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美联储仅储备了430多亿美元的外币;那么到底是什么阻止了它将比特币加入储备名单呢?

比特币常常被称作是数字黄金、价值存储等。事实上,如果将其市值与法定货币的M0货币供应量相比,那么它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六大“货币”。
当然,与世界储备货币美元相比,比特币仍然是小巫见大巫。按照目前约2500亿美元的市值计算,比特币也只占18.87万亿美元流通供应量的一小部分。然而,考虑到比特币的市值在过去4年里翻了20倍,在过去7年里翻了100倍,可以想象有一天它将与美元相媲美,而且这也不是不现实的预测。
美联储当然知道比特币,其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还曾将比特币描述为“像黄金一样的投机价值存储”,但“几乎没有人用它来支付”。
鉴于美联储仅储备了430多亿美元的外币,那么到底是什么阻止了它将比特币加入这一名单呢?以下是一些原因。

适得其反
首先,比特币要想被美联储认为关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Simplex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Nimrod Lehavi认为,比特币很可能还不在美联储的雷达上。“在美联储开始考虑购买和持有比特币之前,需要有更多的上市公司购买加密货币,”他告诉Decrypt。“在比特币开始在交易量上与美元大致持平之前,美联储不太可能将其视为一种威胁。”
因为比特币的价格主要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所驱动的,所以一旦美联储购入比特币,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就很可能会抓住机会,并开始囤积比特币。这反过来就可能导致卖方急剧短缺,供应严重下滑,并且也有可能推高对剩下其他加密货币的需求。
而后,根据市场反应,这也会推动自由流通的比特币价格上涨,而其流通市值也将匹配甚至超过美联储干预前的价值。这与美联储希望实现的恰恰相反。
eToro市场分析师Simon Peters告诉Decrypt:“如果美联储要购买比特币,可能会宣传错误的信息,因为这种资产是为了挑战政府和中心化控制的全球货币而创造的。”
美联储可能想买入比特币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获得它认为的世界下一个储备货币的多数控制权,第二个则是推动其价值的下跌,以维持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正如我们很快就会看到的那样,如果美联储为了这两个目的中的任何一个而购买比特币,都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而且更有可能被证明是适得其反的。
为了让自己控制比特币作为储备货币,美联储就需要获得并控制大部分比特币的发行和流动。然而,美联储很可能会与其他几个国家的央行展开竞争,因为这将有力地表明美联储认为比特币是一种强大的资产。届时,根据其他国家的意愿和购买力,美联储最终可能会处于下风。
尽管如此,美联储可能还是要尽快采取行动。2020年10月,在伊朗合法注册的加密货币矿工被要求向伊朗央行(CBI)出售其加密货币——可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后,伊朗可能正在寻求将比特币和潜在其他加密货币注入其储备资产。

储备状态
根据最新的官方报告,美国的储备由价值13961亿美元的资产组成,其中最大的一块(517亿美元)是作为特别提款权(补充外汇资产)持有的,而第二大块(430亿美元)是作为外币持有的,主要为人民币(CNY)、欧元(EUR)和英镑(GBP)。
即使美国将其储备中的所有资产转换为比特币,它仍然控制不到流通中的比特币的一半。或者更现实的是,如果美联储将比特币作为其最大的储备(取代特别提款权),它将只持有比特币流通供应量的17.6%,而这种量级是无法对其他国家、企业或个人如何使用加密货币产生重大影响的。
鉴于比特币挖矿在美国基本上属于免费,而且没有既定管道将新挖出的比特币以优惠的价格直接输入美联储金库,那么美联储就很可能被迫从公共交易所或场外交易平台以市场价格购入比特币。此外,由于无法确保优先获得比特币,美联储可能会发现,在不推高外部对这种加密货币的需求的情况下,很难获得大量比特币——这将进一步削弱美联储建立比特币储备的努力。
完全控制比特币是不可行的
虽然从技术上来说,在公开交易平台和场外交易(OTC)平台上购买部分甚至大部分出售的比特币可能是可行的,但除了对加密货币的近乎完全控制之外,美国不太可能得到满足,也就是说,美国需要购买现有所有比特币的大部分,并在新的比特币被铸造时保持这种控制。
然而,这可能是一个不可行的挑战,因为很大一部分比特币会由于各种原因而被锁定,而且可能永远不会在公共平台上交易或出售。
举例来说,大约370万比特币可能会不可挽回地丢失,而另外未知数量的比特币则会使用不同的时间锁智能合约基元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被锁定——该基元可以用来限制在特定日期之前获得比特币。
虽然美联储可能会购买一大批到达开放交易平台的币种,但来自其他国家、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激烈竞争也会使美联储无法实现多数控制权–尤其是考虑到目前,几乎三分之二的比特币挖矿是在中国的。
比特币标准
假设比特币在通过美联储购买后仍旧维持市值的情况下,美联储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建立起可观的比特币储备——因为截至2020年,美联储的年度运营预算只有47.7亿美元。
Simon Kim,Hashed的CEO说:“对美联储来说,承认比特币是美联储扩张性政策的最终解决方案并不容易。美联储要做的是向市场过度供应美元,并抬高美元的价值。”
要想潜在地加快这一进程,有以下俩种方式。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是大幅增加美联储的支出,提高从公开和私人市场购买比特币的速度。而第二个方法则是设定并执行美元兑BTC的固定汇率;甚至还可以禁止拥有超过固定数量的比特币,就像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大萧条期间签署的6102号行政命令那样,禁止囤积黄金。
然而,这可能会导致黑市汇率的形成,类似于委内瑞拉和伊朗由于资本管制而出现的黑市汇率,此外,这也可能意味着对美元的信心缺乏,从而进一步推动囤积比特币的动机发展。
原文作者:Daniel Phillips
原文链接:https://decrypt.co/48718/what-stops-the-fed-from-buying-up-bitcoin
文章来源:是什么阻止了美联储购买比特币?
溫馨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資訊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資暗示,本站所有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幣圈財經官方立場無關。
相关推荐
-
证券日报:我国多地积极探索区块链电子票据,海南、深圳样本将提供成熟经验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志伟 见习记者 张博 区块链电子票据拥有防篡改、可追溯等优势,能实现票据从开具到报销的全流程可信。目前,海南、深圳、北京、昆明等省市均在积极探索当中,在多个场景均有试点及落地应用。 7月5日以来,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三批制度创新案例集中发布,链上化、一体化、智能化财政电子票据“区块链”管理上的创新引起业内关注,其中海南省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应用管理平台在半年的时间里已累计开票超1900万张,涉及金额超310亿元。此外,《中国区块链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发布的“区块链电子发票”案例数据显示,于2018年建立的深圳市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目前累计开票超5000万张,开票金额超650亿元。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海南、深圳在区块链电子票据上的先行改革已卓有成效,海南、深圳可作为改革样本为其他地方提供成熟经验。 海南开具区块链票据达1919万张海南积极探索把区块链应用融入财政电子票据管理中,着力在全国率先打造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应用管理平台。《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该平台于今年1月份正式上线,从上线至6月30日,平台共开具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1919万张,涉及金额312亿元。 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会长郑定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应用管理平台依托区块链将票务相关职能部门连接上“链”,打破了上下游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了票据业务“链上流转、自动核验”的功能。既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也提升了民众办理票据业务的服务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省市不同,海南在区块链财政电子发票上有诸多创新举措,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全国首创:一是全国首创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制度;二是全国首创区块链协同办公新机制,真正打通各个业务部门的开票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和应用对接;三是全国首创打造“链上办”的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服务系统。 目前,海南已实现了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全票种、全单位、全行业、全领域覆盖,省本级、20个市县、所有乡镇均上线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全省共上线2795家单位,涵盖法院、不动产、医院、学校、银行等14个部门的民生领域。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海南深入贯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充分发挥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与省委、省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部署,加快推进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先行先试改革。总体来看,海南在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上的改革与创新已颇有成效。 “海南作为自由贸易港,对外贸易是支柱产业,简化、优化相关票据的流转和管理,对于助力其主业将有明显意义。”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票据的生命周期管理涉及诸多参与方,包括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区块链支撑的账本+管理体系,有利于多个参与方方便快捷地接入,以可信的方式共享信息,支持票据的有序流转,同时增大票据伪造、不规范开具的难度。 郑定向认为,海南财政电子票据“区块链”管理上的创新,一方面规范了区块链技术在财政票务领域的应用管理标准,另一方面也为区块链电子票据应用在全国范围内的财政全面应用提供了成功的试行经验。 区块链电子票据距大规模应用存在距离除海南外,深圳在探索区块链电子票据领域的省市中也较为突出。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目前累计开票超5000万张,日均开票超12万张,累计开票金额超650亿元,已覆盖批发零售、酒店餐饮、港口交通、房地产、互联网、医疗等百余行业。 今年4月份,由深圳市税务局主导推进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发票应用推荐规程》国际标准正式经IEEE-SA确认发布,成为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应用的国际标准,再一次彰显深圳在区块链电子票据领域的创新。 此外,北京、昆明、广州等地方同样在推进区块链电子票据改革,去年3月份,北京首张区块链电子普通发票在汉威国际广场停车场开出;同年4月份,云南省首张轨道交通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昆明地铁开出。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区块链电子票据在技术上较为成熟且拥有诸多优势,区块链电子票据将会是未来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区块链电子票据发展迅速,海南、深圳也将起到良好的参考范本和积极的示范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席秘书长陈晓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结合区块链技术的防篡改与可追溯性,‘区块链+票据’可以实现规避假发票,完善发票监管流程等功能,让涉费信息更加安全,帮助税务机关做到无界、跨界监控,并实现税收业务高效治理。” “现阶段,虽然区块链电子票据的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可能由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存储占据空间较大、对算力消耗也较大等原因,其发展未到普遍性的大规模应用阶段。”郑定向认为。 北京计算机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秘书长王娟对记者表示,“区块链电子票据重要的是打通数据应用的全流程,把区块链作为数据库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很多地方都在谈区块链…
-
嘉楠Q3财报:预售金额近3亿 或进入数字货币行业 股价两月涨200%
吴说区块链获悉,30日嘉楠发布了最新的第三季度财报。虽然数据不如二季度,但透露出大量预售金额与未来可能进入数字货币领域。嘉楠市值/股价在近2月已经增长200%,成为美股市值最高的加密货币矿业公司。 三季度嘉楠总营收为1.63亿人民币(约合2400万美元),环比二季度下降8.5%。对于营收环比下降的原因,嘉楠称公司二季度销售主要以库存为主,至三季度初库存已基本销售完毕,因此营收有所下降,预售金额则不计入当季营收。 三季度研发费用为3210万元人民币,环比二季度增长23%。毛亏损为1700万元人民币,2020年第二季度的毛利润为4330万元人民币。嘉楠解释主要原因是公司的量产和投片在第三季度逐步开始,但这些三季度的投产晶圆基本会在90-120天后做成整机交付。 数据不太好看但股价飙升,华尔街看的是预期。嘉楠的新矿机A1246系列产品在三季度发布,来到与神马M30S能够正面竞争的38J/T。随着亿邦、芯动逐渐淡出比特币矿机行业,此前比特币矿机已经成为神马与比特大陆的双雄争霸,嘉楠凭借新款矿机再次回到第一梯队。 嘉楠董事长张楠赓表示,截至11月底,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矿机预售订单交货金额合计在4500万美元以上(约人民币3亿元)。目前嘉楠已经在销售明年二季度矿机的期货。 嘉楠业绩上升,除新矿机发布回到第一梯队,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10月开始比特币价格突然暴涨。由于主流机构疯狂买入,江卓尔、孙宇晨等预测2021年比特币价格可能来到10万美金。 关于未来,张楠赓表示,在过去的半年里,公司对国内外市场及政策环境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并为新业务的开展积累了足够的行业资源和经验,公司已经为合法合规地开展挖矿业务及持有数字货币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将在未来的6个月内开展挖矿相关的业务,将以矿机作为基石,向上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完整区块链生态链的公司。 持有数字货币后、以及区块链生态中,会否从事持有数字货币的业务,例如目前比特大陆、币印等正在大力发展的矿业金融服务,嘉楠没有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目前美股上市的另外两家加密矿业相关的公司包括亿邦与比特数字。亿邦在数字货币领域最为激进,陆续宣布在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成立公司,拓展加密货币交易所与相关的金融业务。比特数字则是玉红收购并填入挖矿业务的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共有22869台矿机运行,已经获得了949.51比特币,并确认未经审计的收入约为1008万美元。 虽然亿邦此前依靠加密货币利好消息刺激股价飞涨,但近期嘉楠已经反超。截止到北京时间30日晚8点,嘉楠、亿邦、比特数字的市值分别是9亿、6.47亿与2.76亿美金。9月时嘉楠市值仅有3亿美金,在2个月之内股价/市值飙升了200%,与比特币价格上涨及其销售情况良好有关。 截至9月30日,FMR富达又新增持有了2,714,809股嘉楠股票,是目前嘉楠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如果持有至今,它将获得超过200%的收益。6月份时富达曾经清空过一次,而后再次进行买入。 嘉楠后续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大算力矿机性能的稳定性与后续交付;2021年芯片产能的获取数量;矿机以外的区块链业务能否讲出故事;AI业务能够剥离后国内上市。 张楠赓表示AI芯片领域,目前月出货量稳定在30K左右,明年月出货量有望稳定在50K以上,年收入争取来到千万级别。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K510也已经投片,预计明年一季度发布。 欢迎阅读吴说报道精选:主流交易所独家动态、比特大陆系列、监管与冻卡系列、Filecoin系列、币圈乱象揭弊、矿场监管动态等 风险提示 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请大家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本文内容报道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活动推广进行背书,请投资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文章来源:嘉楠Q3财报:预售金额近3亿 或进入数字货币行业 股价两月涨200%
-
嘉楠Q3财报:净亏损8640万元,但股价一个月翻两倍
来源:星球日报,作者:秦晓峰 11 月 30 日,矿机第一股嘉楠科技(NASDAQ:CAN)发布 2020 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报告显示: 当季总营收为 1.63 亿人民币,环比二季度下降 8.5%; 当季净亏损 8640万元,而 2020 年第二季度的净亏损为人民币 1680 万元; 当季出售的总算力为 290 万 Thash/s,环比增长 13.4%; 当季研发费用为 3210 万元,环比增长 23.2%。 当季总运营费用为 7590 万元,同比增长 4.4%,环比增长增长22.0%。 受此消息影响,嘉楠股价盘前跳水一度超过 10%,最低跌至 4.9 美元。 自 2019 年 11 月上市以来,嘉楠股价曾一度下跌,最大跌幅达到 86%;过去一个月,股价超跌反弹,一度上涨达到 247%;截止发稿前,嘉楠股价暂报 5.75 美元,相较于 IPO 发行价下跌 36.1%。 (一)Q3财报亮点 Odaily星球日报统计了过去一年,嘉楠所发布的四次财报,制图如下: 本次财报的重点如下: 2020年第三季度的净收入总额为 1.63 亿元人民币(2400 万美元),较 2019 年同期下降 75.7%,较 2020 年第二季度下降 8.5%。 同比下降的原因是,出售的总算力和每单位 Thash / s 的平均售价下降;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每 Thash / s 的平均售价下降。 本季度毛亏损为 1700万元(约合 250 万美元),而 2019 年同期的毛利润为人民币 1.462 亿元,2020 年第二季度的毛利润为人民币 4330 万元。 本季度净亏损为 8640 万元(1,270万美元),而 2019 年同期的净收入为人民币 9460 万元,而 2020 年第二季度的净亏损为人民币 1680 万元;调整后净亏损为 8480 万元(1250 万美元)。 本季度总运营费用为 7590 万元人民币(1120 万美元),较 2019 年同期同比增长 4.4%,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 22.0%。 本季度研发费用为 3210 万元人民币(470万美元),较 2019 年同期同比下降 15.8%,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 23.2%。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也从上一季度的 14.6% 增加到 19.7%。 本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为 320 万元(50 万美元),较 2019 年同期同比下降 49.4%,较上季度环比下降 51.2%。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销售和营销部门员工的薪资减少。 本季度管理费用为 4060 万元人民币(600 万美元),较 2019 年同期同比增长 43%,较上季度环比增长 37%。增长主要是由于薪金、专业服务费和其他日常管理费用的增加。 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嘉楠拥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1.774 亿元,而在二季度末这一数值为 1.57 亿元,环比增长 12.9%。 同时,嘉楠方面表示,截至 9 月 30 日,公司已在短期投资中投资了 2.046 亿元人民币,公司购买了短期金融产品获得更高的回报,但可以随时退出。 业务方面,在矿机产品上,公司在三季度推出了以 A1246 为主的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大幅优化算力和能效比,满足了市场上对大算力低能效比矿机的需求。AI方面,公司与美国办公领域传感器硬件及 SaaS 企业 Verge Sense 合作开发用于社交安全距离检测的硬件传感器已经实现量产。同时,公司与大疆、优必选在STEAM 教育机器人、以及智慧城市等项目进展也在快速展开。 嘉楠董事长兼 CEO 张楠赓表示,截至 11 月底,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矿机预售订单交货金额合计在4500万美元以上。同时,公司预计将会在未来 6 个月内开展挖矿业务及持有数字货币相关的业务。 (二)董事会人事变更 自 2019 年 11 月上市以后,嘉楠股价一直表现低迷。 一方面原因是,嘉楠遭遇了国外以浑水为代表的做空机构狙击;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高管解锁带来的压力,特别是今年嘉楠高管层的大换血。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今年 7 月杭州嘉楠耘智发生工商变更,原董事孔剑平、孙奇峰、李佳轩,监事屠松华从主要人员中退出,新增孟璐为监事。同时,张楠赓由“董事长兼总经理”变更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企业联络人员也由财务张静变更为张宁。 多位知情人士表示,上述工商信息变更系因管理层内斗导致,北京方的张楠赓在与“杭州帮”争夺控制权,“杭州帮”已被边缘化,公章也由张楠赓控制着。 针对工商信息变动一事,嘉楠原联席董事孔剑平表示:“我们整个上市公司(即嘉楠科技)构架是在开曼,不是在国内。杭州嘉楠耘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现在也都是正常的。” 当时媒体猜测,嘉楠科技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比特大陆”。 8 月 3 日,嘉楠科技正式宣布董事会变更,两位董事孔剑平和孙奇峰的任期已于 …
-
孤矢:“以太坊2.0”只是假高潮,其需求和解决方案都有基本逻辑错误
作者:孤矢 以太坊2.0是假高潮,其需求和解决方案都有基本的逻辑错误,不但会彻底的失败,而且会给整个加密社区带来更坏的影响。 数据扩容是伪需求 “扩容”这个执念,为加密世界带来了2014年的以太坊,2017年的BCH,2018年的EOS,2019年的Polkadot和Cosmos,2020年的DeFi,2021年的“以太坊2.0”。 “以太坊2.0”是典型的“数据扩容”,其假设是“数据拥堵”,但这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拥堵,而是支付过路费高的车辆被优先放行了。 实际上作为价值网络,比特币和以太坊从来没有真正拥堵过,其处理的价值规模反而一直在上升。 价值扩容的代表是“以太坊1.0”和“DeFi”,通过允许发行更多的资产,处理更多的交易类型达到了价值扩容的目的,也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两度带领加密社区走出低谷。 为了一个错误的“数据拥堵假设”而设计的“以太坊2.0”只是空中楼阁。 去中心化是唯一的优势 “不可能三角“将“去中心化”从必选项变成了可选项,这个错误的说法误导了非常多的团队。 去中心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对抗监管,而是为了对抗人性,我们需要一个7*24小时的无人值守的信任机器,不以任何群体的意志为转移。 POS共识各项技术指标都看起来不错,但是目前无法做到真正的去中心化,其区块生产工具是代币,而代币随着帕累托效应一定会出现二八定律,资产的分布二八定律并不可怕,生产工具的二八定律不才是真正的可怕。 同时,整个网络的运营者的身份都暴露在中心化世界里,遇到大规模打击时生存概率为零。 POW矿工是逐利的,不关心系统的死活和币价高低,他们有钱赚就来,没钱就走,这才是系统真正忠实的维护者,他们只认同一个规则行事。 代币持有者则不同,他们有各种判断指标和标准,无法拥有统一的意志。 POS的探索应该交给其他创新型的社区,而不应拿一个承载了近千亿美金的价值生态来冒险。 核心技术问题遇到瓶颈 以太坊2.0的核心技术难题是分片技术,而近期以太坊基金会最近的更新的路线图已经讲的很明确: (1)暂时不再强调 Phase2 的重要性,Phase 1 致力于实现数据分片(shard data),供 rollup 使用; (2)信标链将具备执行功能,即 Eth1-Eth2 合并之后,信标链区块将直接包含交易; (3)Phase 0 实现后的三大工作:轻客户端支持、数据分片、合并,将并行推进,任一模块只要准备好了就推出。 我猜大多数人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三句话,就简单给大家翻译一下: (1)以太坊2.0的可用版本我们做不出来是因为“二次方分片”做不出来,我们觉得还是先把分片技术最简单的那部分搞搞明白,给社区的Layer2方案使用 (2)目前上线的以太坊2.0版本无法扩展 (3)你们在2020年12月1日看到的“以太坊2.0”是一个除了“staking”以外啥也不能干的版本,我们每一项工作都在推进,我们啥时候能做出来你们啥时候用。 换句话说:以太坊2.0真正可用永远都还需要三年的原因是因为分片这个“可控核聚变技术”。 “二次方分片“是以太坊对自己分片技术的描述,这样的技术方案逻辑上可以设计。 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化时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问题,导致迟迟无法做到真正的分片,因此即使现在2.0主网上线,其性能与1.0没有本质的区别。 “Layer2”的成果显著 从Zk rollup到Optimistc roll up,我们今天已经看到了大量成熟的二层网络方案,大家熟知的Synthetix,Uniswap等DeFi项目都已经开始在二层网络部署。可以预见的是,Layer2最起码可以将以太坊扩容10倍。 唯一诟病的是不同rollup之间的可组合性,已经有开发团队在解决这些问题。 换句话说,在“可组合性”这件事上,“以太坊2.0”目前和“Layer2”都遇到了难题,好在“Layer2”间的可组合性问题相对好解决,只是开发时间的问题,不会像“以太坊2.0”一样需要长期的技术攻坚。 layer2的可组合性的发展怎么解决? 以太坊是金融系统而不是软件 以太坊社区和整个加密社区的有识之士都有对2.0提出过质疑,但市场的高涨情绪很快掩盖了这些声音。 随着底层协议的话语权开始集中,以太坊基金会的观点和做法几乎无人质疑。 当我们用软件思维来看待价值网络时,我们关注的是一些列不切实际的技术指标,当我们用经济制度的思维看待价值网络时,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又不一样。 底层协议的升级意味着各种定义和概念的转换,只是开发者这一个角色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重申下本文的观点: ETH2.0是假高潮,其需求和解决方案都有基本的逻辑错误,不但会彻底的失败,而且会给整个加密社区带来更坏的影响。 文章来源:孤矢:“以太坊2.0”只是假高潮,其需求和解决方案都有基本逻辑错误
-
波卡生态起步在即 哪五大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背景距离Kusama插槽结束已经过去了一周多,5次拍卖锁仓的KSM超过了114万枚,占了KSM发行量的9.8%,而目前随着第一轮插槽拍卖的结束,Kusama网络已经暂停了Crowdloan功能,等待网络稳定运行,随后大概率会开启第二轮拍卖。 在本周我们还看到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Kusama完成了Statemine的平行链升级,一旦网络升级完毕,任何人都可以在Statemine上创建资产和NFT,可以说历经千辛万苦,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些资产能够在Kusama生态中应用起来,这也为波卡生态的发展带来了改观,毕竟作为先行网的Kusama的功能也会在波卡上复制出来。 可以说,在经历一年多的测试和准备后,波卡生态终于来到了即将迈入真正应用的阶段,而不再是某些人诟病的“啥都没有”,尤其是Statemine升级后的功能,似乎像极了2017年的以太坊,毕竟那时候的以太坊也只有目前Statemine这条平行链的功能,只是后来才有了我们现在熟知的Dapp、DeFi和NFT。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波卡生态现在才算站在了一个生态爆发的起跑线上,而不再是“闭门研发”的空壳,只是被炒作。 作为一个生态的观察者,我们似乎有了更多的角度来观察波卡生态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似乎可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生态图谱,也方便我们看到那些炒作背后真正的前景,以下,Enjoy。 波卡生态五大发展前景项目早期红利无论是传统项目还是区块链项目,在项目的早期都存在一个阶段,那就是需要启动的资源,也就是资金和流量。而在项目早期为此做出贡献的人,无疑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同时相对的,较早加入赛道的项目往往可以抢占先机,享有项目的早期红利。 在传统项目中,很多团队会选择风投融资作为获取启动资金的首选,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有很多风投公司因为其独特的眼光和毒辣的视角赚的盆满钵满。然而想要成为风投的门槛比较高,使获得项目的早期红利成为了一场并非普通人可以参与的嘉年华。 区块链项目改变了这一现状,用户可以通过较低的门槛加入到社区的建设中,并且凭借着投入的资金和为项目带来的流量获得超额奖励。 以下让我们针对海量项目中的硬件基础设施项目和DeFi项目这两条较为成熟的赛道为例,简单的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说项目早期红利是波卡五大发展前景之一。 首先是硬件基础设施项目。波卡生态系统中有不少的硬件基础设施项目,比如有致力于成为Web3.0基础设施的去中心化隐私安全网关Deeper Network;致力于Web3.0生态系统的去中心化存储网络的Crust;致力于成为Web3.0共享云平台,旨在解决计算云中的信任问题的Phala。 这些项目的特点是需要利用众多计算机或者设备所提供的硬件资源,比如网络带宽、存储空间、TEE(可信执行环境)等,构建一个对应的资源网络,并结合区块链打造去中心化网络的某一部分基础设施。而参与者可以通过贡献对应的硬件资源获得激励,这样的网络在最开始的初期,参与的人少,自然是僧少粥多,其中会有不错的机会。 另一方面,作为热门赛道的DeFi项目也会有类似的情况。自从Compound将Yield Farming与DeFi结合,众多DeFi项目纷纷效仿,开创了一种为DeFi项目提供流动性的通用模式。再结合当下最流行的自动做市商(AMM),如今通过将这套机制将原生通证分配给流动性提供者,并通过吸引用户积极参与的方式已经成为许多DeFi项目快速启动的基本方式。 而波卡生态早已具备这样的基础,比如生态中有旨在成为波卡生态中的一站式DeFi中枢的Acala;致力于为质押资产提供流动性的基础设施,作为波卡生态底层的DeFi协议Bifrost;作为底层跨链DEX协议的Zenlink等项目都是紧盯着波卡生态中DeFi这个最大的板块。 Acala Network的先行网Karura和Bifrost此前获得了Kusama第一次平行链插槽拍卖中的名额,作为DeFi方面的专用链,Acala为波卡生态系统的资产提供了一系列为终端用户打造的应用程序,有望是波卡生态项目DeFi的“中心”;Bifrost则为波卡生态系统中的通证提供了安全性和流动性,有望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Zenlink则通过接入基于Substrate打造的极致、开放、通用的跨链DEX协议Zenlink DEX Protocol,使得所有平行链能够一键构建DEX并实现流动性共享。 这些剑指DeFi领域的波卡生态项目都有实际的落地场景,为用户提供流动性进而快速把应用启动起来,建立初期的流量和参与者,生态的发展就会如已经开动的火车头一样,越来越快了。 自然,作为参与者,用户忠诚度的积累不在一朝一夕,习惯的养成和使用惯性给早期出现的项目带来了重大的机遇。 而对于早期参与项目的用户而言,早起的鸟儿才有虫吃,”早期进入赛道,无疑会收获颇丰。以Acala Ne…
-
观点 | NFT的国内监管路径探析:或实施五大措施
近年来,中国在区块链技术、市场以及专利发明方面都占据着世界的前沿地位,并产生了一批以区块链技术起家的公司。而NFT在虚拟资产的特异性、差异化方面具备特别的应用潜力,在中国市场或大有可为。 但是,在国内没有明确法律约束和监管规定的市场环境下,除了要面对交易双方权利义务无法明确、保障的窘境,利用新技术、新应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为了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证金融体系不受无序发展的数字货币的影响。中国政府目前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政策及态度相对其他国家更为保守。 一方面,中国政府对于数字货币的发展在相关技术领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国家主管机关对数字货币不受控发行和交易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数字货币冲击现有金融秩序,对数字货币的交易、流通等环节采取控制措施。笔者认为政府对待NFT的监管可能会参照目前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实施。 01 禁止NFT无序发行和兑换 根据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同时,任何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数字货币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数字货币,不得为数字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 02 禁止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开展与NFT相关的业务 目前,金融和支付机构被禁止从事与数字货币相关的业务。 首先,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其他五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2013〕289号)。该通知中规定,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包括以比特币为产品或服务定价,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买卖比特币,承保与比特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比特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提供其他与比特币相关的服务。 其次,《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进一步明确,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代币发行融资交易相关的业务,包括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产品或服务。 03 将NFT的交易和等级纳入反洗钱监管 根据《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比特币的交易和登记被纳入反洗钱监管体系,同理,回到NFT项目中:首先,提供NFT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站应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要求用户使用实名注册,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其次,各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以及提供NFT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站如发现与NFT及其他虚拟商品相关的可疑交易,应当立即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并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调查活动。 04 个人持有不受限制 虽然,监管机关为了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较大程度限制了数字货币发行融资和公开交易,以防利用数字货币从事非法集资、传销和诈骗等行为。但是,对于个人持有NFT等数字货币,或者从事数字货币的“挖掘”和“矿机”的生产等,并未加以严格限制. 05 明确NFT的法律性质 我国法律尚未给予NFT以明确的法律定义,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与NFT相关的案例,虽然关于NFT的案件裁判文书网中并未检索得到,但一旦诉争法院,要求法院在具体案件中判定NFT的法律属性一定是首当其冲。在司法实践中,各法院尚未对数字货币形成统一的认识,同样对NFT的法律性质也未予以明确,这都需要在进一步的立法工作中予以明确。 2020年,在区块链诸多赛道中,NFT以其连通“链上与链下”资产的新颖特质和应用形态正崛地而起。伴随NFT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应用场景、生态的不断丰富,一个新兴信任价值体系或将惊艳整个数字经济领域。不过,繁荣愿景的背后总是遍布崎岖的道路与莫测的风险。未来,NFT将如何发展,其法律性质将会如何认定?政策与监管环境是否友好?除了拭目以待,还要记得未雨绸缪。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观点 | NFT的国内监管路径探析:或实施五大措施 相关推荐: 牛市提前?全面对比2020与2017年比特币走势 原题《找不到阻力位的BTC冲破17000美元,2021BTC可能的新高》 BTC又双叒叕,越是等它回调,它越是涨。 小蜜蜂前几天写了个段子: TVB:我怎么找不到阻力位了? BTC:阻力位?挡我者死! 结果一语成谶,BTC扶摇直上,毫不费力的突上了17000美…
-
奥运将至,从赞助、NFT到粉丝通证,体育行业如何拥抱区块链
来自 | cryptobriefing,编译 | PANews 原标题:《奥运将至,从赞助、NFT到粉丝通证,体育行业如何拥抱加密》 今晚,第32届奥运会就要在日本东京开幕了。毫无疑问,一股“体育风”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刮起。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体育和加密似乎是两个不相关的世界,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两个领域其实有不少合作空间,也能相互提供很多彼此需要的东西。 最近几年,加密和区块链技术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也愈发广泛,这股趋势也逐渐延伸到了体育领域——实际上,加密货币已经在整个体育界得到快速采用,不少球队获得了加密和区块链公司的赞助,NFT和粉丝通证等加密资产也为体育组织创造出更多、更新的价值。 从赞助、NFT到粉丝通证,体育行业如何拥抱加密和区块链? 通过赞助提升加密行业“曝光率”2014年,加密货币支付提供商 Bitpay 与 ESPN 签约,为美国大学橄榄球赛事——圣彼得堡碗(St. Petersburg Bowl)提供赞助。尽管“圣彼得堡碗”的规模不大,但极具标志意义,因为这是第一次将“加密元素”融入到主流体育赛事中,也是加密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七年过去了,加密企业赞助体育赛事和球队的交易也越来越多—— 在橄榄球领域,2021年,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的纽约巨人队也顺利与全球最大的加密资产管理公司 Grayscale Investments 达成合作,成为该联盟里第一支获得加密公司赞助的职业橄榄球球队,也向体育圈宣告:加密开始进入 NFL。 在足球领域,毫无疑问,足球是全球第一大运动,因此获得加密和区块链企业青睐也就不足为奇。虽然加密企业赞助足球行业的趋势从 2021 年才起步,但发展速度很快,如今基本上已经很难找到一个与加密无关的足球联盟了。 在篮球领域,NBA 波特兰开拓者队最近宣布与加密现金返还应用程序 StormX 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今年早些时候,NBA 迈阿密热火队与加密货币交易所 FTX 签署了独家冠名权协议,预计会将其主场更名为“FTX Arena”,据传这笔冠名协议为期 19 年,交易价值达到 1.35 亿美元。 在棒球领域,2021 年 6 月 23 日,FTX 与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BL)签署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这也是迄今为止加密企业规模最大的一笔体育赞助交易。坦率地说,有一件事非常明显:对于那些参与赞助体育行业的加密企业而言,他们已经看到向体育迷营销加密服务和产品蕴藏着巨大潜力。 在谈到与 FTX 合作这件事时,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首席营收官诺亚·加登 (Noah Garden)说道: “我们的粉丝一直是使用新技术参与比赛、进行互动的早期采用者。” 就现阶段而言,在体育行业提供赞助的加密企业主要是数字货币交易所和支付服务提供商,凸显出体育粉丝和加密货币应用之间的确存在一些实质性的“交集”。举个例子,一些球队已经开始允许球迷使用加密货币购买门票,比如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元老球队之一的奥克兰运动家队在今年早些时候就推出了比特币买票渠道,允许球迷直接购买一整个赛季的套票。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体育组织和联盟“突然”开始拥抱加密了呢?实际上,对于体育行业而言,这是一次吸引年轻粉丝和用户的绝佳机会。根据《体育商业杂志》(Sport Business Journal)在 2017 年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如今体育赛事电视观众老龄化速度超过美国总人口的老龄化速度,美国职棒大联盟球迷的平均年龄为 57 岁,只有NBA和WTA的电视观众年龄增长速度低于全美人口老龄化速度,截至2017年5月中旬,全美四大体育电视台在黄金时段的观众平均年龄已经增长了8到11岁。 NFT 开始在体育圈内兴起除了赞助体育赛事和体育组织之外,区块链技术还以用于可收藏的 NFT 的形式为体育迷增加价值。 NFT,也就是所谓的“非同质化代币”,是一种资产,允许创作者将数字艺术、收藏品或互联网上的任何其他类型的资产代币化。NFT 可以提升收藏品价值,因为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证明的收藏品所有权和稀缺性。 说道体育行业与 NFT 的结合,就不得不提 NBA,NBA 是目前利用 NFT 最成功的体育组织之一,积极参与了数字收藏卡平台 NBA Top Shot 的合作。NBA Top Shot 建立在 FLOW 区块链上,允许用户购买、出售和交易 “NBA Moment”(NBA 球星的高光时刻视频)并将其”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字钱包之中。 2021 年,NBA Top Shot 取得了巨大成功,五月用户数超过 100 万,在二级市场也吸引了数量众多且资金雄厚的投资者。今年四月,NBA 湖人队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的一个“Moment”高光时刻以 387,600 美元的价格被售出。 除了 NBA,欧洲足球也在 NFT …
-
三万字全景扫描DeFi行业的2021
DeFi 正如一片刚刚开始垦殖的“新月之地”,各式各样的重要创新在不断涌现,我们期待着它的扩张和对传统金融的征服。 作者 | 黄雪姣 运营 | 盖遥 编辑 | 郝方舟 出品 | 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DeFi 并非是新词新概念,却在 2020 年大放异彩。 头部项目们不只凭借模式与产品创新实现自身价值的飞速增长,也持续带动行业规模突破新高。更重要的是,DeFi 为行业带来了破局方向和新的理想,从底层公链到协议层中间件再到五花八门的应用领域都受之启发,讲出了更加自洽的故事。 然而,当我们谈论 DeFi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DeFi 是特指类比于传统金融各细分业态的去中心化产品/服务,还是也涵盖比特币这样的去中心化货币及 Chainlink 等支持型组件?DeFi 的天花板和基准线究竟应对标传统金融还是泛化至经济活动?在当前“复制与拼接”为主的行业气氛中,该如何提前窥探到下一爆款模式或产品方向? 为了厘清这些问题,Odaily星球日报认为,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一套较为严谨且更适合 DeFi 新物种的定义和分类法则,然后在此语境框架内呈现出 DeFi 各领域的头部和特色项目,形成一张行业图谱,最后希望读者能从本文建立起对 DeFi 的全景式认知,并有机会预判行业未来趋势,参与开放金融生态共建。 本篇“DeFi 分类法、行业图谱与价值项目”为《2020开放金融发展报告》其中一部分。覆盖 DeFi 热点事件、数据复盘、成因分析、限制瓶颈、演进方向和未来机会的完整版报告将在 1 月 7 日于「价值时代高峰论坛暨2020 FAT颁奖盛典」上正式发布,敬请期待。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网页版报告,可点击跳转到本文所列的所有项目。 Part I 分类方案 一、分类法 狭义的 DeFi 分布式金融,从技术架构上可分为应用层和 Layer2 协议层。两者的区别在于,Layer2 协议层提供了一套开源的解决方案,任一应用都可基于其灵活构建;而应用层,更多地是已经调试好的、特定的解决方案,产品逻辑和诸多参数相对确定,灵活性较低。 广义的 DeFi 分布式金融,还应包括支撑其的资产(例如中心化发行的稳定币 USDT 和 wBTC 等)及基础设施(例如预言机、链上检索工具等)。 本文的分类方法,主线上采用业内通用的按业态分类法,譬如 DEX、借贷、稳定币等。其中,稳定币既包含去中心化的加密资产抵押型稳定币(如 DAI),也包含中心化的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如 USDT),而并不囿于上述言及的狭义与广义。 之所以做如此区分,皆因本文含有一条副线,在按业态分类之外,仍囊括 DeFi 的基础设施部分进来。它们虽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 DeFi,但却是 DeFi 离不开的原料和工具。 二、原则 DeFi 项目的数量不下上千个,限于精力和篇幅,我们不做一一陈列,只求能覆盖到其主要代表产品和具有闪光点的项目。因此,我们在筛选产品时也有三大原则。 以太坊生态为主。以太坊是众多经典 DeFi 的发源地和代表市场,一直被众多公链加以复刻,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以太坊生态的 DeFi 进行介绍。 根据总锁仓量。总锁仓量(TVL)是衡量一个DeFi项目使用规模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衍生价值的基础。该指标通过计算所有锁定在某一项目智能合约中的各类 ERC-20 代币的总价值(美元)之和而得。 向创新特色倾斜。本文提及的部分项目尚未凭锁仓量跻身头部,但在产品定位、模式、效率等方面独具一格。我们认为这类项目更具潜力,且暗示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也将其纳入图谱中来。 Part II 行业图谱 〇、简述 本图谱可分为三大类和 19 个细分领域,共 140 个项目: 一、交易 DEX(应用层+协议层+交易聚合器) 衍生品交易 保险 预测市场 支付 其他交易市场 二、资产及其管理 借贷 合成资产 稳定币(加密资产抵押型+法币抵押型) 加密货币锚定币 NFT 资产管理 聚合理财 三、基础设施 预言机 钱包 数据检索及展示工具 Gas费用相关(查询+降成本) 治理 身份和KYC工具 我们将各细分领域重点项目按类别集成在下图: 下面,我们将按此分类展开介绍重点项目。介绍的维度根据不同细分领域有所不同,包含:行业总锁仓概览、项目诞生的时间、投资方、迭代历程、平台特点,特色功能展示,以及代币、锁仓量等数据。 一、交易(6类) 1. DEX(18个) DEX 的分类法大致有这三种: 按所处网络位置分为应用层和协议层。其实大部分 DEX 都基于开源协议,不过鉴于部分开源协议并不自行搭建交易所(例如 0X 协议),但基于其上的交易所并不少,因此将其单归为协议层。 根据交易模式的不同,DEX 可分为三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