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外汇网
作者:履霜
周四午后,比特币持续下挫,跌破16500美元/枚,日内跌近12%,较日高大跌近2000美元;以太坊失守500美元/枚,日内跌12.4%。
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一起暴跌,引发了人们对加密货币市场繁荣的持久性的猜测。

而就在昨日晚间,比特币一度站上19500美元/枚,续创近三年新高。这轮反弹吸引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从华尔街亿万富翁保罗-都铎-琼斯和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到那些希望借助资产上涨、市场下跌的动量投资者。
分析师表示,近期上涨后的获利回吐以及对政府出台更严格的法规的猜测是导致比特币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比特币研究员Vijay Boyapati指出,19500-19550美元区间是比特币创下历史新高之前的最后一个强劲阻力区间,空头可能会行动起来。如果比特币短期内无法再次测试19500区域,价格可能会回调。
新加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Luno的业务发展主管Vijay Ayyar表示:“比特币已经严重超买,需要得到纠正。”“因此,坦率地说,我认为出现大幅下跌并不稀奇。”
有怀疑论者认为,这种加密货币著名的波动性,可能预示着三年前泡沫破灭时的情形将重演。一些人认为散户投资者疯狂涌入追逐快速上涨势头的迹象,为不可避免的暴跌埋下了基础。
经纪公司OSL驻香港的全球交易主管Ryan Rabaglia说,对美国可能收紧加密货币规则的担忧以及获利了结,可以解释周四多数数字资产的价格下跌。
“在大幅加速上涨后出现短期回调也不罕见,因交易商寻求了结获利,然后在波动性消退后重新调整,”他说,“一旦尘埃落定,就会恢复正常,所有中长期看涨指标仍在发挥作用。”
比特币的支持者说,与三年前相比,目前对加密货币的关注有所不同,因为机构投资者的兴趣日益浓厚,比如富达投资和摩根大通。
文章来源:环球外汇:比特币感恩节暴跌引发质疑,三年前的故事又要重演?
溫馨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資訊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資暗示,本站所有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幣圈財經官方立場無關。
相关推荐
-
邹传伟:区块链技术不是数字人民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作者:李晖 2020年11月23日,由《中国经营报》和中经未来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盛大开幕。在首日举行的“2020卓越竞争力金融峰会”上,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出席并进行主题演讲,他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央银行货币的安全性、可控匿名性、交易即结算以及双离线支付等优点,会吸引老百姓使用。而区块链技术既不是数字人民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 目前,央行对数字人民币的定位聚焦于流通中的现金,即M0的替代,但行业也有一些声音认为未来会对M1/M2形成替代才有价值。 邹传伟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第一,数字人民币和M0(流通中现金)都是中央银行货币,是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负债,所以“数字人民币替代M0”是成立的。M1/M2的主体部分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是商业银行对个人、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负债,“数字人民币替代M1/M2”在逻辑上很难成立。 第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相关的支付系统依托存款账户体系构建,效率和安全性都很高,如果改造成类似数字人民币的账户松耦合模式,对支付系统的改进意义不大。 第三,在支付环节,央行数字货币大比例替代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实际上是中央银行在央行数字货币项目中会尽力避免的一个局面,因为这会影响商业银行存款稳定性和信贷中介功能。 而在技术层面,邹传伟认为,区块链技术既不是数字人民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区块链技术的性能和安全性,都不足以支撑数字人民币这样体量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一些境外中央银行在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使用了联盟链技术,比如新加坡金管局、加拿大银行。它们的试验表明,区块链技术能支撑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他表示。 在他看来,数字人民币作为对现金的替代,但又要超越现金完全匿名、不可追溯的特征,采取“银行账户松耦合、具有价值特征,支持可控匿名”是题中应有之义,而这些也是区块链的关键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二级市场对数字人民币题材的炒作持续,行业也关心其落地会影响哪些产业的发展。 对此邹传伟认为,数字人民币在大范围应用中的清算和结算安排,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如果个人和机构(含商业银行)的数字人民币交易,都第一时间体现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系统的更新,这相当于中国人民银行面向公众提供实时全额结算,与银联和网联都无关,但对数字货币系统提出了很高要求。 如果在支付环节,数字人民币只是小幅替代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这是很可能会发生的),那么对银联就不会有很大冲击。如果允许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现金之间双向兑换,那么对ATM机提出了升级要求。 在邹传伟看来,移动支付的用户体验是市场反复打磨和创新的产物。数字人民币在用户体验上做到和移动支付一样,就是成功的第一步。“要让老百姓使用数字人民币,首先需要拓展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和收单体系,要让老百姓发现凡是能用现金、银行卡和第三方支付的地方,也都能用数字人民币,而且使用体验一样好。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央银行货币的安全性、可控匿名性、交易即结算以及双离线支付等优点,自然会吸引老百姓使用。”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邹传伟:区块链技术不是数字人民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
2020数字资产现货交易行业研究报告:成交量超21万亿,各国日益重视市场监管
要点总结 1. 21万亿 2020全年数字资产现货成交量超21万亿,较2019年上涨53%。四季度在比特币价格暴涨的影响下交易活跃度持续上升,现货交易量和比特币价格走势呈现强正相关(0.78)。 2. 95% DeFi在2020年六月下旬开始崛起,去中心化交易所2020年下半年交易量占全年交易量的95%。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全年交易量可媲美交易量排名靠前的中心化交易所。 3. 减弱 比特币交易市场主动性地位在2020年有所减弱。 全年现货比特币交易量占全市场现货的44%。其中三季度仅为31%。 4. 3月最高 受3月12日市场大跌影响,3月份为2020年全年现货成交量最高的月份。3月现货成交量达$2,489B。 5. 首位 Binance稳居现货交易量首位,2020年下半年与交易量排名二三位的交易所差距尤其拉大。全年交易量约达1万亿。 6. 1.71X 2020全年全市场现货交易量为衍生品交易量的1.71倍,但交易量排名前三的交易所衍生品成交量均远超现货。 7. 严格 2020年,各国日益重视数字资产市场监管。数字资产交易行业合规性受到SEC等政府部门重视。交易所愈加重视合规。 8. 2,500亿 2020年,平台币现货整体成交量约为2,500亿美元,占全市场现货成交量1.19%。 9. 关键词 几乎所有搜索主流交易所的用户,除搜索BitMax的用户外,均会搜索到关键词Binance。一部分交易所的搜索热词也透露了交易所可能的获客方向。以几家大型交易所为例,Binance的搜索热词中包含阿根廷、美国等地名,Huobi包含土耳其、意大利等相关词汇,而OKEx则有大量韩文搜索热词出现。 TokenInsight 前言 相较于2019年,2020年的数字资产市场有了长足进步。 一方面,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资产投资品获得了包括来自传统市场的投资者进一步的认可。以现货为例,2020年全年数字资产现货成交额上升超50%,达21万亿美元,而总市值则一度突破万亿美元,超越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股市总市值。数字资产投资品带来的丰厚回报,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进场,来自传统市场的投资者们开始正式将数字资产作为投资组合中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各国对于数字资产的相关监管相继开始落地实施。随着数字资产相关经营牌照的颁发,数字资产市场开始走出灰色地带。监管的引入尽管在短期可能会对市场造成冲击,但长期来看,监管在保护投资者、促进市场有序合规方面的作用,将会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正面效应,推动数字资产市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毫无疑问,DeFi与衍生品是2020年数字资产市场中崛起的双星。在第三季度的DeFi爆发后,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成交量已经可以媲美中心化交易所,仅用一年的时间,DeFi便已从不足0.01%的现货市场份额扩张至1%的现货市场份额以上,且仍处于高速扩张状态。我们期待2021年DeFi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惊喜。 而衍生品市场在2020年则甚至已在部分指标中超越现货市场:2020年下半年,期货市场成交量高于现货,而在Binance、Huobi、OKEx等头部交易所中,现货的成交量已经不占主导地位。 2020年,平台币的交易规模出现了一定萎缩。但从平台币价格与交易量的变动中可以发现,平台币的价格与交易所的市场地位密切相关。大型交易所的平台币价格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而规模较小的交易所,即使在年末牛市,平台币价格依旧上涨乏力,甚至相较年初出现破发。 我们预计现货和衍生品在交易量方面,在未来都有长足的增长。对于以太坊和比特币在2021年的表现也十分看好;此外,由于交易量的增长,必然会带来交易平台的营收增加,最终会反映在平台币的价格上,因而我们也看好平台币在2021年的表现。2021年将会是更多有用户有应用的项目发展的一年,机构无法带动牛市,真正的牛市一定依赖于项目、散户、现货;衍生品则是会将牛市的效应增大。 更多关于2020年现货市场的宏观及微观信息,Please Enjoy the Report. Wayne, TokenInsight COO wayne@tokeninsight.com 2021.1.24 行业追踪 Q1 ① OKEx 首席运营官 Andy Cheung 从 OKEx 离职,创立区块链咨询公司 BitWork; ② Binance上线 C2C 交易功能; ③ 路印上线基于以太坊 ZK Rollup 技术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④ 门头沟清算更多信息漏出:将向债务人返还 比特币 和 BCH,或抛售 BSV 和其他数字资产; ⑤ Bitfinex推出 2.8 亿美元数字资产对冲基金 Fulgur Alpha…
-
去中心化平台SpaceFi宣布将基于Cosmos生态链Evmos部署测试网,并计划发起空投
律动 BlockBeats 消息,2 月 25 日,去中心化平台 SpaceFi 宣布将基于 Cosmos 生态链 Evmos 部署测试网。SpaceFi 测试网已于 Celo 网络运行,此次在 Evmos 部署测试网是 SpaceFi 在跨链和多链发展上的一次尝试。 此外,SpaceFi 表示将发布测试版 2.0,同时部署在 Evmos 和 Celo 上,并正在准备空投计划。
-
區塊鏈社會學 | 產品改革遭酸「把用戶當保險套」,設計者如何拿捏 Web3 創新?
產品升級的同時難免需要淘汰太舊的版本,有時甚至需要所有用戶全部升級才能繼續使用。然而進入 Web3 世界以後,時常需要用戶配合了解創新技術,但並非每位都會樂意接受。作為產品設計者,面對這種情況,該怎樣拿捏?客戶真的永遠是對的嗎?本文撰文者為動區專欄作者高重建,作者同時也是 Likecoin「讚賞公民基金會」創辦人。 (前情提要:高重建觀點|區塊鏈為什麼總是很難用? 來自產品設計者的自白) 科技研發總牽涉到產品升級,升級的同時向下兼容當然最好,但幾個週期以後,難免需要淘汰太舊的版本,有時甚至需要所有用戶全部升級才能繼續使用。 讚賞公民 Web3 就是這樣,一下子不再支援信用卡等傳統貨幣支付方式,需要用戶進入 Web3 世界以密碼貨幣質押;跟得上的用戶欣然配合,主流用戶正在了解,有用戶乾脆臭罵 LikeCoin 把創作者當作 Condom(保險套),拂袖而去。作為產品設計者,面對這種情況,該怎樣拿捏? 註:「把 xx 當 Condom」為港式用語,指用完即棄(雖然讚賞公民推出已超過三年) 「客戶永遠是對的」 有句格言說,「客戶永遠是對的」。我不反對,只是,這世界的格言很多,當中不少互相矛盾,視乎情況拿不同的來用而已;比如當社會一片混亂,你要人服從的時候可以說,「行軍最重要講求紀律」,但你不想守紀律時又可以說,「戰爭狀態,程序放兩邊」。 回來說產品,賈伯斯(Steve Jobs) 也曾說過一句經典名言:“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 看,又矛盾了。就算 Steve Jobs 是錯的,稍微懂邏輯的都知道,「客戶永遠是對的」不可能是產品設計的金科玉律,除非你的客戶只有一個人,否則 Alice 說要改革產品,Bob 說要新舊兼顧,Carol 說要維持現狀,產品設計者要怎樣聆聽用戶意見? 可以肯定的是,滿足所有用戶並非出路。 以上結論,在科技產品的語境尤其明顯,因為科技日新月異,普羅用戶沒法預見科技帶來的可能性,對新功能缺乏想像力實屬正常。剛才提到賈伯斯語錄,同一段說話中他也想像福特汽車創辦人 Henry Ford 說 “If I’d asked customers what they wanted, they would have told me, ‘A faster horse!’” 同樣的邏輯,放在 70 年代家用電話普及的日子,如果你問用戶希望什麼新功能,沒可能有人告訴你希望把電話放在口袋,更別說連概念都沒出現的上網。 當產品涉及區塊鏈和密碼貨幣,而又想要堅持 Trustless、自我管理的大原則,想要滿足一輩子都在用傳統貨幣解決衣食住行的用戶,或者從他們的意見中得到啟發,恐怕也注定自討沒趣。 延伸閱讀:高重建觀點|八大特性檢驗市面上各種 DAO 的「純度」 The Innovator’s Dilemma 已故學者 Clayton Christensen 的經典著作《創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研究多個科技產業,發現全部產業都是後來者以「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打敗原來的市場領導者。Christensen 分析市場領導者的死因,十分有趣卻也非常諷刺:聆聽用戶。正是因為「顧客永遠是對的」心態和開發產品流程,一次又一次讓這些巨企錯過新一代科技,走向滅亡。 所以,產品設計者應該把用戶當成傻子嗎?當然不是。 用戶是上帝,但上帝也會賦與你自由意志,我們有責任去作出判斷,而不能單純依賴上帝提供答案。 再說,其實「客戶永遠是對的」也無不可,但產品設計者需要先精準地定位目標用戶群,不能妄想加入各種不同的功能以同時滿足各種不同的用戶;當一個產品因應一百種用戶需求提供一百種功能,它不是滿足了各種用戶,而是已經失去定位,滿足不了任何用戶。產品有定位,邏輯上就必然會讓一些人失望,除了努力行銷講解好處,剩下的只能接受。 做產品也跟做人一樣:先去接受,我們不可能滿足所有人。 「今時今日這樣的服務態度是不足夠的」 一直談的都是怎樣理解客戶需要,但是區塊鏈的另一個特質 Permissionless,卻更基進地讓「客戶」的概念都變得過時。 在傳統物理世界,甚至是 Web2 的科技前沿如 Apple、Google,都是客戶與供應商、用戶與官方的關係。按照這種關係才有客戶是否永遠都對的思考,基進區塊鏈產品卻把客戶和開發商、消費者與提供者、付出與獲得等簡單二分徹底模糊掉。 無大台(去中心化),就是所有人都是持份者,既受也施;至於用戶在投訴時經常掛在口邊的「官方」,在真正無大台的生態中根本不存在,可惜當用戶在中心化的世界生活太久,尤其是顧客至上,「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唔夠㗎」(今時今日這…
-
FTX 内部人士就堕落的加密交易所的金融交易发出传票
Sam Bankman-Fried,他的父亲和其他内部人士已被送达传票,作为加密交易所破产程序的一部分。 传票是就特定案件作证或提供证据的法院命令。图片:快门。 FTX破产程序在公司内部人员都受到新传票的打击后又发生了变化。 破产法院已命令Sam Bankman-Fried,前阿拉米达首席执行官Caroline Ellison,前FTX首席技术官Gary Wang和FTX Digital Markets前联合首席执行官Nishad Singh提供一系列与交易所活动相关的文件。 Bankman-Fried的父亲Joseph Bankman和母亲Barbara Fried也是被传唤的人之一,根据周二在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提交的法庭文件。 FTX 的法律团队于 25 月 <> 日请求允许向该组织送达传票,称“关键问题仍然存在……涉及债务人财务和交易的许多方面。 传票要求提供有关现已解散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及其附属公司的大量信息,包括“从 FTX 集团的任何实体收到的任何支付、数字资产、房地产、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或来自 FTX 集团任何实体的任何高管或员工。 除了Bankman-Fried之外,所有人都必须在16月17日之前提供所要求的信息。这位名誉扫地的加密货币创始人必须在<>月<>日之前提供相关文件。 要求提供 FTX 可疑活动信息 Bankman-Fried 和 Ellison 都被特别要求提供关于从个人电子邮件帐户或即时消息平台发送或接收的有关 FTX 集团或 FTX 集团或阿拉米达资产的所有通信的信息。 他们还被要求提供有关币安去年 11 月收购 FTX 的举动的信息,在首席执行官赵长鹏表示 FTX 的流动性问题“超出我们的控制范围或帮助能力”后,此举最终失败了。 FTX 的法律团队还希望看到与“向任何政治运动、政治家、政治行动委员会、政党和其他附属个人支付或其他有价值的任何款项或其他价值转移”相关的文件。 法院已要求SBF的父亲提供有关“预期,潜在或实际购买房地产”的信息,包括巴哈马的任何房地产。 FTX Digital Markets 的 Singh 已被特别要求制作与 FTX 集团的风险管理和自动清算系统、流程和政策相关的文件,包括所有阐明这些文件如何适用于或不适用于阿拉米达的文件。 SBF面临八项刑事指控,包括电汇欺诈,洗钱和挪用客户资金,上个月对涉嫌犯罪表示不认罪。 另一方面,阿拉米达前首席执行官埃里森和FTX联合创始人王都承认欺诈,并正在与联邦检察官合作。
-
深度 | Web3.0技术与生态发展研究报告
刘毅——“Web3.0的发展路径应该是资产、身份和数据” Web3.0与Web2.0如何衔接,或是从哪里落地,是特别值得思考的,尤其是对于Web3.0的创业者。Web2.0是平台经济时代,首先我们应承认Web2.0极为成功,它的本质是解决买家卖家之间的信任问题。但Web2.0有两个局限性,第一个是只能解决可互换产品或工业品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大量不可互换性产品和服务领域并没有被Web2.0平台很好的解决,包括金融、房产租售、医疗、教育、婚恋、短工等,这些领域是Web3.0有可能率先去解决的。第二个是公平问题,也就是平台的寻租问题,一旦平台变成了垄断性中介,就可以向买卖双方压榨利润。 Web3.0协议栈的各部分都是以去中心化、点对点的加密协议为特征,是一个无信任交易或协作基础设施,以达到用户能控制自己的资产、身份和数据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看,一定是资产是先行,因为资产相关领域具有可投机性,可以吸引大批资金和人员进入。如果从资产入手,下一步可能会解决的是身份,如果不解决身份问题是没办法解决数据问题的,因为没有个人的标识就没有办法去掌握自己的数据。所以应该是从资产、身份和数据这样的时间线去推进。 所有领域中最有可能的率先落地的是金融,而DeFi可以说是开放金融的一个实验,一个可抛弃原型,因为金融必须合规、可监管,这是公认的。然后Web3.0需要解决的身份问题是要让每个互联网的用户能掌握、控制自己的身份,它不是被赋予的,是声明的,这个身份是无法被冒用,无法被冻结。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才是数据,数据价值有两种利用方式:整体利用和针对个人利用。第一种就是大数据,这个过程中没有暴露任何人的隐私,而形成了对整个社会的价值。针对个人的数据分析,可以用来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也可以用来预测产品和服务对个人的效用。后者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最常见的是所谓大数据杀熟,应该通过立法予以禁止。 孟岩——“Web3.0有五大特征” Gavin Wood博士所倡导的Web3.0概念有很多不同的称呼,比如价值互联网、 Open Web,我比较喜欢叫它去中心化互联网,因为这个词比较比较精确的概括了它的实质或者关键特征。我觉得Web3.0是一个新的互联网平台,一个新的计算范式,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互联网初衷的回归。去中心化互联网跟我们现在的互联网一定是类似的,都是从硬件到软件,到网络服务,到网络协议,到价值层协议,再到应用层,多层次的综合体系,我们叫技术栈 (Stack)。区块链在这个体系当中跨越多个不同的层次,在存储层、在计算层、价值激励层,都扮演核心角色。因此区块链对于Web3.0来说是一个核心的基础设施,是真正的Game Changer。 虽然现在还没有到去归纳Web3.0本质的时候,但我想点出Web3.0的5个特征: 计算和特定的计算设备解绑分离:Web3.0构成了一种全新的计算范式,计算和存储行为并不会因为特定的设备出现问题,这个计算和服务就被关停。 基于密码学技术实现身份认证及数据确权:不同于以往传统互联网基于中心化机构和数据库来进行授权和认证。身份必将成为一种主权资产。这个身份不管是人的身份,同时还包含机器等终端在Web3.0中的身份。 数据的记录和存储都是通过不可篡改的方式进行:Web3.0中,数据的存储倾向于永不删除和修改,而是不断累加数据,但是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存储成本极低,规模极大。 资源分配通过基于通证的市场机制来进行:区别于以往的中心化授权调配的方式,而是双方通过通证的交易来进行资源的配置优化。 权益分配上的去中心化和透明化。 这是目前Web3.0目前所能够展现出的几个主要特征,但是这个概念或者行业正在不断丰富,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全新的定义。 摘要 Web3.0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以用户数据权利回归为前提的智能互联网世界。Web3.0背景下,互联网商业逻辑将会发生本质变化。 实现Web3.0所需的技术路径中,跨链、分布式存储与隐私计算是Web3.0生态目前发展阶段的核心技术栈。 去中心化身份、信用体系建设及分布式存储服务是当前Web3.0生态内的潜力细分赛道。 用户观念、效率、监管机制、商业模式是现阶段Web3.0生态发展面临的挑战,隐私计算、安全信息传输和隐私信息存储可能成为未来生态发展新热点。 1.Web3.0概览 1.1.Web3.0——以去中心化和数据确权为前提的智能互联网世界 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史,从Web1.0演变和进化到Web2.0,再到Web3.0概念的提出,核心理念都是围绕着用户在互联网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展开的。互联网诞生之初,基本上是“只读”的,Web1.0的互联网用户只能被动的浏览网站提供的信息。而随后因社交媒体和流媒体的快速兴起,催化出了以用户生产和分享内容为主导的全新互动网络模式Web2.0。而人们对于Web3.0的…
-
美国首支比特币基金Pantera Capital将发起1.34亿美元大规模融资
在昨天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一份文件中,比特币对冲基金巨头Pantera Capital宣布将发行高达1.34亿美元的股票,这是该公司成立7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融资。 根据Cointelegraph的报道,Pantera成立于2013年,是美国第一支比特币基金,Pantera首轮融资募集的资金较少,只有1300万美元,后来又募集了2500万美元。 但在2018年,该基金努力进行更大规模的融资,从而形成了第三只投资基金,被称为风投基金III。这只新基金在2018到2020年期间流入了1.64亿美元,这次大资金流入给2019年加密货币的糟糕形势画上了句号。 现在,比特币似乎在为下一次牛市做准备,提交给SEC的文件表明Pantera有远大的计划。 尽管目前还没有消息表明此次新融资是否会催生一只新基金,或者只是扩大风投基金III的规模,但Pantera最新的投资和高管评论可能暗示了其即将实施的战略。 Pantera首席执行官Dan Morehead在接受Contelegraph采访时表示,他相信去中心化金融的增长有潜力超过比特币的增长,Pantera正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新兴的金融垂直领域。此外,Pantera似乎计划扩大加密资产衍生品市场,比如Pantera最近投资了衍生品平台Globe。 然而,比特币看涨者不应为DeFi和衍生品的吸引力而感到被蔑视。Morehead此前还为比特币的价格制定了一个暴涨目标,他曾声称这一最大加密货币的价格将涨至35万美元。 Cointelegraph中文作为区块链新闻资讯平台,所提供的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ointelegraph中文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Cointelegraph中文相关工作人员。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美国首支比特币基金Pantera Capital将发起1.34亿美元大规模融资
-
SUSHI价格新高,或将继续上升,剑指$500?
据Huobi交易所数据,SUSHI价格破新高,达到$20.7574,是否仍有上涨空间? 本文作者Naïm Boubziz尝试用Stock to flow(S2F稀缺性估值法)模型以及价格与可用流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来对SUSHI进行估值。 Stock简单指代流通总量,在这里指的是Sushi的流通量。另外,flow是指每年创建的SUSHI总数。 在sushi这个例子中:-新产生的SUSHI数量每个月都在减少-流通的SUSHI总量为2.5亿-最后一次减量将在2023年10月 如图(来自sushiswap FAQ): 方法 在sushi的例子里,S2F的经验公式为:流通的SUSHI总数/每月产生的SUSHI的数量。 为了自动进行计算,我首先设计了一个PHP脚本,然后在TradingView.com上直接提供了一个指标。 结果 PHP脚本的输出: TradingView上的输出: S2F的代表曲线: 写在程序中的每个月新产出SUHI会减产,这意味着稀缺性,从而导致价格的自动上升。 显然,这与Sushiswap的使用紧密相关:如果交易量或可用流动性逐渐下降(目前不是这种情况,正好相反),SUSHI很可能会贬值,尽管这样做会变得越来越难。 用户采纳和使用仍然是成功的关键。 因此,重要的是看SUSHI的流动性和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为此,我将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一方面是每日收盘价,另一方面是2020年9月9日至2021年2月27日之间的可用流动性。 R值为0.9691,这证明价格趋势和可用流动性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结论 以下是得出的结论:-SUSHI当前价格既没有被高估也没有被低估-写到代码中的稀缺性会导致SUSHI价格自动上涨…但这一点仅在可用流动性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有效 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用户正在使用sushiswap,SUSHI在两年半内价值可能达到500美元,对应1320亿美元的估值。最后有一点不要忘记,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SUSHI被囤了起来暂时退出流通。 文章来源:SUSHI价格新高,或将继续上升,剑指$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