程序),通过零知识证明技术,Mina可以实现用户在不共享数据的情况下构建链上共识。 之所以Mina拥有这些能力,是因为Mina用一个轻量级的递归零知识证明替换整个交易历史,这使得区块链非常小,但是,只要看一下这个证明就能知道区块链的当前状态是否正确。与查看整个链的数据相比,查看证明要容易得多。所以,Mina所做的这一切,目标是为未来建立安全、民主的计算基础设施。 你可以在浏览器和手机上运行Mina,安全访问Mina区块链。 你会发现,其它区块链项目不与互联网交互,这限制了这些项目的应用范围和实用性。 但Mina的Snapps可以与任何互联网网站进行交互,并且,经过验证的真实世界的数据最终可以被转移到链上使用。而且,用户可以以隐私的方式访问任何互联网网站或服务。从而,Mina可以构建一个通往现实世界的私人门户 。 我们相信,加密货币能够帮助构建新型社区。而利用Mina的基础架构,我们可以进一步建立更多人能参与、更民主的社区。这个社区里会有很多不同的开发这,这会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也会有很多机会。 以下内容来自第一场圆桌,主持人为沙漏时间 Mina递归零知识证明是什么?SECBIT安比实验室创始人 郭宇: Mina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新的信任中心,因为它采用了递归的零知识证明。传统上我们认为零知识证明有两大用处。1、计算压缩,也就是扩容。2、隐私保护。但其实还有第3,就是把链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