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覃汉投资笔记
作者:覃汉、潘琦
原标题:《币灾意味着什么?》
近期我们不断提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阶段性见顶,但虚拟货币却意外闪崩,遭遇“黑色星期三”。过去一周里,特斯拉CEO先是以宣布特斯拉暂停接受比特币支付,又是暗示可能卖出比特币持仓。作为本轮牛市影响力最大的“网红”,马斯克的立场转变引发了币圈持续下跌。
周三“币灾”的催化剂是中美监管升级,中国三大协会重申虚拟货币不得用作支付结算方式,发改委对“挖矿”企业加强监管,而美国监管机构也计划成立虚拟货币监管小组。
比特币在24小时内最大跌幅超过30%并艰难守住30000美元关口,以太币最大跌幅超过45%并一度跌破2000美元,暴跌引发的连环爆仓和被动去杠杆,又进一步放大了跌幅。截止周三收盘,较年内高点累计下跌幅度均超过40%。
随着暴跌后抄底资金的出现、比特币“多头”马斯克以及ARK基金Cathie Wood的积极喊话,价格开始反弹,截止周四下午,比特币和以太币重回40000美元和2600美元上方。
比特币是否有价值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拥趸者或是基于对区块链技术的信仰、对货币信用的不信任、对虚拟资产的兴趣,批判者则或是基于技术不成熟、投机属性强、监管有风险等顾虑。
2020年以来的本轮比特币大牛市,除了产量减半、机构参与度提升、散户大量涌入等技术性因素,本质上仍是全球流动性泛滥所推动,这可以从比特币价格走势和美联储总资产规模呈现正相关性看出。

机构参与度提升的一个直观例证就是虚拟货币信托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美国Grayscale基金推出的比特币信托(GBTC)是机构参与虚拟货币最主要的渠道之一。该信托持有资产总市值,相比于2019年底,已经增长超过14倍,最高时已经达到全球最大的SPDR黄金ETF持有资产总市值的70%。
考虑到比特币产量每四年缩减一半(目前已完成三次减半),同时与其他大类资产的相关性较低,部分观点甚至将其看成“数字黄金”,而数据上也确实能印证比特币分流了一些机构原本打算配置到黄金的资金。

如果说对商品期货给出一个定量的“合理”估值已经很难,那么对比特币进行估值就更是难上加难,也因此比特币不得不面临“高投机、高波动”。主流的估值方法有:①单位成本法,即每“挖”一个比特币的成本(算力、能耗等);②储量-产量模型,即参考贵金属储量和年产量的估值关系;③电子黄金法,即若比特币取代黄金的部分避险、抗通胀的需求则对应多少价格;④市盈率法,即比特币市值与区块链上网络转账的总价值(对用户产生的效用价值);⑤技术分析法(目前最普遍)。
参考2016-2017年上一轮虚拟货币牛市,我们认为周三的“币灾”意味着本轮泡沫离终结不远了。一轮牛市的上半场往往都是比特币表现跑赢“高收益币”(即比特币以外的虚拟货币),下半场则是行情扩散到高收益币并大幅跑赢比特币。
这是因为比特币市值最大,价格波动相对最小,无论是交易量还是转账到不同交易所,流动性最好,新入场的或者风险偏好较低(相对高收益币而言)的资金往往都会在牛市初期倾向于买入比特币。而随着“赚钱效应”的持续强化、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风险偏好的逐步抬升,资金就会切换到高收益币,场内加杠杆行为加剧,行情也会进一步扩散到流动性较差的中小市值币、甚至小妖币也会暴涨频现。
泡沫真正的拐点,往往对应比特币价格震荡但不创新高、高收益币美元价格仍在上涨,而这种背离持续一个月左右后,泡沫将会彻底走向终结。由于比特币是向法定货币变现的主要出口,因此币灾往往会出现踩踏。2017年12月16日比特币价格在20000美元附近见顶,并且在后续一个月回落至14000美元附近,但以太币(通俗来说,可以理解为致力于打造区块链世界的ios系统)却仍然实现翻倍,从700美元涨到1400美元,而1月下旬以后虚拟货币则正式开始进入长达一年多的大熊市。


展望下一阶段,币灾的插曲,不改变我们对下一阶段股债双牛的判断。虚拟货币近期的暴跌,终究还是在流动性宽松和前期涨幅过高的背景下,源于微观结构在监管黑天鹅下的崩塌。币圈的生态仍不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前期参与的机构或在暴跌前已减仓、或在暴跌后将部分资金迁移到权益或者黄金,所以币灾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冲击仅仅是情绪面的、暂时性的,既不影响基本面,也不影响主要央行对待流动性的态度。周三晚间美股的低开高走也诠释了这样的逻辑。
而我们之所以认为前期受通胀预期、无风险利率上行预期压制的相关资产都会进入一段友好的时间窗口,核心逻辑就在于国内外货币收紧担忧逐渐消退:对内,大宗商品在政策出手下阶段性见顶,通胀警报基本解除;对外,美国复苏根基不稳,就业意愿不强以及疫苗接种意愿不强成为新的约束,美联储对通胀的容忍度可能最终会让市场选择跟随而不是对赌。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国君研究所”)固定收益团队(以下简称“国君固收研究”)依法设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团队负责人覃汉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14060011。
本订阅号不是国君固收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君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固定收益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君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君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溫馨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資訊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資暗示,本站所有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幣圈財經官方立場無關。
相关推荐
-
观点 | EIP-1559 只是徒劳,毫无益处(修订版)
作者:阿剑 编辑: 曾汨 作者注:对于已经相当熟悉 EIP-1559 的读者,可以直奔下文第三节第四小节。在该部分,我提供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分析。你甚至可以从中知道,支持者所提出的哪些论点,在哪些情形下其实是对的。但是,他们都没能描绘出全部的影响。而不太熟悉这一主题的读者,可以从头看起。如果你还需要对 EIP-1559 内容的简介,请看这里。 一. 引言 “EIP-1559” 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这个成型于 2019 年 3 月的提案,因为引入了一个销毁手续费的机制(因而会减少供应量),被 David Hoffman 高举为 “以太坊货币政策中的最后一块拼图”,是 ETH “获得货币溢价的关键一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年半以前,读过 EIP-1559 提案二号作者 Eric Conner 撰写的介绍性文章之后,我写了一篇措辞严厉的文章,认为这份提案并不能解决提案最初想要解决的问题,反而会引入更多交易摩擦。我的好友 Elisa 也帮我把文章翻译成了英文,可惜应者寥寥。 时过境迁,支持 EIP-1559 的声音近期一再出现,无论是对 “通缩以太坊” 的期待,还是因为 Gas Price 高涨而产生的焦躁情绪,似乎都加剧了支持论调的流行。 但我始终没看到一个能说服我的理由。这些支持意见,要么误解了手续费市场的运作原理(它实际上是并且只能是所谓的 “一价拍卖”,物主可以设定底价并且价高者得的拍卖);要么只看到了 EIP-1559 会造成的部分影响,而对它在其他方面的影响视而不见;总而言之,都不能提供完整的分析。 我收集了近期几篇对 EIP-1559 表示支持的文章: Analysis of EIP-1559(中文版) What if ETH had a fee burn 5 years ago EIP-1559 51% Attacks: Should you live in fear(币圈财经中译本) Ethereum fee market reform: EIP-1559 as a question of fairness(中译本) 我非常尊敬这些文章的作者在其中投入的智力资源。无论如何,没有这些分析,事情的全貌就不会变得更清楚。但在我看来,他们在下结论时都未免有些草率,对一些关键主张缺乏论证,或者耽于证明新的机制是无法被操控的,但却没有证明新机制会比当前的机制更好(下文将用 “#” 号加数字来指代这几篇文章)。我先从一些简单的经济学推理开始,然后详细讨论这几篇文章存在的问题。 二. 简单的经济学推理 假设有个东西的市场价格很高,你觉得剥夺生产者(卖方)从这个东西中获得的经济收入,可以使获得这种东西的代价变得更低吗? 很显然不能,因为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削减卖方得到的收入会打击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也会卡住价格(利润率)的信号作用,使潜在的生产者进入这个生产领域的积极性下降,影响未来的供给量增加的幅度。供给量提不上去,说再多都是枉然。但 EIP-1559 恰恰就是想让你相信,削减矿工从 Gas 费中得到的收入,可以让 Gas 的价格降下来。怎么可能呢? 假设你现在去医院,发现医生的门诊金都很高,你觉得贵,你觉得以下哪种办法能让你获得性价比更高的服务(同样的代价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或者同样的服务只需付出更少的代价)? A. 游说政府出台门诊金的管制措施,给医生划分等级,为每个等级的医生划定门诊金的上限; B. 在社交媒体上控诉医生,痛骂医生都是唯利是图的家伙,不管病人死活,一点也不道德; C. 政府开始对门诊金收税,或者提高门诊金的税收比例; D. 政府一边对门诊金收税,一边安慰大家说不要紧,收上来的税我全部都不花,这笔钱我放在一个可以公开的账户上永不动用,帮大家搞通缩; E. 政府管制医生的诊金价格,同时给予医生补贴,最后还要对诊金收税; F. 政府一边对门诊金收税,一边说,这些税收会变成一个资金池,享受银行的储蓄利息,一段时间后会按诊金的比例连本带息把资金给回医生。你觉得哪种办法有用?没有任何一个有用。 #A,管制诊金的价格(显然是强制压低诊金),会导致需求量大增而供给量不足,体现出来就是可以挂号的号数出现上限、排队现象增多,还有帮助挂号的黄牛党。另外,病人的平均问诊时间也会下降。你以为你真得到了实惠?不,你的货币成本虽然下降了,但时间(排队)成本上升了,进一步地说,它是导致病人无法用出价来表达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急迫度,导致医疗资源的实际使用向时间价值更低的群体偏移。按照这个行内的话术来说,就是优质的医疗资源被 DoS 攻击了。 #B,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相当于给医生的报酬施加一个负价格。 #C,同样的一次问诊,能得到的收入更低了,医生愿意花的心思自然就更少了。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的税收都是同时从买方和卖方…
-
观点 | 我为什么看好算法稳定币?
来源:机械钟,原题《向Bill 提问:你为什么看好算法稳定币》 作者:李画 算法稳定币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但不同于DeFi 中的其他方向,它充满了争议。为此我采访了Bill(https://twitter.com/billtheinvestor),他是算法稳定币方向的一个活跃人物,我想通过他,去了解算法稳定币的支持者是如何看待和理解这种货币发行机制的。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内容仅为个人的视角,加之算法稳定币目前充斥着投机的意味,请不要把这些内容作为投资参考。也有很多讨论算法稳定币为什么不成立的文章,如果你想熟悉这个领域,应该也去了解那些观点。 问:算法稳定币、非抵押稳定币、弹性货币、rebase,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是什么? Bill:算法稳定币是相对于有抵押的稳定币而言的,它和非抵押稳定币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说法。 弹性是rebase 的中文翻译,弹性货币指的是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从而控制货币购买力的货币,我们经常听说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其实就是弹性控制货币发行量的机制。美元等等国家发行的货币其实都是弹性货币,属于非抵押货币,货币后面并没有黄金、土地等实体资产做抵押,而是以国家信用做为担保。 目前我们在DeFi 中谈论的算法稳定币等同于弹性货币。 问:你为什么看好算法稳定币? Bill:区块链是去中心化平台,而当前在区块链上应用最广的稳定币大部分属于中心化平台发行的货币,如USDT、USDC、TUSD 等,小部分属于以其他数字货币做抵押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如DAI,SUSD 等。 无论中心化发行的稳定币还是有抵押的稳定币,其实都不符合完全去中心化的发展理念,对比比特币的完全去中心化和无抵押特性,就能理解原因了。 问:你觉得从稳定币需求者的角度,他为什么会选择算法稳定币? Bill:持有稳定币的人都是希望自己的资产能保持相对的安全稳定,这隐含着3重要求: 稳定币不会有一天被哪个机构没收; 稳定币价格应该与对标的法币价格保持一致; 稳定币具有足够的流通性,可随时兑现其对标的法币。 对于第一个安全性的要求:中心化的稳定币因为是中心化的发行机制,所以理论上发行机构可以冻结任何一个地址中的稳定币,这和国家可以冻结任何一家银行的任何一个帐号没有区别,比如Tether 就因为各种原因冻结了大量钱包地址中的USDT。 对于第二个币值稳定的要求:这是目前各种创新聚集的方向。创新项目都在试图寻找一种能保证币值和对标法币长期保持稳定的算法和机制,这个领域最早的成功案例是DAI,通过质押ETH,加上治理社区投票决定参数的方式稳定币值。 但是DAI 的问题也很明显,包括质押导致资金效率低,投票反应速度慢导致ETH 价格剧烈波动时大量账户可能被爆仓,没有负利率导致DAI 的价格一直在1USD 以上等。 对于第三个流通性的要求:基于算法的稳定币还处于发展早期,社区还在做各种尝试,比如ESD 解决了币价稳定的问题,但是单币种设计限制了ESD 向其他应用领域的流动,我很期待BASIS 的发展,因为它似乎同时解决了这里讨论的三个问题。 回到你提出的为什么会使用算法稳定币的问题,如果有一个稳定币能完美地解决上面三个问题,一定能得到大量的市场应用,而在我看来,只有基于算法的、去中心化发行的稳定币才能同时解决这些问题。 问:BASIS 是目前最新一代的算法稳定币,你怎么看它的设计?(BASIS本身是在2018年被提出的) Bill:BASIS 中有三个角色:BAC、BAB、BAS。用个最简单的类比就是BAC =美元,BAB =美元国债,BAS =美联储股票,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将美元全套发行体系都搬到了BASIS 的设计中。 从目前的对比来看,BASIS 是相对其他算法稳定币最优秀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币种设计解决了ESD 的单币种阻碍流通性的问题,BAC 因为没有rebase 的潜在预期,可以更好地流通到更广的应用范围。稳定币不能解决长期更广范围的流通问题就不可能具备长期价值。 2.债券设计中新增了金库,通胀期先填充金库,再通胀给BAS 持有人;当BAC 价格低于1USD 时,金库会先回购BAC。 这种方式改进了ESD 中,债券持有人与项目长期发展间的冲突问题。他们间的冲突在于:债券持有人试图抬高币价超过1,这样他们的债券可以获得额外的债券利润;而没购买债券的大户则希望打压价格持续低于1,超过30天以让这些债券失效归零。 3.BASIS 中的债券,也就是BAB,是基于ERC20 标准的币,它可以应用于各种DEX 和CEX 交易。这种方式将保证债券持有人的利益,并形成一个类似于美元债券的债券交易市场。 可持续发展的债券设计应该是由市场定价进行交易的债券,而不是比如像ESD 一样,被平台绑架,要么等待归零要么用更多资金托盘解套。 此外,在BASIS 的…
-
观点 | 比特币会成为下一代“储备货币”吗?
来源:新浪财经,原题《浅析黄金和比特币对于另类资产组合的意义》 作者:舒时,香港金融市场专家,《称雄全球的中国对冲基金经理投资之道》作者 自2020年10月开始,比特币一路向上,几乎所向披靡,不断刷新高位,这段时间里,似乎地球引力对这个资产失去了作用,没有任何其他类别的资产价格可以像它这样勇往直前。 牛年里牛气冲天的BTC 伴随比特币价格上升的,是不断有机构投资者入场持货,而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重视比特币相关的业务,有银行开始介入比特币的交易(如新加坡星展银行)、有的提供了比特币信托保管(如纽约梅隆银行,即BNY Mellon)、有的(在香港)则提供虚拟资产保险。 需要指出的是,BNY Mellon是全美最古老的银行,连这样一家老古董的银行都开始认真对待比特币的托管需求,可见比特币的影响力有多惊人。 在香港,2020年12月15日,香港BC科技集团(00863.HK)旗下的OSL Digital Securities Limited(OSL)获得中国香港证监会颁发首张牌照,可以从事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业务。 当然,要获得OSL的服务也不简单,因为香港证监会只允许该公司向PI(Professional Investor,即专业投资者)提供服务。所谓的专业投资者,即要么需要证明自己是个身家超过百万美元、富有经验的投资人;要么需要证明是一个拥有庞大资产的专业投资机构——这两点对于一般散户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 有意思的是,就在2020,全球两大最主要的信用卡公司Visa和MasterCard也先后推出与加密货币相关的业务,并在2021年继续拓展这个庞大的市场,为客户提供比特币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尽管它们可以向散户提供比特币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却不需要向OSL那样需要获得香港证监会的牌照。 可以预计,随着越来越多传统金融势力参与加密货币市场,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会加速入场。 2021年2月13日,香港奇点财经报道称,总部位于多伦多的Purpose投资公司(Purpose Investments Inc.,简称PII)已获得加拿大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可以发行直接托管的比特币ETF,这是全球首支可以向散户发售的比特币产品(过往的比特币期货或是比特币信托单位均是针对专业投资者)。 在此之前,只有美国的灰度公司提供比特币信托基金——但该基金是只供专业投资者的,而且没有赎回机制(即只能买入不能换成底层资产)。此外,投资者如果要出售基金份额,还必须有1年的锁定期。 预计还会有更多的产品出炉。因为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比特币的美元价格从去年末迄今已经升了20942.17美元,涨幅72.47%,而同期恒生指数的涨幅是7.7%,标普500的涨幅更是只有2.58%。在资产管理行业,通常产品经理都是在资产价格上升的时候推相关的主题产品,因此我预计,国际上的资管机构没有理由不在这个时候继续加码推出比特币产品。 比特币如此牛气,以至于我近期有一次出席另类投资的论坛时,有同行评论道,比特币很快会代替黄金,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我们都知道比特币牛气冲天,但它是否会牛到替代黄金,成为下一代的储备货币? 比特币本位的可能性 在资管行业,像我的同行这样想法的应该不止一个人。比如在美国,也有人开始关注,比特币是否会晋级成为储备货币的问题。 就在Purpose推出比特币的ETF前后,大约也是在2月13日,美国摩根溪联合创始人Anthony Pompliano在推特上要求拜登把比特币放进财政部——随后美国比特币咨询公司Bitcoin Advisory创始人Pierre Rochard在他的推特下方展示了一份资料,并回复说:“美国财政部已经持有7万枚比特币,现在美国只需国会通过法案,可以同意财政部持有比特币。” Pierre Rochard展示的资料真伪难辩,但有一点是真的:比特币再也回不到当年那个吃货矿工(Laszlo Hanyecz)用1万枚数量换取两个披萨的年代了。 根据Anthony当时的统计,截止2021年2月14日,比特币的近1年的回报约3.64倍;近2年的回报是12.33倍,近5年的回报是11,873%(118.73倍);近10年的回报是4,486,540%(即44865.4倍)! 但是作为另类投资者,不能因为比特币的价格暴涨,就简单跟风把它捧为至宝,甚至拨高至成为储备“货币”的地步;也不能因为它被矿工用1万枚只换了2个披萨,就觉得它的价值不过如此。 我们不妨从黄金目前的地位,来看看为什么会有基金经理把比特币列为潜在的储备货币。 黄金成为当下的储备货币,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选择,而且几乎是全人类所有文明社会的共识。它成为储备货币,是因为有其特点;而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看比特币是否也具备这些特点。 一是其有真实用途。毫无疑问,黄金是有真实用途的贵金…
-
灰度大量GBTC将在两周内解锁,比特币会跌破3万美元吗?
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比特币(BTC)投资基金的股票是否会遭到抛售,从而导致该加密货币的现货价格暴跌,已成为业内分析师热议的话题。 灰度GBTC的溢价已连续数月为负值争论的焦点是灰度比特币信托公司(Grayscale Bitcoin Trust),这家全球最大的数字资产管理公司允许机构投资者通过其产品GBTC在比特币市场获得间接敞口。投资者能够以比特币或美元支付的形式通过灰度直接购买GBTC股票。 然而,投资者只有在六个月的锁定期后才能在二级市场上向其他各方出售他们的GBTC股票。因此,当出售时的市场价格超过净资产价值(NAV)时,他们预计会以溢价清算。 另一方面,当市场价格低于资产净值时清算GBTC股票会带来损失。因此,如果投资者决定抛售其持有的GBTC,他们将不得不这样做,以免造成财务损失。这是因为自2021年2月24日以来,该股票一直以折价交易,即低于其资产净值。 GBTC溢价几个月来一直为负 资料来源:ByBt.com 包括摩根大通(JPMorgan)策略师在内的一些分析师认为,合格投资者将在7月解锁期后出售至少一部分所持GBTC资产,从而进一步压低了比特币市场目前的下行趋势。 “尽管本周出现回调,但我们仍然不会放弃对比特币和加密市场更普遍的负面展望。因此,尽管有所改善,但我们的信号总体上仍然看跌,”此前摩根大通首席策略师Nikolas Panigirtzoglou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 不过,其他分析师却认为,这一事件将在7月份使卖家大量撤离市场,同时带来波动性和看涨行情,从而有可能促使比特币打破历史新高。 比特币价格是否与灰度解锁日期有关联?Panigirtzoglou解释说,在2020年12月,投资者以约40%的溢价买入了GBTC的股票,灰度比特币信托基金吸引了2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其次是1月的17亿美元。 这意味着有约14万个比特币的股票将在7月底前得到解锁。从4月中旬到6月中旬期间,已经释放了约13.9万个比特币,这个期间也恰逢现货BTC/USD从6.5万美元暴跌至28800美元的低点。 Lyn Alden Investment Strategy的创始人Lyn Alden注意到了现货比特币价格暴跌与其灰度的GBTC解锁期之间存在相关性,并指出随着更多股票在7月解锁,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 灰度比特币信托解锁日期 资料来源:Bybt.com Alden暗示,这种相关性表明灰度的“中性套利交易”正在减速。 在套利交易中,机构投资者(如对冲基金)借入比特币购买GBTC股票。然后,在锁定期到期后,这些投资者将GBTC股票出售给二级市场的散户投资者,通常以溢价出售。然后,他们将借来的比特币返还给贷方,并将差额收入囊中。 “2020年下半年比特币上涨的部分原因是灰度中性套利交易,吸收了大量比特币,”Alden补充道,“当比特币ETF和其他访问比特币的新方式使GBTC变得不那么独特时,溢价就消失了,所以中性套利交易也消失了。” Grayscale Investments在2021年2月后停止出售GBTC股票。资料来源:ByBt.com 但是,根据ExoAlpha首席投资官戴维·利夫奇茨(David Lifchitz)的说法,套利策略可能是促成比特币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但并没有导致比特币价格暴跌。 Lifchitz指出,真正的GBTC套利交易策略是针对资金雄厚的投资者。这是因为他们他们需要在GBTC锁定期间持有比特币空头头寸——超时成本可能会抵消套利带来的价差。 “对于以折扣价购买GBTC股票和不做空比特币的简单买家来说,他们的利润取决于他们购买GBTC的价格。如果他们购买了4万美元到6万美元之间,他们今天就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可能不想出售以锁定他们的损失。”他表示。 对此,灰度首席执行官Michael Sonnenshein对美国顶级财经网站《巴伦周刊》(Barron’s)表示,投资者购买GBTC股票,会考虑中长期的前景。因此,他们可能不想在解锁后立即抛售所持资产。 Sonnenshein补充说:“我通常会说,投资者在考虑获得任何流动性之前,肯定会考虑股票的价格,相对于净资产价值或相对于比特币的价格。” 文章来源:灰度大量GBTC将在两周内解锁,比特币会跌破3万美元吗?
-
选择平台:以太坊还是波卡?两者有哪些关键差异点?
加入 PolkaWorld 社区,共建 Web 3.0! Polkadot 是最受期待的下一代以开发者为中心的区块链之一。在这里我们把它与最广泛采用的面向开发者的链以太坊进行比较,目的是帮助网络的新手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可能帮助开发者选择在哪一个平台上进行构建。 从较高的层次上观察,这两个项目只是部分重叠。以太坊是一个用于部署智能合约的平台,或者是控制单个以太坊链上本地资产或状态转移的逻辑片段。相比之下,Polkadot 旨在提供一个框架来构建你自己的区块链,并提供将不同区块链相互连接的能力。尽管存在这些差异,但这两个平台都是为开发者构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而设计的。 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优势却截然不同 就相似之处而言,以太坊和 Polkadot 都旨在提供一个让开发者可以创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的空间。这两个平台都包含智能合约功能,以太坊基于 Solidity,波卡基于 ink!(注:虽然波卡具有 ink! 合约语言和合约模块,但波卡中继链本身并不能直接部署智能合约,波卡上的一些平行链可以部署智能合约)。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以太坊 2.0,那么两个平台都在追求基于并行执行的扩展策略。每个执行线程在以太坊 2.0 中称为一个分片,在 Polkadot 中称为平行链或平行线程。以太坊 2.0 和 Polkadot 都将使用 Wasm 作为底层技术来支持链上逻辑和状态转换。 然而,以太坊和 Polkadot 之间存在重要差异。 最大的区别之一是设计目标。以太坊旨在成为分布式金融和智能合约执行的平台,而 Polkadot 的愿景是帮助人们构建整个区块链并将这些区块链相互集成。 我试着总结出我认为的一些关键差异点: 以太坊:规模庞大且蓬勃发展,但面临可扩展性挑战 以太坊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庞大且成熟的开发者、用户和企业生态系统,包括其丰富的开发者工具、教程等。它已经从这个生态系统中获得了显着的网络效应,使其成为事实上的智能合约平台,在许多情况下,以太坊标准(ERC-20 等)成为行业标准。 以太坊网络的价值同样重要,基于底层以太币的价值提供高度的经济安全性。DeFi 领域是加密领域中最受开发者关注的领域之一,主要建立在以太坊上,并利用不同以太坊智能合约之间的可组合性,这些智能合约可以在支持以太坊 1.0 的单个以太坊虚拟机中相互调用。 以太坊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可扩展性。CryptoKitties 应用程序的成功证明了影响 Ethereum 1.0 的一些可扩展性限制。一个流行的应用程序能够显着降低网络上交易的性能和吞吐量。 另一个挑战是在平台上运行智能合约所需的 gas 成本。Gas 费用是必要的,是为了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保护系统免受失控程序的阻碍。但随着 Ether 价值的上涨,运行智能合约的 Gas 费用也随之上涨,并让某些用例变得非常昂贵。这些成本与可扩展性有关,因为如果有更多容量,则可以降低每笔交易的费用。 以太坊 2.0 旨在解决所有这些可扩展性问题,但它是一个多年路线图,伴随着多年重构平台带来的执行风险。大部分以太坊核心开发的精力都将投入到以太坊 2.0 中,这让现有以太坊 1.0 链没有太多升级和改进的余地。 Polkadot:建立在灵活的框架之上,但它是新平台且未经证实 Polkadot 最大的优势是 Substrate。Substrate 是一个用于创建与 Polkadot 兼容的区块链的开发框架,根据开发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级别的抽象。Polkadot 本身是使用 Substrate 构建的。它大大减少了创建新区块链所需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与以太坊等智能合约平台相比,Substrate 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大的画布进行实验。它允许完全控制区块链的底层存储、共识、经济和状态转换规则,这些在标准智能合约平台上通常无法修改。 Polkadot 允许在其网络内共享安全的设计是另一个优势。共享安全有两个主要好处: 首先,它通过从中继链提供安全服务,来减轻平行链构建者的负担。这与 Cosmos 等其他网络采用的方法不同,后者每个区域都对自己的安全负全部责任。这种共享的安全性简化降低了构建者的摩擦,并简化了启动新平行链的过程。 其次,共享安全为平行链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框架,最终允许平行链专业化。它让我想起了旧的 Unix 哲学,在那里你可以创建完成一项工作并且做得很好的工具。然后,你可以通过将这些专门构建的工具组合在一起,来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我可以在 Polkadot 生态系统中看到类似的事情发生。这就是 Polkadot 设计的力量,而这会在网络中产生强大的网络效应。 化用一句房地产行业的老话,我认为 Polkadot 面临的三大挑战是:采用、采用和采用。在所有面向开发者的平台中,以太坊拥有主导地位和最大的开发者社区。此外,市场上有许多新平台…
-
2020年终盘点:从3800到28000,你被比特币涨服了吗?
还有3天,2020年就要结束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0,我只想说“魔幻之年”。 年初,没有谁预料到比特币竟然能在一天之内跌去50%;而312大跳水的时候,同样没人能想到比特币会在年末突破前高,甚至直接奔着30000美金去了。 另外,今年舆论对于加密货币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机构投资者也开始大量涌入,币圈这一年可以说顶得上过去几年的发展。 所以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20币圈都发生了什么,以及我对于这些大事件的观点和看法。 币价篇:比特币吊打一众主流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参与区块链的唯一方式,就是交易(或者说炒币)。毕竟这是最没有门槛的事情。 所以,大家感兴趣的从来不是区块链技术。不是比特币的闪电网络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不是以太坊的2.0是否会导致分叉,不是波卡的跨链究竟何时落地。 大家最关心的,从来都是币价币价币价。 所以我们优先就来看看,市值Top15的币种在过去一年到底涨了多少? 2020年,整个加密货币的总市值增长了2.8倍,当然绝大部分增长都归功于比特币。毕竟目前比特币的市值占比高达70%。 比特币2020年的表现真的令人满意,涨了接近3倍,超越了EOS、BCH、BSV等一众加密货币。 Top15中,跑赢比特币的只有4个币种:ETH、ADA、LINK、XEM。 另外从「现价/前高」的角度来看,比特币直接吊打所有币种。 因为比特币的价格已经涨出了新高,而很多币还趴在地上,像XRP、BCH、EOS、ADA等币种距离前高甚至还有百分之八九十的路要走。 而最近的行情走势,可以总结为: 比特币大涨,其它币种后续补涨 比特币回调,其它币种大跌,回吐大部分涨幅。 基本就是大饼一个假摔,小弟全部骨折。 很多人相信真正的大牛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所以主流一定会有爆发的一天。这一点我并不否认。 但是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轮很多主流币是很难涨过大饼的,可以涨过大饼的会成为新的主流,但没人知道是哪些币。而有些老主流可能连破前高都难。 关于主流币,上周(12月22日)有个大新闻:美国 SEC 计划起诉加密公司 Ripple 及两名高管,指控瑞波币是一种证券,必须遵守联邦证券法。 XRP因此一天之内暴跌40%,还被Coinbase直接下架。 其实SEC处罚过的币种不在少数,EOS为此交过2400万美金的罚款,XTZ交过2500万美金罚款…… 下一个又会是谁? 此前,SCE主席克莱顿曾明确表示过比特币和以太坊不是证券。 其实币圈大家都知道比特币是老大,以太坊是老二——最强公链。 今年以太坊上的DEFi生态蓬勃发展,流动性挖矿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截止2020年底,以太坊DeFi生态中的总锁定价值达到130亿美元历史最高水平。 通过DeFi,以太坊充分展现了其作为一个平台的价值。 但必须强调的一点是,以太坊网络的繁荣,并不一定会带来ETH代币价格的抬升。因为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当然,等ETH2.0上线之后,其中价值捕获的逻辑会有所不同 。 今年ETH2.0的第0阶段虽然已经启动,但是距离ETH2.0完全上线至少还要两三年,其中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市场篇:散户已踏空,机构正博弈 西方机构投资者的入局,被认为是比特币价格上涨的最大推力。 今年以来,灰度成了圈内的名牌巨鲸,它的一举一动都是焦点。 而根据BitcoinTreasuries统计,包括灰度、微策略MicroStrategy等在内的28家企业现在已经持有115万个BTC,价值超过300多亿美金。 尤其是这个12月,我们隔三差五就能看到机构“建仓”的新闻报道。 除此之外,不少华尔街大佬对比特币的立场也在今年发生了转变。 Paul Tudor Jones 保罗·都铎·琼斯,美国家喻户晓的对冲基金大佬,华尔街神级操盘手,曾创下连续5年高达三位数的回报率纪录,旗下旗舰基金年均收益约20%,连续25年无亏损。 今年5月,他公开称赞比特币: 投资比特币就像在早期投资苹果和谷歌一样,现在还处于非常早期。比特币是最好的抗通胀标的。我有大概2%的仓位在比特币。 Stanley Druckenmiller史丹利·德鲁肯米勒,美国亿万富翁,索罗斯首席大将,被誉为历史上最会赚钱的机器。过去30年,创造了年均复合30%的业绩;在他的投资交易生涯中,至今无负收益年份;过去120个季度里,只有5个亏钱的季度。 去年6月他还说对比特币没兴趣,就在11月啪啪打脸,表示已持有比特币: 我是个老古董,但是我慢慢接受了比特币是一个很好的储值资产类别。我持有的黄金仓位数倍于比特币。但是坦白说,如果黄金投资能奏效,比特币的投资效果会更好。 比特币市场注定会越来越机构化,而大资金介入比特币,不外乎三点原因: 第一,利益驱动,华尔街做的一直是抽水的生意,以前池子太小没必要介入,现在池子大了所以参与进来…
-
观点 | 比特币挖矿真的浪费能源吗?不,PoW有效率
许多人都认为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PoW) “浪费电力”。我寻思着跟大家解释一下:其实一切都是能量,货币也是能量,对能量的评价是主观的,最后,PoW 的能量消耗比之现有的管制系统如何。这篇文章混杂了圈内许多人的原创思想 —— 我所做的不过是汇聚、提炼和组合这些说法 。 工作量(Work)即能量 “功(work)” 被当成能量的单位,要从法国数学家 Gaspard-Gustave de Coriolis 说起:他将能量定义为 “所做的功(work done)”。 很久以前,经济活动中所做的功完全来自人力,而这些能量都来自食物。 大约 100 万年前,人类偶然学会了使用火。结果,人类可以驱使的能量就变多了,因为我们不仅可以靠吃东西来维持温度,还能从烤火中取暖。所以,这种额外的能量消耗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几千年前,我们的能量消耗进一步提高,因为我们开始畜养家畜。动物可以代替人力,前提是这些劳动力也必须有吃的。我们需要大量的食物来满足这种能量上的需求,但我们的生活也随之更加繁荣。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我们发明出了大型机械,这些机械本身可以做功。一开始,能源来自水流、风力,后来变成了更便宜的东西比如煤炭和天然气,现在则是核能(核聚变/核裂变)。不论是机械还是生物,都是靠消耗能源来做功的。 我们的经济生活,也不是建立在货币之上,而是建立在功和能量之上的。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与能源的价格密切相关。净化水需要能量;运输货物也需要能量;制造产品需要能量;烹饪也不外如是;连冰箱和冰柜,都需要能量。在自由市场上,每一种商品的单位成本,都反映了制造单位该种产品所需消耗的能量。因为自由市场鼓励人们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所以每一种商品在生产制造中的能源消耗都是最小化的。货币是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功的代表,因此也可以认为是存储起来的能量。 在 20 世纪上半叶,工业领袖如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都有志于使用 “能量元” 或 “能量单位”(商品货币/能量货币)来取代黄金和美元。当时这个概念很流行,因为它们也具备健全货币的一些特点,包括:可以精确定义出统计单位、易于度量/难以伪造、可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以及同质性(也就是每一单位都与另一单位没有区别)。不过,能量货币也是有缺陷的:难以转移、难以存储。 “要让男人女人们垂涎某个东西,只需让那个东西难以获得。” —— 马克·吐温 时间快进到 2008 年 10 月 31 日,中本聪公开发表了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所用的工作量证明(译者注:按上文,也可以翻为 “做功证明”)的发明初衷是作为抵御邮件攻击的手段。只是后来中本聪把它用到了数字货币中。PoW 挖矿,一言以蔽之,就是使用专门的机器(如 ASIC)将电能(经由区块奖励)转化为比特币。机器会重复执行哈希运算(既是猜测也是投票),直到解决一个密码学难题并收到比特币(区块奖励)。这个密码学难题的证明了该矿工花费了许多能量(形式是 ASIC 以及电力),证明矿工做了功。比特币有一个类似资本主义的投票机制,“以真金白银承担风险,来获得投票权”,消耗能量、使用 ASIC 才能生产哈希值(选票)。—— Hugo Nguyen 在中本聪设计 PoW 时,他是在根本上改变人类共识的形成机制,把政治投票转成无关政治的投票(哈希值),靠的就是能源的转化。做功证明也是消耗证明,或者说对能量已被消耗的验证。那它重要在哪?在于,这是在数字世界里验证物理世界事物的最简单也最公平的办法。PoW 跟物理有关,跟代码无关。比特币是一种超级商品,是靠能量铸造出来的,是整个宇宙的基础商品。PoW 把电能熔铸为数字黄金。 当且仅当比特币的账本是难以制造的,它 才是/就是 不可篡改的。做功证明 “非常昂贵”,这没错,但这是一种特性,而非一个缺点。直到今天为止,“保卫” 一词仍旧意味着造一堵厚厚的物理围墙把那个有价值的东西围起来。密码学货币的新世界不那么直观,没有摸得到的围墙来保护我们的钱,也没有门和门锁。比特币的公开账本是靠着其集结起来的哈希算力,也就是它花在造墙上的总能量,来保护的。这一设计昂贵又透明,意味着若要拆除这堵墙,就要付出同样多的能量(无可伪造的奢侈浪费)。(译者注:这样说其实是不严谨的。拆除 PoW 的围墙只需付出同样多的哈希次数,不一定要付出同样多的能量,因为机器的运算效率(单位能量投入所产生的哈希次数)会越来越高。) 能源消耗 密码学货币的批评者总是说:比特币的 PoW 是垃圾,要不了几年(比如 2020),世界就会被比特币毁掉!你可能也注意到了,大部分宣扬 “世界末日” 的文章都基于 Alex De Vries 的一个分析。此人是一位 “金融经济学家和区块链专家”,供职于普华永道荷兰公司,是 Digiconomist 网站的作者。他…
-
花火崩盘记:资金盘何以成为信仰
近年来,借助区块链、虚拟货币而生的资金盘项目层出不穷。数月前,链捕手曾分析了依托于以太坊而生的Forsaga资金盘,此篇文章则聚焦于另一个在国内声势颇大的资金盘项目花火交易所,试图揭开花火早前起势以及如今崩盘背后的故事。 作者|王大树 「你知道花火是资金盘吗?」 「知道,玩的人都知道,大家都在赌而已。」玩家张铖(化名)告诉链捕手,花火对他而言只是赚钱的工具,一场游戏而已。 张铖在2018年加入币圈并成为炒币大军中的一员,过去他的大部分交易都以亏钱告终,唯独披着区块链外衣的资金盘项目花火让他得以大赚一笔。在他眼中,花火就是资金盘里的「比特币」,是信仰的代名词。 然而不巧的是,号称「盘圈比特币」的花火在今年11月29日崩盘了,该交易所几乎所有资金盘币种都大跌80%以上。 一、崩盘前后 花火是披着区块链金融外衣的资金盘项目之一,张铖至今还保留着数月前花火开大会时的视频:会场中央的LED大屏上播放着「花火绽放,定义未来」的口号,现场近100人,他们都是所谓的信仰者,一边挥舞刚认领的推广任务书,一边站起来和着音乐齐唱「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些参与者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他们大多衣着光鲜,看上去生活丰腴,在这里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就是花火布道者(领导人)。 花火给这些布道者提供了金条大奖、旅游以及定期发工资等福利待遇。在激励与教育并行下,花火的注册会员数突破了20万,平台币HDU的价格也从1元左右涨到最高180多元,翻了至少180 倍,这些数据令绝大多数交易所都相形见绌。 其实,花火交易所与常规的数字货币交易所类似,用户除了可以交易花火平台币HDU外,还可以交易其他资金盘项目发行的代币。而官方主要负责推广的就是平台币HDU,HDU发行量为10亿枚,首期母币发行1000万枚,剩余的9.9亿枚分五个阶段发行。 截止崩盘前,市场上流通的HDU达到3000万枚左右,按照初始最高单价26美元每枚计算,市值大概在7.8亿美金左右。而HDU持有者主要通过持币收益和推广收益两种方式获利,官方采用了复杂算法来确保项目的持续运转。 所谓持币收益就是「静态持币」收益,目的是利用长期投资带来的增值效应来吸引投资者。所谓推广注册收益就是用户在花火平台购买平台币HDU,并激活形成推广链接关系即可成为推广者,推广者也是持币者,可享双重收益,该机制的目的在于通过裂变的方式吸纳更多人和资金。 这些套路与常规的资金盘模式并无不同,唯一的差异在于领导人(超级布道者)的推广能力,这将决定资金盘能做多大。在经常玩资金盘的陈达飞(化名)眼中,花火相较于其他资金盘最大的优势就是领导人培训做得不错,同时将目标市场从东南沿海一带扩展到内地,裂变的范围更大。 这种推广上的地域拓展策略与早前《经济知识》杂志在报道《疯狂的资金盘》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十分吻合。该报道指出,资金盘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省份,这些地区科技、金融氛围浓厚,人们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中产阶级群体庞大,有一定的投资能力。 特别是沿海省份有着大量中小企业主,他们虽有资金实力,但企业受经济发展大环境影响,发展遭遇瓶颈,股市房市又持续疲软,他们需要为资金寻找出路,因此,很多资金盘将总部设在北京和沿海省份。 而花火就是总部盘踞在深圳一带的资金盘项目之一。 老玩家陈达飞告诉链捕手,花火势头最猛的时候上了10余个币种,其中多数为资金盘代币 ,而这些代币可以理解为承包制,每个项目由单独的团队进行负责,并且要求设有线下办公接待地点。上币方需要购买HDU作为上币费,但上币之后,市场需要项目方自己去推 广。在10余个币种当中,张铖投资的NEU从单价1元左右涨到38元,涨幅30余倍。 而花火交易区的其他币也大多达成数十倍的涨幅,如此收益情况在股市很少见,花火凭借这样的财富效应定义了自己在投资眼中的地位。张铖这样的参与者甚至将花火认定为盘圈的「比特币」。 他之所以对花火有如此高的评价,在于资金盘非常善于利用社会热点、新政策以及经济趋势做文章。比如借助比特币热潮的珍宝币、暗黑币等,再比如利用分布式存储、新基建概念的CAI矿机,以及早期的互联网金融与O2O模式的租宝、聚宝金融等。 不过,盘圈「比特币」并没有一直延续辉煌,自11月起,花火上的所有币开始有下跌现象,直到11月27日,张铖才发现提不了币,但此时止损已晚。 「我是第一次玩盘子,最早在花火交易所买了4万元的NEU,后来赚了四十多万,翻了至少十倍,太惊人了。」张铖告诉链捕手,他在资金盘上的部分盈利后来炒币亏掉了些,为了弥补这些亏损,他又投了花火嫁接的另一个交易所银河交易平台的一个币—UBT/RFB/FGO等,不幸的是这次复投赶上崩盘,钱打了水漂。 二、雷达币的第二条命 此前,张铖一直认为花火这种机制根本不存在崩盘的可能,因为带他入行的人曾说,花火为了持久地激励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