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最近宣布,它会提供加密数字资产领域的一系列服务,包括基于四种法币交易一些主要的加密数字货币,为加密数字资产提供托管服务,以及提供证券型通证全生命周期服务。这样的一个宣布证明了此前的以乌龙方式的揭示出来的信息(见我的文章“乌龙的信息,真实的趋势”)。这样的举措表明星展银行在加密数字金融领域采取了正确的策略。这同样表明未来的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的融合。
在星展银行计划开展的这些业务当中,交易业务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托管业务是现在的银行业务的领域。这表明星展银行正在进入数字资产交易领域,这个传统上属于证券行业中的领域。非常有意思的是,星展银行为此成立的公司,其中的股权10%的股权为新加坡交易所SGX所拥有。所以在这个新的提供数字资产交易服务的实体当中,现有的银行占据90%的份额,而现有的证券交易所占有10%的份额。这样的一个股权组成表明了一个商业银行是在此方面的领先者。它正在把握未来银行业和证券行业融合的趋势,在未来的加密数字金融生态当中争取占据主导地位。
未来的加密数字金融生态会是以分布式记账技术为底层基础设施。在其之上会使用数字货币。数字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也会在同一个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用户可以使用数字货币进行日常的支付,借贷以及数字资产交易。因此目前分别在银行业和证券行业开展的业务未来会在同一个基础设施之上开展。银行业与证券行业之间的区分就不明显。对于现有的金融机构来说,谁先在这个加密数字金融生态当中占据主导地位,谁就能够保持未来的领先优势。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使用,它的目前的主要的存贷汇业务会受到巨大的挑战。以区块链技术为主的底层市场基础设施直接提供了数字货币的流通机制,数字货币的流通不需要银行之间的清算结算系统来完成。用户的数字货币可以托管在银行的钱包地址,也可以在自己的钱包中管理使用,也可以直接将数字货币直接投资于其它的能够提供固定收益或可变收益的机构的当中。甚至中央银行发行的CBDC也都可以直接发行到用户自己的钱包地址,而不必存在银行托管的地址。银行因此需要在同一个基础设施之上同其它的服务方竞争获取用户的存款。在贷款业务方面,用户可以从个人,私募基金等其它非银行机构获取贷款,甚至可以采用DeFi的方式直接基于自己数字资产抵押来获得贷款。所以在贷款业务当中,银行也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所以对银行来说,在未来的加密数字金融生态当中,它的传统业务会受到巨大的挑战(见我的文章“商业银行,区块链时代的牺牲品”)。但是与此同时,新的金融生态也给银行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它可以进入交易领域,从而开展更多新类型的业务(见我的文章“在数字金融时代,商业银行会是数字资产交易的主要参与方”)。
由于未来的金融业务都是在同一个基础设施之上开展,所以银行业务也不再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它同样也可以开展数字资产的相关业务。在数字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也就是数字资产的生成,流通,托管,交易和结算这些环节,银行都可以提供相关的服务。这实际上就是进入了现在的证券行业的业务领域。银行可以利用它现有的在制度,资金和用户等方面的优势在这些业务领域中建立起自己的优势。银行未来的业务会同现在的业务有显著的不同,但业务的发展空间会是非常巨大的。星展银行显然对这个发展趋势有着明确的判断,所以开始提供加密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的交易服务。
作为新加坡的最大商业银行,星展银行有很多此方面的优势。首先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鼓励加密数字金融发展的国家。它一直鼓励市场在相关的领域进行各种尝试。新加坡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其CBDC的发行。如果它发行自己的CBDC,就会有相应的底层基础设施的支持。现在看来,这个底层基础设施很有可能是基于分布式记账技术。而且大概率事件是,这个底层基础设施不仅支持CBDC的发行,还会支持在其之上生成数字资产。因此就可以实现用数字货币来交易数字资产。星展银行的这个项目目前并没有说它会采用什么样的底层技术,更没有说它的底层技术同新加坡CBDC的底层技术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两者是采用同一个底层技术,那么星展银行的这个业务就会更加顺利地进行。如果两者是基于不同的技术,相信在互操作性方面也一定会有适当的考虑,不会两者完全不兼容。所以星展银行的这个业务在底层系统方面同样会建立在比较坚实的基础之上。
在业务方面,由于新加坡的特殊地位,星展银行一开始也会对多种法币进行非常好的支持。在它现在计划开展的数字货币交易业务中,它就会首先支持新加坡元,美元,日元和港币。 这样的一个对多种法币支持业务模式也是未来加密数字金融生态的一个基本特点。这是因为分布式记账技术的运行一开始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因此它需要支持多种法币在其之上流通使用,支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在其之上开展业务。所以星展银行此方面的特点就非常有利于它在这样的加密数字金融生态当中开展业务。
总之,星展银行目前开展的这个业务非常有利于它把握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资产带来的机会。它采取的策略也是非常可行的。它因此就非常有可能在未来的加密数字金融生态当中继续保持其竞争优势。
温馨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本站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币圈财经官方立场无关。
相关推荐
-
科普 | 让信任最小化——一文回顾密码学货币的来历
在学习密码学货币的过程中,最要紧的事就是理解 设计它们的目的 [1]。 密码朋克自八十年代末以来,一个不断扩大的自由主义科学家、工程师、计算机科学家、哲学家团体,便一直在讨论,如何在一个日益被计算机和互联网掌控的世界中,用密码学来提高隐私性。他们被称为 “密码朋克(Cypherpunk)” [2]。 密码朋克团体从九十年代早期开始形成,一开始只是一个电子邮件列表 [3];在这个电子邮件组中,他们提议和争论哪些系统能够实现他们的目标。这个目标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使用密码学在赛博空间中创造出一种安全的环境,使其中的人能免受政府和企业的监视。 随着讨论和提议的推进,三大主题浮现出来:隐私保护(最初的目标) [4];在这个受保护的赛博空间里需要一种形式的货币 [5];还需要智能合约 [6],让匿名的陌生人无需信任第三方就能在彼此之间执行交易。 密码朋克全部努力的愿望基础,都可以归结为这样一种根本的概念:信任最小化、避免需要信任的第三方 [7] [8]。 密码学货币的先驱在追寻可用于纯粹互联网环境的货币的道路上,有几项成果不得不提。 DigiCash DigiCash [9] 是电子货币方面的最早尝试。它诞生于 1989 年,是围绕交易隐私来设计的。 DigiCash 的创始人是 Dabid Chaum [10],是密码朋克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理念是在公网中使用密码学来保护用户日常交流的隐私。 当时 DigiCash 还被推举加入银行,但随着 1998 年该项目的结束,这种努力也终止了。 DigiCash 的主要缺陷在于会受到金融机构的控制,因为它依赖于对合规的政府货币的锚定来保持数字货币单位的价值;而且,DigiCash 通过一种叫做 blind signature [11] 的技术来保护隐私,但它需要运行在一个中心化控制的服务器上,因此管理这个服务器就变成了一个需要信任的第三方。 HashCash HashCash [12] 则是密码朋克 Adam Back [13] 在 1997 年创造出来的,本意是为了防止滥发邮件。它实际上不是一种货币,也没想要创建一种互联网世界中的货币。 不过,其底层的技术就是强制计算机在执行一个行动前必须做大量的工作,形式是循环计算(computational cycles)。这种叫做 “工作量证明” [14] 的技术后来成了我们今日所知的密码学货币的核心。 BitGold Bit Gold [15] 是 Nick Szabo [16](也是一位密码朋克)发明的;他在 1998 年发明了这个概念,又在 2005 年详细说明了其内涵。Bit Gold 是独立密码学货币的第一个模型,它将两种理念结合了起来:使用点对点网络来维护一个分布式的账本 [17];基于计算难题的工作量证明。 Nick Szabo 提供了这个系统运作的细节,还专门模仿了黄金,以黄金在现实世界中的生产、稀缺性和价值来指引这种货币的运作。这也就是它的名字的由来。 Bit Gold 包含了工作量证明机制,让参与者能够(用成本的方式)证明自己创造出来、纯粹用作数字形式的货币的东西,是有价值的。而且,它也需要工作量证明来形成一种分布式的时间戳,并使用节点网络来维护一套账户和 Bit Gold 余额的账本;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一套产权系统 [18],让用户能持有、跟踪和转移他们的货币。 Bit Gold 的另一个创举是使用前一个工作量证明的结果作为谜题,参与下一波 Bit Gold 的生产。这种设计使得系统的运作最终会形成一串已解决的谜题的链条,非常相似于今天我们在密码学货币行业里说的 “区块链”。 这个链条也是参与者检验他们买到、收到的货币是不是*****的最简单的方法。 Bit Gold 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不仅使用工作量证明作为价值的基础元素,还使用一个 “Bit Gold market” 来形成此类不均一的证明(irregular proofs)的价格,所以,价值不等的证明可以搭配组合成通用的单位(generic bundles),让这种数字商品更加标准化和可互换。 就像现实世界中的金锭,基于这些搭配而成的通用单位,一个 token 的系统建立了起来,这种资产也变得可分割、可转让,也更适合在数字经济体中使用。 点对点网络的共识机制防止了串谋攻击和双重花费(double spend),只要系统中腐化的节点不超过 33%,就能保证安全性。这在计算机科学里面叫做 “拜占庭容错” [19]。 拜占庭容错问题是说,如果 33% 的节点运营者都同意攻击网络,比如一起重组交易的历史,他们就可以这样做,因为在一个完全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系统中,没有办法能阻止和控制这样的活动。(译者注:这里解释得太粗糙了。) 虽然 Bit Gold 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提议,但它也…
-
公有链PK联盟链,Token是否不可或缺?
来源:链新(ID:ChinaBlockchainNews)原创 作者:冯铭 日前,中信集团原监事长、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在“2020凤凰网财经峰会”上表示,要警惕科技金融旗号下形成新的泡沫,造成新的黑天鹅、灰犀牛。大数据的应用、智能化、数据、区块链、电子货币等等,中国的事就怕一哄而上。“我也接触过搞区块链的公司,我认为要么是傻子,要么是骗子。这些公司实际上是在盲目地逐利。” “行业的规范恐怕需要技术和监管的规范配合实现,这需要时间。目前区块链还处在探索商业模式的阶段,信息革命后诞生的新领域发展早期在商业模式探索阶段也都乱象丛生。我们认为,还是需要从实际应用价值上去探索和分析,不能一概论之。”Quarkchain联合创始人兼CMO向亚贞向《链新》表示。 公有链PK联盟链 曾几何时,以太坊、EOS等明星公链项目火爆一时。然而,发展至今,这些老牌公链在技术上几乎没有重大突破,在应用落地上也无重大进展。虽然,利用发行区块链公链名义造就的泡沫和骗局仍然很多。但相比之下,联盟链凭借更为“靠谱”的商业模式异军突起,获得了诸多传统行业和机构的青睐。 “区块链的原始基因是公有链,但公有链仅是在思想逻辑层面看上去很美,在落地应用层面就比较难堪重任,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不仅是经济命题,还有监管命题。”区块链创业者曾维墨向《链新》表示。 曾维墨认为,当前区块链整个业态发展仍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从商业角度看盈利模式都不太明显,除了发币或提供一些相关的技术服务外,仍未发掘出较大的盈利想象空间。“因为讲究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从底层的商业逻辑上和中心化的互联网还是不太一样,很难继续沿用互联网思维做区块链的事,当然这些年很多人是这么干了,就是‘借去中心化之名,干强中心化的事’比如CeFi交易所。公有链比较适合一些不太苛求时效性和安全性的场景,比如纯公益类项目。” “公链一直以来都是区块链行业的主要战场,以ETH2.0为代表的新一代公链在今年逐步带动基础设施升级,DeFi等新的商业生态在此带动下快速发展,成为行业新风口。如果未来ETH2.0能够成功实现分片技术的采用、共识机制的转变、预言机的升级等一系列迭代,则有望大幅度提升公链性能,进而构建新一代区块链网络,为各类新应用提供有力的底层支撑。”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于佳宁向《链新》表示。 于佳宁认为,联盟链、公有链这两种基础设施提供方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关键要看产业场景的实际需求和所在地的政策要求。适合公链的场景就用公链,适合联盟链的就用联盟链。 “未来将是数字资产大爆炸的时代,一方面货币、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通过‘上链’ 实现资产数字化;另一方面,大数据和数字化作品等也将基于区块链实现数字资产化。在这个过程中,公有链在全球范围内助推互联网和全球金融体系的一次大升级,形成惠及全球的价值互联网和普惠数字金融。” 各有用武之地 “联盟链和公链对价值的捕获能力是不同的。”向亚贞向《链新》表示。 向亚贞认为,联盟链需要和行业本身的盈利点结合,是为了某个地区、某个行业而做,是一种过渡型的技术。“比如说用于农产品溯源的联盟链,链上记录了不可篡改的产地信息和加工信息,最终使得用户相信产地信息是可靠的,从而更愿意购买。其产生的价值在于著名商品的品牌溢价。” 相比之下,公链自己直接可以捕获价值,依靠提供更加广泛的系统性的服务,在商业领域不断深入,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而不是单个领域,这才是公链的价值所在。以以太坊为例,随着链上应用越来越多,ETH的使用场景和用户也会越来越多,价值也就越来越大。 向亚贞认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市场规模和人口规模,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比较大、人口比较多,但是原本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金融配套服务不健全,区块链技术需要先行满足于基础服务和监管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更倾向于可控的联盟链。“但是,对于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监管也更加完善的地区,技术创新就不能仅限于其国内的狭窄市场,而是必须利用全球的技术与市场,使用公链可以更好地实现。” “公有链是非授权链,主要面向消费者,不需要授权,可以自由进出;联盟链是授权链,主要面向机构,这两种技术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运通链达金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数字金融协会金融科技专委会主任邹均向《链新》表示。 邹均认为,“公有链比较合适和民生相关的场景,比如零售、文旅类项目。联盟链比较合适政务,金融方面相关的应用,比如政府里面有不同的职能部门,联盟链可以比较清晰地界定权责利,而另一方面在涉及多方主体的金融交易场景,联盟链也是一个很适合的记账和交易技术。” 于佳宁认为,在应用落地层面,联盟链作为支持分布式商业的基础组件,能满足分布式商业中的多方对等合作与合规有序发展要求。例如,联盟链会更适合组织机构间的交易和结算,类似于银行间的转账、支付,通过采用联盟链的形式,就…
-
区块链第一股和第二股为何“同股不同命”?
来源:链新(ID:ChinaBlockchainNews) 作者:陈刚 编辑:尹岳 11月16日,嘉楠科技(CAN.US)迎来久违的大涨,当日盘中一度上涨40%,收涨23.68%。不过把时间拉长来看,这只即将届满一周年的“区块链第一股”,股价表现十分惨淡:上市首日即破发,随后腰斩再腰斩,近一年累计下跌63%,区间最大跌幅超86%。 相比之下,同属加密货币矿机厂商、产品的市场表现甚至不如嘉楠科技的亿邦国际(EBON.US),上市后却是另一番光景。今年6月登陆纳斯达克的亿邦国际,不到3个月一度上涨1.9倍,近两月股价虽有调整,但仍较5.23美元的发行价高出44%。 两大矿机厂商“同股不同命”,背后发生了什么? 嘉楠的内忧外患 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二大矿机生产商,嘉楠科技的资本市场之旅却是难上加难。公司4年4次闯关资本市场,在A股、新三板、港股连连折戟,2019年11月21日终于圆梦纳斯达克。但本次IPO也不顺利,先是上市前夕主承销商瑞信突然退出,再是募资额缩水再缩水,胃口从4亿美元缩小至1亿美元,最终却只募得0.9亿美元。 一级市场的信心不足直接传导至二级市场。嘉楠科技上市首日虽一度冲高至13美元,但收盘未逃脱破发的厄运。谁知,首日表现竟成公司的高光时刻,此后股价不到3个月即腰斩。今年2月12日强劲反弹了82.73%,随后就连续陷入做空机构狙击、投资者维权等风波。 2月20日,Marcus Aurelius Value在做空报告中指控嘉楠科技存在隐瞒关联交易、客户和经销商问题频发、商业模式无法持续等问题。同时,洛杉矶一家律所称,嘉楠科技违反证券法,正代表投资人进行调查索赔。 “嘉楠科技有1.57亿股流通股,目前(5月中旬)的股价为5.5美元,使得其市值达到了惊人的8亿美元以上。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荒谬的市值,我们预测其下跌幅度为80%-90%,至每股不到1美元。”White Diamond Research在5月14日的做空报告中表示,这是嘉楠科技第二次遭遇做空。 随后公司股价应声下跌,1个半月后触及1.76美元的历史最低点,彼时较发行价已经缩水80%。此后,股价在3美元以下徘徊3个多月。 “嘉楠股价低迷的原因,首先是高管解锁带来的压力,特别是7月份发生两地权力斗争,影响二级市场信心。”有矿圈业内人士向《链新》表示。 7月初,杭州嘉楠耘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杭州嘉楠”)董监高变更,孔剑平、孙奇峰、李佳轩3位原董事退出,监事屠松华被替换。同时,创始人张楠赓率北京员工赴杭州取走公司公章与营业执照,并罢免了多名管理人员,而杭州公司员工以失窃报警。 这场“宫斗”最终以杭州团队平稳退出而告终。8月3日,嘉楠科技公告,孔剑平、孙奇锋2名董事及3名独董的任期届满后不再寻求任命,也不参与公司董事会的选举。 AI业务不受待见 随着管理层内斗告一段落,嘉楠科技的运营状况迎来好转。公司于8月21日披露的半年报显示,营收从一季度的6830万元增至二季度的1.78亿元,毛利润从240万元增至4330万元,调整后净亏损从3820万元缩小至1600万元。当然,这背后离不开比特币的功劳,整个二季度比特币价格上涨超40%。 尽管如此,嘉楠科技的股价仍是跌跌不休,一季度跌50.16%,二季度跌37.5%。 进入三季度,嘉楠科技连续发布A1166Pro、A1246两款新机型,均采用三星8nm芯片。因受困于芯片产能,两款机型都暂时无法现货交付,只能销售期货。“台积电没有产能给它,只有三星的一点产能。嘉楠财报里也提到用中芯国际的,但中芯国际N+1、N+2的良率是最大问题,没法量产。”知情人士告诉《链新》。由此看来,嘉楠科技要想重回矿机第一梯队,恐怕尚需时日。 “众所周知,矿机是靠天吃饭的行业,币价好的时候可以很风光,一旦币价下跌,公司亏损可能会扩大。”一位专注于科技领域的私募基金经理向《链新》表示。 嘉楠科技也在开拓新赛道。半年报显示,公司AI业务已迎来商业化落地,相关产品用于社交安全距离检测、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工厂智能抄表、STEAM教育、智慧政务等领域。但上述私募人士对此并不乐观,“这个领域竞争更加激烈,资本实力、技术储备更强的寒武纪(688256.SH)、商汤这些都还在亏损,嘉楠转型AI谈何容易”。 White Diamond Research更是在其做空报告中毫不留情地称:嘉楠正试图转型到AI芯片业务,但失败了,“而且可能永远不会成功”。称其AI芯片一直无法与英伟达(NVDA)、AMD等领军企业竞争。 从收入结构看,矿机业务仍是嘉楠科技的绝对核心,2019年其AI产品收入只有260万元,仅占总营收的0.2%。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随着比特币大涨、新矿机出炉、团队统一,加上外部竞争对手各有掣肘,嘉楠科技可谓迎来天时、地利、人和。其董事长张楠赓也表示,由于市场需求强劲,…
-
谷燕西: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提供了开展银行业务的新方式
原标题:《不需要银行的银行业务》 在互联网时期,比尔盖茨有一句流传非常广的名言。大意就是我们会继续需要银行业务,但是未必是通过银行来做银行业务。互联网时期的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发展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他这个观点。由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交流的极大的方便,人们越来越少的利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银行业务。这具体表现在人们对银行物理网点需求的减少。越来越多的银行业务是通过网站和APP来进行。但这样的影响而只是影响了银行业务的开展方式,这些业务还是通过银行来进行。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却导致越来越多的银行业务通过银行以外的机构来完成。这就形成了同银行的直接的竞争关系。此前只能通过银行来开展的存贷汇业务,现在可以通过非银行机构来进行。 互联网只是带来信息交流的方便,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的出现正在带来价值交换的便利。互联网对银行的影响在于效率的提高和服务的便捷,而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却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开展银行业务的方式。银行的存贷汇业务完全可以在另外一个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之上,以更加灵活高效和多样化的方式开展。这就会从根本上改变现有银行业的基础,主流的银行机构因此会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挑战。这样的一个改变的进程目前正在通过区块链和数字稳定币的应用推广而开展起来。 目前的加密数字金融的起源是从比特币开始。比特币设计的初衷就是提供一个点对点之间直接进行支付的电子现金。与比特币同时问世的还有支持它运行的底层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和加密数字货币发展到今天,出现了更多种类的区块链底层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在这些底层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各种品牌的基于法币的数字稳定币开始出现,如USDC和PAX。在过去的几年中,这样的数字稳定币发行量的持续增长已经表明了市场对这样的稳定币的强烈的需求。 在2020年,美国银行业的货币监理署明确表明联邦银行可以向数字稳定币的发行方提供储备的托管服务。这在合规方面澄清了金融监管的立场,因此美国银行就可以无顾虑地为数字稳定币的发行方提供包括托管在内的各种金融服务。 这样的市场发展以及监管的明确的态度因此会进一步鼓励数字稳定币的发展。在这个领域中,目前市场中正在产生一些跳跃性的发展。第一, Diem(前Libra)预期最早在2021年1月就会推出基于美元的数字稳定币。它现在只是在等待瑞士FINMA的批准。这个稳定币是在Libra区块链之上运行。从技术上来说,它可以触及到全球范围的所有用户。第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3亿用户的PayPal开始向其用户提供加密数字货币的买卖支付服务。在这个方面同它合作的公司是Pax。Pax是当前数字美元稳定币的一个主要的发行方。所以PayPal在此方面的发展趋势很有可能是基于数字美元稳定币提供支付服务。第三,最近Visa宣布它会向全球范围内的6,000万家商家提供支持使用USDC的信用卡。这个信用卡的持有者可以基于其USDC的余额进行支付。 USDC数字美元稳定币是在区块链支持的基础上运行的。所以美元正在以数字化的形式在银行体系之外的底层基础设施之上开始在市场中流通使用。而这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银行业务。 美元会从银行体系中以加密数字化的方式流出,在各种区块链上以不同的品牌来运行。银行中的存款的减少直接影响它的贷款业务。在互联网时期,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采用类似的方式将存款从银行体系中转到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但是在互联网时期,第三方支付机构依然使用银行提供的清算和结算系统。 在区块链时代,数字美元稳定币的流通完全不是在银行的清算结算体系之上。银行在此方面提供的服务就不再是必须的了。基于数字美元稳定币的借贷业务自然也是在区块链之上进行。因此数字美元稳定币的发展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开展存贷汇业务的方式。数字美元稳定币的发行量越多,在其之上的存贷汇业务就越多,市场对银行在此方面的服务自然也会减少。但在这方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样的存贷汇的业务的变化并不完全是相应的银行业务的损失。由于区块链技术和数字稳定币的特点,它能服务到现有的银行体系无法提供服务的领域。因此它也是在增加存贷汇业务的市场总量。 加密数字金融的发展同互联网时期发展的一个关键的差别是监管因素。由于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是价值的交换,因此此方面的监管因素的影响就更强。监管的立场直接影响此方面的进展。在目前的美国市场,监管的立场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这样的改变正在直接推动加密数字金融的发展。 正在担任美国货币监理署(OCC)代理署长的 Brian Brooks此前是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的首席法务官。他在对待加密数字金融的发展方面持有非常前沿的观点。在这个方面,他喜欢使用的一个比喻就是把银行同邮局相类比。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之间的通信只能通过邮局来完成。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后,通讯方式更加高效和低成本,通讯内容和形式也更加多种多样。因此邮局提供的通讯服务功…
-
复杂美创始人吴思进:区块链的未来将是“万物互联+万链互联”
12月5日至6日,“相信未来–2020世界区块链大会·武汉”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大会由币圈财经主办,并得到了武汉市政府、江汉区政府、武汉市经信局、中国信通院等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 在6日下午的“大武汉、大机遇—武汉区块链场景对接大会”上,复杂美科技创始人吴思进发表了题为“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演讲。他表示,Chain33区块链底层拥有高效、稳定、安全、跨链、简单、成本低、隐私保护、灵活和大容量等特点。他列举了区块链在疫情防控、物资发放、身份信息、信息共享、电子信用凭证、仓单质押、物物交换、渔业产品预售、花椒平台白条、蔬菜交易平台白条、海产品消费白条、加油站融资、社会治理等诸多领域的实际应用。他认为,区块链的未来将是“万物互联+万链互联”,行业链和政务链通过跨链进行连接,行业链是由餐饮平行链、旅游平行链、机械制造业等行业平行链构成,政务链是由统计局平行链、教育局平行链、公安局平行链等政务平行链构成。 以下为币圈财经整理的演讲全文: 我们复杂美在创业公司里面知识产权是最多的。我们的区块链也在今年被列入了新基建,所以我们今年在工信部的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中标第一名,应该说也是非常不容易。我们的这个区块链架构,就是吸取了全世界的区块链技术,比如比特币和以太坊,同时在跟央行探讨的时候受到了启发,因为央行的架构就是一个体系,所有其他银行围绕央行来实行跨链的清算。跨链可以进行不同部门的转帐,我们把它叫平行链,数据可以自己独立保管,但是它的哈希值是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也是在平行链上做的,把运算逻辑,智能合约放在上面不会影响安全,因此即使智能合约存在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央行的主链。对于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来说,使用区块链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再有就是隐私保护,现在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大的平台都拥有很多数据,它们可以用数据赚钱。但是我去宁波的时候他们对这方面反应非常强烈,他们为什么不想上互联网,不想上区块链,不想把自己的数据进行分享。我们还碰到很多跟巨头有投资关系的企业也觉得自己的数据要有隐私。数据一方面是要中心化,一方面是要去中心化,这个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相对的,所有的东西中心化,那这个风险也很大,但是去中心化的数据是可信,可以共享的。那么这样的架构就比较好,比如说最近有一个官司说公安局打官司,公安局把开放的数据拿出来,拿数据的人被判刑了,因为他侵犯了隐私。所以区块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保护隐私,然后授权分享数据,而且使用区块链他来保管数据的一个好处就是会产生激励利。如果数据全部放在中心去,是没有办法获得激励的。此外去中心化的数据也是不可篡改的,相关部门来调用的时候可以随时用,这样项目的落地就会很快。因此我们现在的架构在江苏等好几个城市也有采用。 区块链一定是要开源的,很多大公司没有对自己的区块链进行开源,他们有他们的想法,但是我们公司认为应该开源会让更多的公司来共享开发软件。我们知道现在开发软件的成本非常高,像我们这种公司不到200人,已经花了7年时间,近2亿的资本开发这个系统,但是还是愿意把它开源出来。区块链开源共享,可以和更多的软件公司和合作方合作,这样的话成本最低。比如说存储方面,存储系统要求性能非常高,你就可以自己先去做,做了以后跟别的模块进行编译就可以。 我们和国家做了一个项目:我们有很多数据比如这次武汉量体温数据,疫情数据,每个医院,每个社区有登记,数据上链以后是不可篡改,同时这个数据可以给专家看,专家看了以后会再出决策给领导看。专家会把他的诊断上链,领导看了上链的数据必须做出决断,如果不决断就会延误时机。用了区块链,你的责任很大,另外你可以免责,你有没有作为,判断是否正确等整个过程都可以非常清楚。 通过主链和平行链的方式,共享主链把各个部门全都串连进去,每个部门同时又可以相对独立,而且连载成本会很低,一个节点可以放100个平行链,而做平行链的成本可能100块钱就够了。 举个物资分配的例子,当时红十字会物资分配的时候哪家医院有口罩我们不清楚,实际上通过分配好通证,然后配送站这7千个口罩,每家医院要领多少口罩拿通证来领就行,这样真个分配过程就会非常明确。通证是可以追溯的,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所以这个系统就很简单,同时还它解决了大问题。 区块链还可以确认身份,在年初一的时候跟我们工作人员说要救助武汉,跟武汉的医院打电话,发现每次打电话接的人都是同一个人,我们想捐口罩的时候发现这些物资到底是真的假的也不清楚,最后就只捐了点钱。再比如,疫情期间入汉的护士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也不知道。进行链上登记就会使整个确认过程变的很简单,比如有病人心脏病突发,如果可以有证明验证护士身份,那么他就可以马上进行救助。 再有就是进行数据共享,我在武汉的一个同事说医院已经有新冠肺炎,但是小区居民提前不知道,结果整个小区居民没有准备就被隔…
-
禁令解除6个月,大多数印度投资者“仍然找不到进入加密市场的捷径”
印度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DCX的一项全面调查发现,大多数印度投资者找不到使用加密资产的“捷径”。尽管在今年早些时候,印度撤销了针对金融机构为数字资产企业提供服务的禁令。 CoinDCX交易所的调查结果显示,56%的40岁以下受访者声称他们仍然“找不到进入加密市场的捷径”。60%年收益少于50万印度卢比(6700美元)的受访者也持相同看法。 大部分印度人还认为缺乏“法律和监管明确性”是进入加密领域的最大障碍,22%的40岁或以上的受访者、32%的大学生和23%的房地产投资者都持这种观点。 20岁到30岁之间的大学毕业生和受访者认为“知识和教育”是加密货币采用面临的最大挑战。 为了此次调查,CoinDCX询问了11300多位数字资产领域的参与者,其中包括该交易所自己的3512名客户。 印度加密货币采用面临的挑战:CoinDCX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印度40%的加密货币投资者来自IT、金融或教育三大专业背景之一。 12%从事银行工作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持有加密资产,22%的受访者认为,虚拟货币是一种强大的另类投资选择,这表明加密货币在印度可能是一个增长领域。 将近三分之二加密货币投资者都有工资,其中12%是自由职业者,而学生只占8%。尽管持有加密货币的学生人数少,但87%的加密货币持有者至少都是大学毕业。 有趣的是,除了声称加密货币“效用为零”的不到5%的退休、失业人员或家庭主妇,很少有受访者愿意完全放弃加密资产。其中大学毕业生只占1%以下。 2018年7月,印度储备银行颁布了一项禁令,禁止银行为处理加密资产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今年5月,印度最高法院取消了此项禁令。 尽管许多加密货币公司继续抱怨银行不情愿和他们合作,自第一季度以来,印度虚拟货币领域已经得到很大扩展。印度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点对点比特币交易市场,印度当地交易所Zebpay透露了其推出非同质化代币市场的计划,并且币安为去中心化金融项目启动了一个当地加速器项目。 Cointelegraph中文作为区块链新闻资讯平台,所提供的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ointelegraph中文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Cointelegraph中文相关工作人员。 文章来源:禁令解除6个月,大多数印度投资者“仍然找不到进入加密市场的捷径”
-
技术 | 链上账本数据写入慢?试试LSM
导 读 首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区块链的账本数据存储格式主要是什么类型的? 相信聪明的你一定知道是Key-Value类型存储。 下一个问题,这些Key-Value数据在底层数据库如何高效组织? 答案就是我们本期介绍的内容:LSM[1]。 LSM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持久化Key-Value存储方案,如LevelDB, RocksDB, Cassandra等数据库均采用LSM作为其底层存储引擎。 据公开数据调研,LSM是当前市面上写密集应用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区块链领域被应用最多的一种存储模式,今天我们将对LSM基本概念和性能进行介绍和分析。 LSM-Tree背景:追本溯源 LSM-Tree的设计思想来自于一个计算机领域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存储介质的顺序操作效率远高于随机操作。 如图1所示,对磁盘的顺序操作甚至可以快过对内存的随机操作,而对同一类磁盘,其顺序操作的速度比随机操作高出三个数量级以上[2],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非常直观的结论:应当充分利用顺序读写而尽可能避免随机读写。 Figure 1 Random access vs. Sequential access 考虑到这一点,如果我们想尽可能提高写操作的吞吐量,那么最好的方法一定是不断地将数据追加到文件末尾,该方法可将写入吞吐量提高至磁盘的理论水平,然而也有显而易见的弊端,即读效率极低(这也是许多数据库避免数据意外丢失的手段,因通常不需要对其进行读取,称为Journaling或WAL),我们称这种数据更新是非原地的(Out-of-place),与之相对的是原地更新(In-place)。 为了提高读取效率,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增加索引信息,如B+树, ISAM等,对这类数据结构进行数据(或索引)的更新是原地进行的,这将不可避免地引入随机IO。 LSM-Tree与传统多叉树的数据组织形式完全不同,可以认为LSM-Tree是完全以磁盘为中心(Disk-Centric)的一种数据结构,其只需要少量的内存来提升效率,而可以尽可能地通过上文提到的Journaling方式来提高写入吞吐量。当然,其读取效率会稍逊于B+树。 LSM-Tree数据结构:抽丝剥茧 图2展示了LSM-Tree的理论模型(a)和一种实现方式(b)[3]。LSM-Tree是一种层级的数据结构,包含一层空间占用较小的内存结构以及多层磁盘结构,每一层磁盘结构的空间上限呈指数增长,如在LevelDB中该系数默认为10。 Figure 2 LSM与其LevelDB实现 对于LSM-Tree的数据插入或更新,首先会被缓存在内存中,这部分数据往往由一颗排序树进行组织。 当缓存达到预设上限,则会将内存中的数据以有序的方式写入磁盘(即L0层),我们称这样的有序列为一个Sorted Run,简称为Run。 随着写入操作的不断进行,L0层会堆积越来越多的Run,且显然不同的Run之前可能存在重叠部分(如Run-1的数据范围是a-c,Run-2的数据范围是b-d),此时进行某一条数据的查询将无法准确判断该数据存在于哪个Run中,因此最坏情况下需要进行等同于L0层Run数量的I/O。 为了解决该问题,当某一层的Run数目或大小到达某一阈值后,LSM-Tree会进行后台的归并排序,并将排序结果输出至下一层,我们将一次归并排序称为Compaction。如同B+树的分裂一样,Compaction是LSM-Tree维持相对稳定读写效率的核心机制,我们将会在下文详细介绍两种不同的Compaction策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从内存到磁盘的写入,还是磁盘中不断进行的Compaction,都是对磁盘的顺序I/O,这就是LSM拥有更高写入吞吐量的原因。 Leveling vs. Tiering:一读一写,不分伯仲 LSM-Tree的Compaction策略可以分为Leveling和Tiering两种,前者被LevelDB,RocksDB等采用,后者被Cassandra等采用,称采用Leveling策略的的LSM-Tree为Leveled LSM-Tree,采用Tiering的LSM-Tree为Tiered LSM-Tree,如图3所示[4]。 Figure 3 两种Compaction策略对比 ▲ Leveling 简而言之,Tiering是写友好型的策略,而Leveling是读友好型的策略。在Leveling中,除了L0的每一层最多只能有一个Run(Run为一组有序且不重叠的序列,可以考虑LevelDB中除了L0每一层中的SSTable都是有序且互相不重叠的,统称这些SSTable为一个Run),如图3右侧所示,当在L0插入13时,触发了L0层的Compaction,此时会对Run-L0与下层Run-L1进行一次归并排序,归并结果写入L1,此时又触发了…
-
2020年的感恩节,加密行业应该感谢谁?
虽然在感恩节当天加密行业等来的是超过3000美元的大跌,但是回收2020年已经过去的11个月,加密行业仍然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从比特币减半到DeFi,从PayPal到MicroStrategy,这些都对今年加密市场的崛起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