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议的监管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稳定币的生态系统,所以值得一看这个拟议的立法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随着2020年接近尾声,加密领域也出现一项拟议的立法,如果这一拟案按照目前的写法推出,那么就可能会改变并遏制快速增长和发展的稳定币赛道。根据立法的主要支持者的说法,由几位立法者提出的《稳定币法案》(STABLE Act )是为了防止滥用、不透明和基于稳定币的影子银行系统的潜在崛起而拟定的。这些当然是有价值的目标,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细节,即通过该法案中的具体条款,几乎立即引起了更广泛的区块链和加密社区的抗议。

从拟议的法案本身来看,稳定币发行商为避免违法,必须遵守的以下几点具体的义务。
首先,任何稳定币发行者都需要获得联邦银行章程,从而超越遵守州法规和/或货币传输法律。其次,任何发行者都必须完全遵守和履行现有的银行法规。这些法规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但其成本和复杂性可能会倾向于现有者而不是新进入者。此外,任何稳定币发行者都必须在发行前六个月获得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批准。最后,稳定币发行者本身–与拥有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承保范围的金融机构不同——需要获得FDIC保险,或者直接在美联储存入美元储备。
再看,围绕这一立法提案的一些评论和反馈,主要围绕的是以下两点。首先,这一法案似乎明确地将重点放在了非在位和初创的机构上,而不是那些最近开始接受并使用稳定蛋白作为交易媒介的大型机构。具体来说,该法案似乎并不关注一般的非银行美元债务,而只关注那些被定义为稳定币的债务。其次,完全遵守这些额外规则所需的复杂性、成本和时间,超出了已经在执行的货币传输和其他国家特定立法的范围,可能会成为未来稳定币发展的重大阻力。
特别是在稳定币行业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在全球范围内,其他司法管辖区可能会制定更有利于加密技术的法规来利用这个快速增长市场的风险也是非常真实的。

综上所述,随着围绕《稳定法案》的辩论继续进行,有几件事是需要记住的。
该立法正在等待批准。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即使提出这项立法,也是一种消极的趋势,但恰恰相反的是,这应该被视作是加密资产行业成熟的标志。值得记住的是,虽然美国国会在2020年期间提出和辩论了近30项区块链和加密法案,但截至本文撰写时,还没有通过任何实质性的立法。无论正面负面,区块链或加密资产立法的通过似乎并不是联邦立法者的优先考虑的事项。
尽管如此,与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过程的接触对所有主要的稳定币玩家来说都是必要的,而且令人鼓舞的是,自2017年以来,该领域的许多大型组织已经更多地参与到了法律的制定过程中。
《稳定币法案》强调了CBDC。虽然在拟议的立法中没有明确指出,但这项立法的最终效果将是,在本质上逐步引入央行数字货币(CBDCs)而不是纯粹的私人选择。向更多中心化加密货币选择的转变和发展已经在进行中,而且这种类型的立法只会加速这一进程。有些人认为,由中央的中央政府发行和管理的CBDC并不代表真正的加密货币,但忽视这一趋势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做法。
任何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稳定币组织无论以何种身份,都将在加密资产的进一步成熟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价格不应该是重点。这项立法的拟定,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部分是受2020年加密货币价格快速上涨驱动的。特别是在当前的环境下,由于COVID-19,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已经被扩大,关注价格的上涨未必总是有利于更广泛的接受和理解。相反,关注并强调加密货币所有用户在降低成本、加快交易处理速度、提高整体透明度等方面可以实现的利益,才应该是加密倡导者的重点。

但令人庆幸的是,这些似乎正是《稳定币法案》的答复者迄今一直关注的领域。
监管和立法从来都不是一开始就完美无缺的,就像没有任何一个想法是完全成型并准备实施的。尽管如此,这项立法的拟定和提出也应该成为稳定币发行者和整个加密资产行业的警钟。与立法者和整个商业界的合作、协作和教育,将成为区块链和加密行业倡导者2021年的核心主题。
原文作者:Sean Stein Smith
原文链接:https://www.forbes.com/sites/seansteinsmith/2020/12/09/cryptocurrency-legislation-is-on-the-rise–what-the-proposed-stable-act-could-mean-for-crypto/?sh=62d5895a633d
文章来源:加密货币立法正在兴起——拟议的稳定币法案意味着什么?
溫馨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資訊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資暗示,本站所有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幣圈財經官方立場無關。
相关推荐
-
欧洲央行执委:承诺数字欧元将保护消费者隐私
本文来自英国《金融时报》 原文作者:Martin Arnold Odaily 星球日报译者 | 念银思唐 据监管数字欧元发展的央行执委表示,推出数字欧元将促进消费者隐私,并保护欧元区免受可能损害其货币主权的竞争性加密货币的“威胁”。 欧洲央行(ECB)执行委员会成员 Fabio Panetta 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数字欧元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对抗”其他国家和公司开发的数字货币的传播。 “如果(欧洲)央行参与数字支付,隐私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因为我们跟私人公司不一样,”Panetta 说道,“我们在存储、管理以及滥用用户数据方面不会牵涉商业利益。” “当然,其他发行数字支付手段的机构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威胁……如果人们真的想用数字方式支付,而我们却不为他们提供数字支付手段,其他人就会‘代劳’。” 他将数字欧元(一种央行发行的电子版现金)与“(非)稳定币”——如 Diem ——进行了对比。Diem 是 Facebook 计划中的数字货币,用户可以像发送短信一样轻松地发送现金。 欧洲央行最近就数字欧元进行的磋商发现,人们最担心的是,这会侵犯他们的隐私。但 Panetta 说,央行已经测试了将人们的身份与支付细节分开的方法。“支付会通过,但支付链上没有人能获得所有信息。”他表示。 央行还测试了“小额线下支付,即在付款人和受款人的钱包外不会记录任何数据”,Panetta 补充道,最多70欧元或100欧元的转账可以通过设备之间的蓝牙连接完成。 “对于非常小的金额,我们可以允许真正的匿名支付,但一般来说,保密和隐私不同于匿名支付。”Panetta 补充说,大多数交易都需要进行一些检查,以避免洗钱、恐怖主义融资或逃税。 “如果警方想评估是否有任何非法活动,可以(事后)重建一笔支付。”他补充说。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简称BIS)的数据显示,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央行正在进行是否推出数字货币的实际实验。 但商业银行担心,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侵蚀它们的存款,尤其是在危机中。摩根士丹利估计多达 8370 亿欧元(占欧元区银行存款的 8%)可能转向数字欧元。 一些批评人士认为,这也可能排挤现金;德国央行(Bundesbank)最近调查的德国家庭中,半数以上对数字欧元表示怀疑,而经常使用现金的家庭最为怀疑。 Panetta 认为,数字欧元将导致“支付方式、金融系统和整个社会运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例如通过“可编程”实现自动支付,例如公路收费或电影院收费。 但他也表示,欧洲央行决心确保数字欧元不会破坏商业银行体系、取代现金、排挤创新或成为小国的影子货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欧洲央行计划要么设定任何人可以持有的数字欧元上限为 3000 英镑,或在这一门槛之上征收“抑制性报酬(disincentivising remuneration)”,Panetta 称。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将于下月召开会议,决定是否推进这些准备工作。Panetta 表示,一切顺利的话,大约 5 年后,数字欧元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他表示,央行还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面向私人数字货币和加密资产提供商的新监管框架。 Panetta 同时警告称,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是“非常危险的‘动物’”,“主要用于犯罪活动”,并消耗“大量能源”。 像 Diem 这样的所谓稳定币理应更安全,因为它们有法定货币储备的支持,但 Panetta 说,这些储备的潜在波动性造成了“这些所谓稳定币功能的内在不稳定性——因此它们仍然是不稳定的货币”。 监管和监督加密资产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没有为此负责的法律实体,”他说道,“加密资产是去中心化的。它们可能在中国,也可能在瑞士或南美洲……但如果中介机构参与了这些加密资产的供应,那么我们就有了相应的监管和监督。” 数字欧元应该限量提供给到欧洲旅游的游客,Panetta 继续说道,但欧洲央行“必须非常仔细地考虑外国用户的访问权限和提供的额度上限”。 主要央行正在进行谈判,以确保它们的数字货币保持“互操作性”,Panetta 表示,因为这将有助于“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和成本”。 文章来源:欧洲央行执委:承诺数字欧元将保护消费者隐私
-
新加坡银行:加密货币可能成为一种电子形式的价值存储
根据新加坡银行首席经济学家Mansoor Mohi-uddin撰写的一份报告,加密货币有一天可能成为一种电子形式的价值存储。 Mohi-uddin写道,加密货币最有可能被广泛接受为价值存储,数字货币未来可能会作为潜在的避险资产与黄金竞争。 在报告中,Mohi-uddin指出,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不太可能作为交换媒介发挥主要作用: “比特币的惊人涨势可以与过去几十年的投资热潮相提并论,包括上世纪70年代的黄金、80年代的日本股票、90年代的互联网股票、2000年代的石油价格和2010年代的科技公司。但是,加密货币仍然不太可能取代本国货币作为任何经济体的主要交换媒介。随着时间的流逝,数字货币可能会通过提供电子而非实体的价值存储来部分取代黄金。” Mohi-uddin指出,加密货币仍然需要克服几个障碍,包括信任、波动性和监管接受度,才能被视为投资者投资组合中的重要资产。 他还认为,在监管方面,美国监管机构可能会越来越接受加密货币。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前主席Gary Gensler担任下一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可能会导致对加密货币的更广泛投资以及以加密货币为中心的产品获得批准,例比特币或另一种加密货币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报告指出:“这将提供一个值得信赖、可靠的投资工具,使新的参与者能够进入数字货币领域,改善流动性,降低波动性并应对声誉风险。” 图片来源:pixabay 作者 Amy Liu 本文来自比推Bitpush.News,转载需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新加坡银行:加密货币可能成为一种电子形式的价值存储
-
苏州2000万数字人民币红包来了 增加线上消费场景和离线钱包体验
来源:北京晚报 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又迎来新进展!继深圳市派发数字人民币红包后,苏州市将面向符合条件的苏州市民发放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采取“摇号抽签”形式发放,抽签报名通道于5日正式开启。这次数字人民币红包有啥不同?数字人民币又有啥新探索?苏州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再次引发大众对数字人民币的好奇。 红包10万个 开立银行增至6家 4日晚,苏州将发放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的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在朋友圈刷屏,其他城市的“小伙伴”直言羡慕。红包共计10万个,每个金额200元,这让不少苏州市民跃跃欲试。 5日一大早,苏州市民顾先生就通过手机在“苏周到”App上进行了登记。“深圳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后,我就一直盼着同为试点城市的苏州赶紧推进,终于迎来了这天。”顾先生兴奋地说。 与上次深圳数字人民币红包派发类似,参与者也需网上报名、摇号抽签,中签者可下载、注册“数字人民币App”,领取红包,并在限期内在指定商户消费。 记者了解到,此次预约登记12月5日0时开始,6日24时结束。11日参与者就能知道自己是否中签,“幸运儿”随即可以开启“买买买”的消费体验,直到27日24时,有效期内未使用的红包将被回收。 不过,相较上次深圳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此次苏州的活动又进一步拓展,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开立银行在工、农、中、建四大行基础上,又增加了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据介绍,这6家银行牵头的项目组已具备参与此次活动的条件,其他参研机构正在积极进行研发。 如果没有工、农、中、建、交、邮储6家行的银行卡,可以参与此次预约活动吗?相关人士介绍,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发放到个人按照要求开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可直接进行消费,无需绑定银行卡。 覆盖近万家商户 首次增加线上消费场景 苏州发放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都能在哪儿用?记者了解到,与“双12苏州购物节”活动相结合,此次发放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可在苏州指定的近万家商户使用,涵盖商场超市、日用零售、餐饮消费、生活服务等类别,覆盖全市各板块核心商圈及重点商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首次推出了数字人民币的线上消费场景——中签者可通过京东商城进行线上消费。 京东方面介绍,中签者在购买京东商城自营商品时可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另外,收货地址在苏州市相城区的市民还可选择京东商城自营商品货到付款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足不出户也可体验数字人民币支付。此外,活动期间,京东便利店等线下门店也能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介绍,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央行不会收取任何交易手续费,在提高支付系统效率的同时,可以极大降低交易成本。 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繁花中心,是此次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支付的线下场景之一。“从上到下,准备就绪。”江苏哥伦布商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旭东说,繁花中心是公司旗下的购物中心,中心入驻的200多家商户均已做好受理数字人民币交易准备,商户收银人员的培训和机具升级已由银行协助完成。 “此次红包使用场景丰富,在苏州的核心商圈均有覆盖。”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的发放,可以让苏州市民体验更加多样、便捷的支付服务,也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创新实践。 无网支付将亮相 可体验离线钱包 除了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此次苏州还推出了离线钱包体验计划。“这意味着此次试点活动中,在无网环境下,客户可使用具备数字人民币离线支付功能的App,通过手机‘碰一碰’完成转账或者支付。”穆长春说。 记者了解到,离线钱包体验指在无网或弱网条件下,用户进行交易或者转款时不连接后台系统,而是在“钱包”中验证用户身份、确认交易信息并进行支付的方式。 此次参与预约登记的苏州市民,也可通过“苏周到”App报名参加离线钱包体验计划,而且不管是否抽中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都有参与离线钱包体验的机会。但并非报名就能参与该计划,苏州市政府将会同运营机构,从报名者中选出部分人员进行体验,人数将控制在1000人之内。 记者从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了解到,离线钱包体验活动对参与者的手机硬件有所要求,指定型号的手机终端才能参与。运营机构将指导参与者安装支持离线钱包体验版本功能的“数字人民币App”,并激活离线支付功能,在指定商户进行消费体验。 文章来源:苏州2000万数字人民币红包来了 增加线上消费场景和离线钱包体验
-
一文梳理那些加密货币税收友好国家及地区:白俄罗斯、德国、中国香港 ……
原文标题:《一文介绍对加密货币税收友好的国家及地区》撰文: Adriana Hamacher 与 Stephen Graves 目前,各国对于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收入征税很普遍。然而,有几个国家正在逆势而行,他们渴望看到这一新兴资产类别发展并鼓励其创新。不过即使如此,这些国家的税法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往往很复杂。 对于任何投资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资产的人来说,他们的主要担忧之一就是纳税。将其形容成噩梦也不为过。 尽管有些国家对比特币交易收入和投资所得征税;但许多国家为了促进加密行业发展反其道而行。他们实施了更友好的立法,允许投资者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而无需纳税。以下是 2021 年更新的对加密行业友好的税收管辖区列表。 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可能是比特币避税天堂,但在最近几周,它成为了针对选举舞弊的抗议场所。图片:Shutterstock 白俄罗斯正在尝试使用加密货币。2018 年 3 月,该国推出了法律将东欧国家加密货币活动合法化,即在 2023 年之前对参与加密货币活动的个人和企业免税(届时将进行审查)。 根据法律,挖矿以及投资加密货币被视为个人投资,因此免征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自由税法旨在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创新。该国最近在 P2P 加密交易水平上位列东欧国家第三,全球排名第 19。 德国德国天鹅堡,图片:Pixabay 德国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征税提供了独特的方式。与大多数其他国家不同,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将比特币视为私人资产(private money),而不是货币、商品或股票。 对于德国居民来说,持有任意加密货币超过一年都是免税的(无论金额大小)。如果资产持有时间不到一年,只要金额不超过 600 欧元(692 美元),出售时不应计资本利得税。 然而,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一家在德国成立的初创公司仍然需要为加密货币的收益缴纳企业所得税,就像为任何其他资产缴税一样。但 2021 年一项备受争议的新税法生效了,有效地扼杀了德国的加密衍生品交易市场,更反映整个欧洲对衍生品监管的举措。 中国香港香港银行区的比特币广告 图片:BAHK 香港本身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理论上对自己的事务拥有自主权。即使在 2020 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以后,香港对加密货币的税收立法还是较为宽泛的。 普华永道全球加密领袖 Henri Arslanian 表示,是否对加密货币征税基本上取决于其用途。「如果数字资产是为了长期投资目的而购买的,那么任意投资行为产生的利润都不需要缴纳利得税,」他在 3 月份该指令出台时写道。他补充说,但这不适用于那些在香港从事加密货币业务并获取利润的公司。 普华永道在 2020 年底发布的《各司法管辖区加密税务处理综合指南》中澄清,出于税收目的比特币将被视为虚拟商品。 萨尔瓦多萨尔瓦多计划利用火山地热开采比特币。图片:Shutterstock 据报道,在萨尔瓦多通过比特币法定货币法后,该国将免除外国投资者比特币收益的纳税。总统 Nayib Bukele 的法律顾问 Javier Argueta 对法新社说,「即使一个人拥有比特币资产并获得高额利润,也不需要纳税。当然,此举是为了吸引国外的投资。」Javier Argueta 补充说,「增资或收入都不需要纳税。」 尽管围绕这些免税政策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法律框架,但也清楚地表明该国打算用加密投资组合吸引外国投资者。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不征收加密技术的资本利得税,但高频交易被视为一种职业。图片:Shutterstock 目前,马来西亚的加密货币交易是免税的。因为当局并不将数字货币视为资产或法定货币,加密货币不符合征收资本利得税的条件。然而,高频交易的利润可能被视为应税收入。 马来西亚税务局(LHDN)通信主管 Ranjeet Kaur 告诉马来西亚储备银行:「如果交易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偶尔进行的且无计划或无系统的资本收入,那么这种买卖的利润是免税收入。然而,主动的、系统的、重复的交易意味着该方将交易视作某种职业,交易产生的利润须缴纳所得税。」同样,在马来西亚涉及加密货币业务的企业同样需要缴纳所得税。 马耳他马耳他正努力摆脱逃税和洗钱的恶名。图片:Shutterstock 「区块链岛」马耳他将比特币视为「一种账户单位、交易媒介或价值存储」。 马耳他对比特币等长期存在的数字货币不征收资本利得税,但加密交易被视为类似于股票或证券的交易,并以 3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然而,通过马耳他体系下的「结构化选择」(structuring options),这一比例可以降低到 5% 到零。 2018 年公布的马耳他财政指导方针也对比特币以及其他「金融代币」进行了三个维度的区分,即股息、利息或溢价。后者被视为收入,并按适用税率征税。 在普华永道 2020 年加密税指数中(…
-
逃不掉的加密税!美财政部提议扩大加密货币报税要求
对富人征税、800亿美元“武装”到税务机构….美国政府当然不会放过加密税这个巨型猎物。 5月28日,拜登政府发布了2022年预算提案。除了新预算外,美国财政部同时发布了有关政府收入提案的解释文件。 除了旨在缩小税收漏洞和扩大国税局(IRS)的宏观目标外,财政部聚焦于打击加密离岸逃税,对包括交易所在内的加密资产经纪商发出了与潜在实质受益人(beneficial ownership)相关的报告要求。 实质受益人是指尽管财产的所有权是另一种名称,但仍享有所有权利益的人。有实质控制力的人都可以称为实质受益人,与形式上的法律关系无关。例如出于安全和方便的目的,通常以经纪人的名义注册公开交易的证券。 财政部对此解释道:“使用加密资产逃税是一个迅速增长的问题。” “加密市场的全球化属性为美国纳税人提供了利用离岸加密交易所和钱包提供商隐瞒资产和应税收入的机会。” 财政部提议扩大对加密货币经纪商的要求(包括交易所和托管钱包),以报告账户的实质受益人,然后将其纳入自动国际报告网络中。拟议的变更将允许美国与合作网络内的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共享信息,从而“扩大经纪商的信息报告范围”,该提案希望将这项强制性要求从2023年的纳税申报表开始实施。 提案概述如下: “该提案将扩大加密资产经纪商的信息报告范围,将账户实体的某些实质受益人包含在内。这将使美国能够自动与适当的合作伙伴管辖区共享此类信息,为了相互交换有关美国纳税人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根据全球自动信息交易框架直接或通过被动实体在美国境外从事加密资产交易的。该提案将要求经纪商(包括美国加密资产交易所和托管钱包提供商等实体)在报告与这些被动实体及其主要外国所有者有关的信息时,同时报告这些实体在经纪商账户中持有的加密资产。该提案如获采纳并与现有法律结合,将要求经纪商报告总收入以及财政部可能要求的向有关客户出售加密资产的信息,以及对于某些被动实体而言,其主要境外所有者的信息”。 2022年的预算还包括其他一些加密报告要求。 同样为了遵从税收目的,一项引入“综合金融帐户报告”结构的提案要求金融机构报告用户帐户数据,并详细说明超过600美元最低限额的不同类型的转账。 该文件称,这将包括加密资产交易所和托管商。 提案写道:“另外,在纳税人从一个经纪商购买加密资产然后将其转移给另一经纪商的情况下,将适用报告要求,并且在公平市价超过10,000美元的交易中获得加密资产的企业必须报告此类交易。” 大约一周前,财政部提议金融机构和企业需要向IRS报告超过1万美元的加密货币转账。 随着海外信息共享+更低额度的账户信息报告,拜登政府或使加密逃税无所遁形。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Mary Liu 文章来源:逃不掉的加密税!美财政部提议扩大加密货币报税要求
-
德国新法案使数字化证券合法化,推进区块链上的证券交易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内阁周三通过了一项新法律,该法律放宽了证券发行人和持有人必须使用纸质凭证记录交易的规定,公开寻求在该国境内推进区块链交易。 德国财政部长Olaf Scholtz表示:“出于怀旧,纸质版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很重要,但未来属于电子版。”他补充说,电子证券降低了成本和行政负担。 现在可以用中央证券存放处的条目或私营部门银行保存的登记册代替纸质证书,也可以使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证券登记簿中的条目。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数字分类帐,其中交易中的所有数据均以加密形式存储。它向所有用户开放,从而提供高透明度。 该技术被认为是防伪的。由于每个用户都管理一份数据库副本,因此从理论上讲不可能在不被注意到的情况下操纵它。 司法部长 Christine Lambrecht 表示,该立法将提供法律上的明确性并增强新技术的潜力。 IT 商业协会 Bitkom 负责人 Achim Berg 称:“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完全颠覆当前的流程,并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业务部门的工作方式。” 德国在主要经济体采用安全代币方面一直处于最前沿。 众所周知,斯图加特交易所(Börse Stuttgart)正在致力于整合安全代币,而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一直支持Black Manta等平台。 图片来源:pixabay 作者 Amy Liu 本文来自比推Bitpush.News,转载需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德国新法案使数字化证券合法化,推进区块链上的证券交易
-
Ripple案僵局:SEC控不交“上亿枚XRP转账”资料,创始人头铁回应
瑞波(Ripple)案本周又有新进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律师Jorge Tenreir在提交给纽约法庭的法律文件中对瑞波公司的作为提出质疑,认为瑞波公司没有披露SEC所要求的跨国转帐资料,而这笔资料很有可能就是证明瑞波公司是否违法的关键证据。 据外媒《Decrypt》报导,SEC在分析过Brad Garlinghouse和Chris Larsen的钱包地址后发现,他们过去曾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转出上亿枚瑞波币到美国境外的数十家交易所。 Tenreir在文件中表示,SEC需要这笔资料,才能比对瑞波公司对外发表重大消息前后,是否有对瑞波币的市场价格进行操控并从中获利。然而,瑞波既不提供离岸数位资产帐户的相关资料也没针对这些资金转移做说明。对此SEC也表示,目前唯有通过交易所追查,才有机会整理出涉案人的瑞波币金流动向。 文件中指出,SEC 正在积极调查相关涉案消息人士,目前已锁定5 家使用瑞波“按需流动性”(On-Demand Liquidity)服务的企业、一名直接向瑞波公司购买瑞波币的投资人,并以向9 国监管单位要求多达14 家交易所的资料。 然而,SEC的进展却相当有限。文件中透露,在SEC希望调查的14家交易所中,有2家交易所拒绝了SEC的要求,3家禁止SEC揭露谈话内容,1家已由SEC自行取消。至于剩下的调查对象,目前都还没有做出回应。 尽管案情陷入僵局,但瑞波首席执行官Brad GarlingHouse上周仍在线上参与了北美科技座谈会议Collision 2021。根据外媒《Inc.》和《CoinTechn》的报导,GarlingHouse在访谈中不仅提到自己对加密货币未来的看好,更宣布瑞波平台将在近期内推出NFT的相关功能。 被问到案情相关问题时,GarlingHouse 批评美国现今对加密货币政策不明确,有碍相关产业的发展。而瑞波案的出现,更有可能为美国在加密货币产业的中心地位,带来重大的打击。 瑞波CEO头铁地表示:“美国所表现出的糟糕形象,让加密货币市场的巨头现在都倾向在美国境外营运,这是我最不乐见的情况。最后,我想声明,就算瑞波公司真的消失了,瑞波币也将会持续留存。” 文章来源:Ripple案僵局:SEC控不交“上亿枚XRP转账”资料,创始人头铁回应
-
金融时报:多个经济体加强数字货币研究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数字化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正从经济社会向金融领域不断延伸。其中,对数字货币的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周莉萍表示,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货币将是未来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金融科技已经推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体系内生发展。预计各国的中央银行不会在未来的数字经济中缺席,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加速研发将是中央银行理解并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上海证券研究报告则指出,尽管全球多国已经开展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实践,但数字货币仍旧是前路漫漫。 多个经济体加强数字货币研究就全球范围而言,多个经济体央行对数字货币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甚至实践,在全球数字货币的潮流下,金融科技(FinTech)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0月29日,日本央行表示,该行将在2021财年(自2021年4月始)对数字货币开展可行性研究。该行将与金融科技企业以及其他国家的央行合作开展相关试验。日本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说,其“将开展试验,以一种更具体和实际的方式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的普遍用途,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局限于概念研究”。但日本银行目前尚无发行数字货币的计划。 欧洲中央银行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说,该行计划于2021年年中就是否启动数字欧元项目作出决定。报告指出,数字欧元可能给欧元区公民提供一种安全的货币形式。发行数字欧元有利于支持欧洲经济数字化和欧盟战略独立性,以应对现金作为支付手段作用显著下降的局面,还可作为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降低常规支付服务风险,提升欧元国际地位,改善货币和支付系统总成本等。11月,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如果数字欧元计划继续推进,那么将需要长达4年的时间才能取得成果。她还指出,数字欧元将是一种补充,不会替代现金。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致力于深思熟虑地评估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成本和收益”,但尚未就此作出最终决定。美联储正在研究数字美元的优点和可能的技术解决方案,不过在未来几年内似乎不太可能推出。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表示,私人发行的稳定币可能存在隐私问题,数字货币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澳大利亚央行11月宣布,将与联邦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等合作,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探索大规模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可能用途和影响。澳洲联储表示,该项目将涉及开发概念验证(POC),预计在2020年底左右完成,并将在明年上半年发布项目报告。11月,伊朗修改法律,将加密货币重新纳入央行进口融资机制。伊朗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使用加密货币进行价值交换的国家。不过,各国对数字货币仍主要处于研发状态,实践中,数字货币落地并不多。目前,十余个国家正在开展相关的试点或测试。 研发工作受多因素推动事实上,由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并非近几年的新倡议。早在1987年,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就在其著作《维持监管差异的情形》中提出了这一构想。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货币是未来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金融科技已经推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体系内生发展。”周莉萍表示,在外部压力和支付清算体系内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全球央行近年来加速开展了CBDC研究项目,围绕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动因、基本性质、运行要点等进行深入研究。 周莉萍还表示,各国央行开展CBDC相关研发工作主要动因包括:维护金融稳定、协助货币政策实施、提高国内以及跨境支付效率和支付安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以及应对实物现金逐步减少和支付平台高度发展可能引发的操作风险等。 数字货币发展前路漫漫尽管各国央行加强了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但综合来看,各国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仍旧存在不少分歧和不同做法,例如如何界定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存在哪些分类,数字货币的存在会对现金带来哪些冲击,数字货币是否应当有利息等。另外,国际上对数字货币的收益和风险也存在不同看法。 “2019年以来,约有80%的中央银行正在进行央行数字货币的相关研究或实践工作,全球大约有17个央行开展了零售型数字货币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全球央行开展CBDC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明显提升。”周莉萍表示,大部分国家的CBDC工作仍处于试验和概念验证阶段,极少数国家和地区虽然进行了试点研究,但并没有在短期内推出CBDC的明确计划。 上海证券报告表示,货币本质上属于全社会的一种信用制度安排,从当前各国开展数字货币试点和推出的实践看,数字货币仍有较长道路要走。当前各国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技术层面的,对制度安排思考还未有综合考虑——现有实践主要集中在支付安排方面。而货币制度除了支付结算安排外,更为重要和基础的,还在于货币、信用的创造和管理。另外,也需警惕资本市场上的数字货币概念炒作。 “中央银行不会在未来的数字经济中缺席,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