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哈希派分析团队














往期回顾:山寨币齐飞!17年大牛市回来了
温馨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本站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币圈财经官方立场无关。
相关推荐
-
专家热议:数字人民币“不计息”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杜川 责编:于舰 今年以来,央行数字货币试用脚步明显加快,日益受到各界关注。 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是怎样的关系?“不计付利息”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近日,在2020中国-阿联酋创新投资大会上,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与金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炼,万向区块链的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分别对数字货币发展前瞻与挑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是否会冲击第三方支付?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相继与多家互联网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合作。 数字货币与第三方支付是否存在竞争关系?是否会对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方式产生冲击,引发市场广泛探讨。 论坛上,邹传伟认为,数字货币的确会对第三方支付产生一定影响。在零售支付场景下,数字人民币和第三方支付之间会有某种相互替代关系。 “数字人民币的份额涨起来了,就意味着支付宝和微信份额会下降。这个环节中,央行要考虑如何激励支付宝、微信等机构参与推广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应用还需依赖于支付宝、微信等线下场景拓展、二维码渗透。”邹传伟称,可以设想一个激励相容设计,支付宝、微信支付如果帮助推广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它们存管在央行的支付备付金就可以获得更多利息收入。 关于数字货币和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的关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在今年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数字货币和支付宝等支付工具,并非处于同一维度。微信和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 穆长春说,在电子支付场景下,微信和支付宝这个钱包里装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大家仍然可以用微信、支付宝进行支付,只不过钱包里装的内容增加了央行货币。同时,腾讯、蚂蚁各自的商业银行也属于运营机构,所以和数字人民币并不存在竞争关系。 程炼认为,零售型数字货币除了作为传统的支付工具外,还可承担一些其他功能。例如,可根据不同使用主体设置不同份额、不同的使用期限,从而更好地实现相关政策意图。这是数字货币相对传统现金的亮点,但相对于现有的银行支付系统与第三方支付而言,优势并不大,因为后者实现这些功能也不存在技术上的本质困难。 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数字人民币研发已悄然提速,它对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会带来哪些影响? 不久前,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发布文章《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文章称,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M0,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数字人民币不计付利息,具有非营利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人民银行对数字人民币执行与现金一致的免费策略。 程炼表示,数字人民币意图取代的现金通常不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操作的工具,因此它的数字化对货币政策影响不会很大,除非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导致了比较大的金融结构变化。 此前在深圳实施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过程中,采取了限制额度的形式:面向在深个人发放1000万元“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总计5万个名额,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但此次试点只利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智能合约,数字人民币的双离线支付的“碰一碰”功能,暂未投入使用。据悉,在“双离线支付”模式下,交易双方可在无网络或地铁、飞机、偏远地区等信号不佳的情况下,通过两部手机“碰一碰”直接完成线下离线交易。 程炼认为,数字人民币将来在实施中可能仍需额度限制,以防止数字现金的兑换随着利率波动而大幅变化,否则不仅会导致金融风险,而且对商业银行来说也会造成很大打击,包括迫使银行持有更多流动性,甚至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不得不进行高风险投资以缓解资金成本上升所导致的盈利压力。 “离线的碰一碰功能也有风险,这意味着一旦程序被破解,有不良企图者就可能利用离线期间进行交易欺诈。因此最好还是通过限额方式使数字人民币保持“零钱”的地位,相应风险会小很多。”程炼称。 邹传伟表示,任何国家推出央行数字货币,都不会把现金完全废除掉,现金仍将流通。央行数字货币至少需要智能手机等门槛,现金更接近零门槛。但由于现金依然存在,通过央行数字货币实行负利率的必要性并不大。从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方案看,不付息是主流。 跨境支付标准如何定? 目前,数字人民币主要聚焦国内应用,但不少观点认为,包括数字人民币在内的CBDC跨境优势明显,可以降低跨境支付成本。 邹传伟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有零售型和批发型,在跨境支付环节,两条路都是行得通的,但以哪种模式为主,目前没有定论。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在理论上完全成立。 “外国商家可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就能跨境交易。这种方式会对目前的跨境支付清算基础设施、清算行机制、代理行机制构成有益补充。”邹传伟称。 据悉,目前新加坡金管局和加拿大银行、香港金管局和泰国金管局、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都用批发型数字货币进行了测试。目的是改进实时全额结算系统,并缩短代理行链条。 邹传伟认为,如果两个货币之间跨…
-
观察 | 区块链+普惠金融如何赋能弱势群体?
本文来源:链新,作者:铜铎 9月24日的 首届外滩大会上,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指出:“金融普惠对推进更公平、更快速和更智慧的复苏很重要。可以肯定的是,抓住机会改善金融服务普及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 中国的“区块链+金融”产业融合正进入快车道。在区块链“破坏性创新”技术力量的加持下,普惠金融将发生怎样的质变和革命,又将如何更好地赋能弱势群体、助力人民的美好生活呢? 昂贵的普惠金融 上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本着“穷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的理念创办了孟加拉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并首次推出无抵押小微贷款服务。 2005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首次正式提出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概念,并明确其定义。普惠金融指的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普惠金融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中国也落地生根。2018年10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摘编版。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5.99%。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73.1%;为1521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较2013年末增长21.7%。2017年大中型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客户取消收费项目335个、对387个项目实行收费减免。 不过,因为缺乏金融科技的支持,普惠金融的美好理念在实践中,逐渐凸显高成本、低效率、原始粗放等弊端。例如上文提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中,中国普惠金融的重点工作之一还是比较初级的银行网点和ATM机下乡。国际社会普惠金融发展同样不足,根据世界银行估算,2014年仍有约20亿成年人无法享受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普惠金融在某些地方、在某些时候会异化为高利贷,成为压垮穷人和弱势群体的最后一根稻草。例如,目前正按照监管要求有序清退中的P2P平台,早些年不少就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推出“砍头息”、“714高炮”、“裸贷”等一系列严重违背普惠金融理念的金融产品,造成恶劣的经济社会影响。 但普惠金融实践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并不能简单归因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不作为和P2P平台老板的贪婪与无法无天。 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普惠金融以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相较而言,其获客、资金来源、风险控制、贷后管理成本高、难度大,而其对金融机构的利润贡献占比较低,导致普惠金融有着浓重的公益性质,因而天生以利润最大化为使命各市场主体积极性不高。所以银行推出的普惠金融产品非常少十分稀缺,再加上金融体系的寻租现象普遍存在屡禁不止,弱势群体对普惠金融产品的刚需得不到有效满足,进而为P2P平台的疯狂提供了土壤。 总之,理念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实事求是地说,没有金融科技加持的普惠金融,既不普遍,又不实惠,一定程度上也非金融(要么性质接近公益慈善,要么就是赤裸裸的嗜血高利贷)。 DeFi不是合适的答案 普惠金融的根本问题在于,在传统金融体系的框架下,各方都寻找不到能够有效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即小微企业、穷人等弱势群体信任成本的真正办法。 2009年区块链诞生以后,人们对这台“信任的机器”在普惠金融的应用充满期待,许多机构开始探索利用区块链“去信任”的特性改造原有的金融体系,降低信任成本。 例如2020年大火的DeFi(分布式金融),指的是以区块链作为底层基础架构、使用智能合约开发的金融应用。DeFi以其免许可的特性理论上几乎可以零成本、低摩擦触达所有个体,有乐观者激动地认为DeFI为普惠金融提供另一种可能性。 但必须承认的是,DeFi目前仍局限在技术极客和另类资产投机者的小圈子内,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厚重的次元壁。理论上人人可以零成本获得的DeFi金融产品,因为与传统账号密码系统截然不同的公钥私钥系统而门槛高耸。更何况,创新领域早期如同19世纪狂野的美国西部,其中机遇与陷阱、风险与收益都不是弱势群体所能了解和把控的。 而且,DeFi目前是以BTC、ETH作为基础货币,天然和以主权货币为基础的传统金融体系有所龃龉,难以相互兼容。因此,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当局目前对DeFi保持审慎态度。 尽管经历了3年左右的发展和2020年的大火,DeFi目前仍处在早期阶段,距离大规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有着非常远的距离。DeFi并不能够解决普惠金融当下面临的问题,它不是合适的答案。 创造数字信任体系 那当下,区块链该如何与普惠金融结合呢?正确的做法是,利用区块链结合大数据、机器算法等金融科技创造一个新的数字信任体系。 传统的…
-
香港财政司司长:若数字人民币能应用于跨境支付,可促进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3日在出席一场论坛时表示,若数字人民币能应用于跨境支付,将可进一步促进香港与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已做好准备,将积极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探讨各种可行的方案,完善及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的渠道。 陈茂波当日出席团结香港基金举办的“团结卓尔论坛”时表示,近年来,电子支付工具及数码货币的应用日益增加,促使各地政府及中央银行陆续就央行数码货币展开研究工作。2017年,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曾就央行数码货币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认为由于香港已具备高效率的零售支付系统和服务,央行数码货币应用在批发及跨境支付层面将较具潜力。 陈茂波表示,香港方面一直留意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的发展。香港金融发展局筹组了工作小组,研究香港如何把握数字人民币发展的机遇。除央行数码货币以外,香港也已一直与内地相关部门紧密沟通,积极推动两地在金融科技方面的跨境合作。 至于其他“虚拟资产”的发展,陈茂波指出,特区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审慎开放,前提是必须不影响整体金融系统的稳定,以及投资者的权益得到适当保障。为维护金融安全并便利虚拟资产市场健康发展,香港特区政府计划建立一个稳健的规管架构,通过由香港证监会发牌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让高质量的虚拟资产交易商可以落户香港。 “此举有助我们在把握金融创新机遇的同时,更好地管控洗黑钱、市场操控等相关风险,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陈茂波说。他还透露,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就建议的详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公众咨询,欢迎各界提供宝贵建议。 论坛上,陈茂波还介绍了关于香港在其他金融科技范畴、绿色金融及低碳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他还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虽为社会带来各种挑战,但同时也成为金融服务向高科技模式转变的“催化剂”。在新冠肺炎疫情仍会在一段时间存在的“新常态”下,香港可凭借国家在金融科技应用的领先地位,用好“一国两制”的优势及大湾区发展的机遇,继续为香港的金融科技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香港财政司司长:若数字人民币能应用于跨境支付,可促进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
-
“Chainlink杀手”API3完成300万美元融资,Placeholder等多家知名机构投资
由Placeholder牵头,Pantera,Accomplice,CoinFund,Digital Currency Group,Hashed等参与,API3完成了300万美元私募轮融资。 API3是一种去中心化API(dAPI)网络,可让数据提供商成为自己的区块链“预言机”。该公司已在由Placeholder牵头,Pantera,Accomplice,CoinFund,Digital Currency Group,Hashed等参与融资中完成了300万美元私募轮融资。当正式上线时,API3将使链下API数据和服务提供商能够将其API连接到区块链,而无需使用任何中间人。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简称API)是Web和移动应用程序中一种非常常见的协议,使它们能够相互交互,共享数据和服务。但是,现实世界中的企业无法与区块链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因为这些应用程序只能与网络中所有节点都可以访问并同意的信息进行交互。到目前为止,“预言机”通过充当中央第三方来解决此问题,引入了漏洞,成本,无效的冗余和缺乏透明度。 API3提出通过由“第一方预言机”组成的“去中心化API(dAPI)”新范式解决此API连接问题。 允许传统的API提供者企业在没有第三方中间人的情况下成为自己的预言机,意味着他们将能够经济高效,安全地货币化其服务,并控制其数据的使用方式。 dAPI是由提供最佳信任最小化的API3 DAO进行去中心化管理的第一方预言机网络。 Placeholder合伙人Chris Burniske说: “按网络价值计算,加密货币最大的预言机系统Chainlink由转售数据的中间人组成,其数据的来源和质量存在疑问。虽然市场占有量很大,但Chainlink的设计或维护能力不足,无法长期满足加密市场或DeFi的信息需求,而依赖Chainlink的用户则需自行承担风险。 所以加入API3吧。” 凭借其Airnode设计,API3使主要数据提供商可以无缝地将其信息传输到零区块链专业知识的加密网络。这意味着现有数据提供商可以融入加密货币领域,同时允许这些实体从加密货币参与中获利。此外,API3的有组织DAO结构为真正去中心化的链上数据喂价(该团队将其称为dAPI)提供了一个框架。 API3联合创始人HeikkiVänttinen表示: “在努力解决区块链API连接性问题时,我们对决定支持API3的投资团队感到非常兴奋。API连接性问题是整个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我们有信心,API3解决方案不仅将使智能合约开发人员能够构建以前可能没有考虑过的应用程序,而且还将为API提供者提供更直接,透明和激励性的向Web 3.0销售其数据和服务的方式。我们很荣幸与克里斯·伯尼斯克(Chris Burniske)的Placeholder领导的行业中一些最著名的投资者和思想领袖们一起努力。”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Chainlink杀手”API3完成300万美元融资,Placeholder等多家知名机构投资
-
观察 | “十四五”政策制定窗口期 盘点规划建议中的区块链
自区块链上升到国家战略以来,区块链作为一项“去中心化”的新兴技术一直备受关注。区块链被纳入“新基建”范围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包括广西、湖南、贵州、海南、北京、江苏、河北、广东等多个省市出台了区块链专项发展政策。 如今,临近“十四五”政策制定窗口期,市场预期未来面向“十四五”区块链等新基建领域更多政策出台值得期待。 事实上,早在2020年5月,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市科协主席骆沙鸣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将区块链产业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提案。骆沙鸣表示,目前,我国区块链的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智能制造、互联网、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我国应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将区块链产业纳入新一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区块链技术作为推动我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区块链将有可能出现在哪些省市的“十四五”规划中。 上海 9月25日,2020中国(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峰会,其中的一位与会专家就上海在接下来的区块链产业发展“剧透”了近期将要发布的政策利好。此外,据透露,上海已经着手编制“十四五”规划,区块链将首次出现其中。 河北 11月17日,中共河北省委就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议。建议中指出,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持续锻长板补短板,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链,抢占发展制高点。强化供应链安全管理,分行业做好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供应体系。健全我省与央企常态化协调对接机制。强化要素支撑,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化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的数字化生态体系。抓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建设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办好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推进雄安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石家庄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张家口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发展。 湖南 10月2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区块链发展总体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中指出,建设区块链标准体系。推进区块链标准化工作。将区块链标准工作纳入我省“十四五”信息化标准工作体系,开展区块链标准研制工作。 课题研究 近日,由国网电商公司牵头申报的“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应用研究成功入选国家能源技术创新“十四五”规划及配套方案支撑课题,国家电投集团、中国石化、国网浙江电力、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共同承担该课题。 国网电商公司立足技术创新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深刻分析区块链技术在提升能源行业多主体协同效率、实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间资源共享、优化业务流程等提升能源行业整体运行能力方面的价值优势,拟提出“平台+应用+生态”的“十四五”能源区块链应用发展体系。该体系通过构建以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为发展平台,以能源企业联盟链为重要抓手,以实验室和标准体系为应用保障,统筹推进区块链在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应用,持续推动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 现阶段,大部分省市还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建议收集阶段,但从过去的态势来看,各种区块链利好政策或将遍地开花,区块链即将迎来美好的大时代。 金色财经也将持续关注十四五规划中的区块链,敬请关注。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观察 | “十四五”政策制定窗口期 盘点规划建议中的区块链 相关推荐: 一图尽览波卡生态 2020年10月27日,万向区块链峰会上,在被问及最想对三年前的自己说什么的时候,波卡创始人Gavin Wood坦言,“什么都不要去想,就去做吧。” 2015年,Gavin Wood发起项目Polkadot,2020年,Polkadot主网上线。四到五年的时间…
-
ETH突破1420美元,刷新2018年1月创下的历史记录
1月19日晚间,ETH突破1420,刷新了2018年1月创下的历史新高,同时ETH市值也达到了1623亿美元历史高点,ETH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市值占比上升至15.26%,而BTC下降到64.83%。 截止发稿时,ETH最高触及1432美元,在过去24小时上涨了超过14%。 过去一个月,在加密货币(和主流金融)界的许多讨论都与比特币的历史价格走势有关。 三个月前,比特币徘徊在11,000美元的范围内; 而现在它徘徊在40,000美元附近。 然而,以太坊也在行动。 在更广泛的加密货币市场大爆发的背景下,近期山寨币市场整体大幅上涨,而这都受益于围绕以太坊网络建立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交易的兴趣。 Cointelegraph Markets分析师Michaël van de Poppe周二向Twitter的关注者总结说: “#Ethereum 1,400美元。如果按照斐波那契的说法,如果继续移动,我们可能会达到1,600美元。” Van de Poppe之前曾预测斐波那契水平可能在短期内使ETH / USD高达2600美元。 与此同时,ETH交易量增长迅速,因为不断上涨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每天在以太坊区块链上转移的价值。在过去的24小时内,整个以太坊生态交易量超过了370亿美元,因为交易员急于采取行动。 ETH本身的交易量同样在大幅增长,Messari的研究员Ryan Watkins说: “ETH每日交易量呈抛物线型。ETH现在每天结算120亿美元的交易——比比特币多30亿美元。” 正如此前报道,以太坊网络现在每天结算的交易数量比比特币网络多约28%,但由于使用量增加,以太坊网络手续费仍然高昂。 今天市场上的其他币种同样表现良好,瑞波币(XRP)上涨7%,莱特币(LTC)上涨14%,比特币现金(BCH)上涨9%。 上周有些币的表现也特别好,过去7天中Polkadot(DOT)上涨了105%,Chainlink(LINK)上涨了50%。 文章来源:ETH突破1420美元,刷新2018年1月创下的历史记录
-
科普 | 一文对比交易挖矿:FCoin前车之鉴下,新项目做了哪些改进?
交易挖矿能够有效促进用户交易的活跃度,是一种非常好的促活拉新的激励手段,交易挖矿在18年实现了大爆发,但实际上这个概念很早之前就已经诞生了,源于香港的龙网、CEO等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后来FCoin充分扩大了其影响力。 然而通过交易挖矿做大做强的Fcoin,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模型规则的失控和解决过程中的一系列失误,最后导致失败。 而近期,又有多家DEX推出了交易挖矿,有了Fcoin的前车之鉴,后面推出的交易挖矿应该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改进,防止过分起爆从而没有可持续性。 我们来对比多家交易挖矿的情况 FCoin交易挖矿 首先,让我们看看 FCoin 的交易挖矿: 1. 分红机制 平台将每日收入 交易手续费 的 80% 以分红的形式按比例分配给 FT 的持仓者。 2. 挖矿机制 平台将用户交易手续费以 FT 的形式全部返还给用户。 3. 挖矿同步解锁仓位 49% 比例的基金、团队及私募投资者所持有为预先发行且冻结。51% 比例的 FT 通过「交易即挖矿」的方式逐步分配给交易用户 挖完即止。同时根据每日挖矿数量,锁仓的 FT 根据比例同步解锁。 4. 20% 邀请奖励机制 邀请者可获得被邀请者 20% 额外的交易手续费 挖矿 返还,通过 FT 的形式。 FCoin 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引爆整个市场,与上述四个核心机制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里面很多问题。Fcoin大量成交量来自于自成交,预计有超过 95% 的交易,也就是由于机制 4 的存在而产生的刷单。刷单者可以不用持有 FT 就获得无风险的 120% 超额受益,因此吸引了大量的自成交者入场,他们并没有提供真实的流动性,只是不停的刷新交易量的纪录,不停的挖矿。 除此之外,80%的收入分红是FCoin通证设计的本质缺陷。新的FT通证由“交易即挖矿”供应。每天都有新的FT通证进入市场,因此产生通证的通货膨胀。FCoin试图通过给FT通证持有人提供激励的方法,来减少通证的流通,以达到推高价格的目的。FCoin把平台收入的80%(例如由交易商支付并由FCoin收取的交易费)作为分红,分配给FT持有人。这里的逻辑是FT通证持有人想要获得分红,因此不会出售他们的FT通证。 不幸的是,这个分红方案反而成了FCoin通证经济设计中的致命缺陷。结果是,它不但没有提高通证的价格,反而导致了FT通证价格的崩溃。 比原链MAG交易挖矿 MAG交易挖矿是比原链MOV团队推出的和磁力兑换相关的挖矿活动。MAG交易挖矿更为复杂。 官方称:MAG的挖矿活动会遵从“兼顾多方,有所侧重”的原则,通过挂单挖矿、交易挖矿、过往用户空投、交易渠道挖矿以及流动性挖矿五种方式 1、挂单挖矿 各个交易对的前买十和前卖十档位参与该交易对的挂单挖矿 2、交易挖矿 各交易对交易挖矿每天释放的MAG数量为固定值,交易者按照交易量的比例分配各交易对挖出的MAG 3、交易渠道挖矿 交易渠道挖矿面向为磁力合约提供订单的各类渠道,包括Bycoin、Byone等各类接入磁力合约的钱包 4、流动性挖矿 根据提供超导流动性池来进行挖矿 5、过往用户空投 SUP持有者,磁力兑换过往用户,基于交易量的额外空投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空投 MAG的规则较为复杂,有多种方式可以获得MAG,其中挂单和交易挖矿主要为了增加磁力交易的深度和活跃度,交易渠道挖矿为了激励各个渠道的贡献,流动性挖矿为了提升流动性池的LP,而空投则是为了激励老用户。 MAG 总量不超过1,000,000枚,其中对磁力过往交易用户及SUP持有者空投MAG的数量占总量的15%。除空投部分外,其它MAG将分期通过挖矿的方式分发。首期MAG的挖矿数量为100,000枚 从挖矿数量上来看,MAG保持了较为克制的手段,首先总量较小,除了空投,首期也只放出10万个,防止恶性的通货膨胀带来的问题,量小就带来稀缺性,从而防止大量的抛压存在。 imToken的交易挖矿 作为币圈用户数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泛的钱包,imToken为了推广它的去中心化交易所Tokenlon,也发币来进行流动性挖矿。 tokenlon通过算力来计算奖励 算力奖励计算方式 未绑定邀请码的情况下,算力奖励 = 净贡献 * 0.6 绑定了邀请码的情况下,算力奖励 = 净贡献 * 0.7 净贡献计算方式 进行不同类型的交易,对应的净贡献也有所不同: ETH 兑换其他币种净贡献 = 交易额 * 手续费率 其他类型兑换用户支付的费用 = max(手续费,矿工费),即: 如果矿工费大于手续费,那么用户只需支付矿工费,对应的净贡献即为零,因此不产生算力 如果手续费大于矿工费,那么用户只需支付手续费,对应的净贡献为手续费与矿工费的差值 lon的计算规则也较为复杂,对于用户不是这么友好,且发行总量较大,为20亿,但初期只发放500万枚,也…
-
他在以太坊2.0第一个区块留下了一段奇怪的信息
以太坊2.0信标链在昨天晚上发布,开启了全球第二大市值的区块链扩容升级的第一步。 虽然以太坊2.0如期进行,但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以太坊2.0的第一个区块,写了一条没人能看懂的信息。这条信息并未对以太坊2.0的诞生表示敬意,也没有指出银行救助的困局,显得有点奇怪。 Vitalik Buterin在推特上公布了这条信息: 一般人:我们应该在以太坊PoS链的第一个区块放上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比如人类重大飞跃等等。然而以太坊社区: 这条信息的内容是:“F先生来过。” 这条信息被写在区块的“graffiti”部分,这个部分允许验证者编写信息,类似于比特币区块中矿工可以留言的部分。 但这条信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F先生是谁? 一开始,一些人认为这个名字来自热播电视剧《发展受阻》的第三季第五集。在这部电视剧中,没有人知道F先生是谁,直到它被发现是一个不合适的缩写。 但事实证明,F先生的来源是完全不同的。 根据一段Discord对话的截图,一个名为Fahrenheit先生的匿名实体被指创建了以太坊2.0第一个区块。在以太坊2.0上线之前,他曾提问:“我是0号区块还是1号区块?” 在发现自己创建了创世区块之后,Fahrenheit先生还问过自己应该写什么,“如果我吐槽比特币,把它比作打字机可以吗?” 但显然他最终做出了决定。 Fahrenheit先生是一个去中心化应用(dapp)开发者,在进入波场区块链之前,他精通以太坊生态系统。2019年1月,他负责管理Tron Shrimp团队,该团队在波场区块链上创建了一个名为Tron Shrimp Farm的dapp。这个dapp曾一度很受欢迎,一天之内就增加到31671名用户,但现在已经不再活跃。 文章来源:他在以太坊2.0第一个区块留下了一段奇怪的信息