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是什么?

一个分布式数据与逻辑的系统

“一个实际的结果是,这是第一次有一种方式可让互联网用户将某个独特的数字资产转移给另一用户,每人都知道资产移转的发生,确保了传输的安全性,没有人可以挑战移转的合法性(legitimacy)。这一成果的突破性不容小觑。”

––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

如果由高处俯瞰,区块链可能看起来与其它你熟悉的事物,譬如维基百科,没有那么不同。

通过区块链,许多人可以写入信息纪录,用户可以控制信息纪录的修改和更新。同样的,维基百科的条目也不是单一发布者的产物,没有哪一个人可以控制这些信息。

然而,如果降低高度来看,区块链技术的不同之处就清晰得多。虽然两者都在分布式网络(distributed networks)上运行,但维基百科是以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的网络模式建构在万维网(World Wide Web, WWW)上。

具有相关权限帐户的用户可以改变维基百科在中心化服务器上存储的条目。

每当用户访问维基百科的页面时,他们将获得维基百科条目的“主本(master copy)”的更新版本。维基百科管理员仍然可以控制数据库,并允许中心化机构来维护访问的权限。

维基百科的数字骨干(digital backbone)与现今政府部门、银行或保险公司高度保护与中心化数据库类似。中心化数据库的控制权,包含更新管理、访问与防范网络威胁均属其所有者所有。

区块链技术是什么?

(来源:Pixabay)

以区块链技术创建的分布式数据库,具有与维基百科根本上不同的数字骨干,这也是区块链技术最独特与重要的特色。

维基百科的主本在服务器上进行编辑,并且所有的使用者都能见到新的版本。在区块链的情境下,每个网络中的节点都将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个节点都会独立的更新纪录,并且最受欢迎的纪录将成为官方纪录,而非主本。

每次的交易事件都是广播的(公开的),并且每个节点都会创建其事件的更新版本。

就是上述的差异让区块链如此实用,这代表了信息注册与分布的创新,不需要有信任方也能促成数字关系。

但,区块链技术尽管有各种优点,却不是一项新的技术。

相反地,它是一项结合成熟技术的新应用。正因为三种技术(互联网、加密私钥与激励治理协议)的特殊编排,让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想法变的可行。

这是一个无需受信任的第三方的数字交互(digital interactions)系统。保护数字关系的工作是隐含的由区块链技术本身迷人、简单却强大网络架构来运行。

定义数字信任

信任是不同参与方之间的风险判断,在数字世界中,信任的确定通常借由证明身分(身分验证)和权限同意(授权)来进行。

简单来说,我们想知道,“你的身份是否与你说的一致?“以及”你可以做你想尝试做的那件事情吗?”

在区块链技术下,加密私钥提供一个强大的所有权工具,以满足身分验证的要求。拥有私钥便是所有权。这也让人可以不需要分享更多个人信息就能完成交易,不至于因此暴露在黑客的风险之下。

身分验证是不够的,授权——拥有足够的钱,广播正确的交易类型等——需要一个分布式的对等网络作为起点。分布式网络可减少了集中式损坏或失败的风险。

此分布式网络必须致力于交易网络的纪录保存与安全性。授权交易是整体网络应用区块链协议设计规则的结果。

以这种方式提供的身分验证和授权允许数字世界在不仰赖(昂贵的)信任的情况下进行互动。现今,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已意识到这种发展的含意——无法想象的、崭新的、强大的数字关系是有可能的。区块链技术通常被形容为互联网交易层面的骨干、落实互联网价值的基础。

实际上,加密密钥(cryptographic keys)与共享分类账(shared ledgers)可以激励用户保障并正式化数字关系的想法,是具有疯狂想象的。从政府到科技公司到银行,每个人都在致力于建立此交易层。

在区块链技术的的构造下,我们可以建立对数字交易非常重要的身分验证与授权动作。

这个想法能被应用到各种需要信赖的纪录系统中。

溫馨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資訊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資暗示,本站所有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幣圈財經官方立場無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